李紅怡
我畢業(yè)于珠海市第一中學,在2013年進入UIC(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工商管理學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就讀。從接受啟蒙教育到高中畢業(yè),作為珠海人的我從未離開過這座城市,所以高考報志愿的時候,我非常強烈地想要去遠方讀大學。但是,UIC的博雅教育和全人教育理念吸引了我,我選擇繼續(xù)留在珠海度過大學的四年生活。如今,我很慶幸自己做了對的決定。因為在UIC念書,我即便足不出戶,也能夠具備廣闊的國際視野。我非常榮幸能在大學畢業(yè)之際,獲得專為大四學生設立的“許嘉璐全人教育獎學金”,并在此分享自己在UIC的成長經歷。
許嘉璐教授作為UIC校董會主席,特意設立了教育獎學金來鼓勵和支持UIC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響應博雅教育理念。非常感謝UIC塑造了我積極向上和堅持不懈的性格,并且使我養(yǎng)成了較強的抗壓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之后的旅程中,哪怕會面對很多強勁的對手,我也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絕對不能安于現狀,徘徊在下游。作為中國內地博雅教育的先鋒,UIC無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樣化的平臺,它認可學生們方方面面的優(yōu)秀。與高中的學習截然不同,考試成績不是UIC衡量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因此,你絲毫不必擔心自己的才能會被短板所遮蓋,因為在UIC,優(yōu)秀的標準完全由你自己來定義。
在UIC短暫卻充實的四年生活里,我總結出了以下幾條成長信條。
1. 不要質疑自己的步伐是不是比別人慢,因為人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UIC沒有書呆子,學生們有著非常豐富的課余生活。為了豐富同學們的校外體驗,學校在寒暑假期間安排了種類繁多的海外活動和進修項目,讓學生們能利用假期到各地游歷、學習、做義工或者實習。在長達3個月的假期里,如果同學們沒有清晰的規(guī)劃,那么很容易就會陷入自我懷疑的困境:為什么別人的假期生活比我的精彩那么多?一旦誰有這樣的念頭產生,便是被自己打敗了。所以,當時我不停地做自我暗示:要在足夠了解自己的前提下,不過分質疑自己,做好自己當前認為對的事情,并且不斷地追求利益最大化,這樣收獲就不會比任何人少了。總而言之,就是要勇敢做自己,哪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在大一的暑假,我實現了美國自由行,當了一回“沙發(fā)客”,用一個月的時間分別在美國兩個農場做志愿者,以打工賺取食宿費。有人問我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從一個農業(yè)大國去到美國農場體驗,對于我而言,正是這趟旅程使我獲得了與外國人交流的自信,也讓我證明了即使沒有國人幫助,只靠自己我也可以在國外生存。我學著去了解并尊重他們的儀式和信仰,甚至還能在集市靠自己的營銷技巧成功地使得農場的有機農產品大賣。
大二的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瑞士探險之旅。在15天的旅途里,我不停地挑戰(zhàn)各項我從沒接觸過的極限運動,虛心地向各項運動的教練請教,只為能夠做得更好,學會更多項目。與大自然的接觸,使我更加了解自己,也使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其實,怎樣在旅程中邊玩邊學也是一門大學問。
3.要找到一些可以為之奮斗的群體。
我一直認為社交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脫離群體的個人并不能真正地領略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付出才能有收獲,社交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去付出,從而得到更大的收獲。創(chuàng)聯社團英語支持教育小組給了我到幼兒園和小學做助教的機會;UIC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大家庭使我自豪,我們活躍在各種活動中,身穿藍白系服,挑起大系旗,用洪亮的聲音喊出“人資人資,威武之師”;作為UIC女子籃球隊的隊長,我見證了這支隊伍的成長:從初步建立到現在有能力并積極參加高校間的友誼賽、省級的比賽,即便肩負著巨大的學習壓力,隊員們仍然不懈地奔走于體育館、操場和健身房之間,換上球衣就毫無怨言地為團隊奮斗。
UIC的全人教育理念,使我們享受一路奮斗的過程,而不是一味追求比賽的結果。成為UICers不僅要學習社會知識及專業(yè)技能,更應當具備崇高的道德意識和社會意識。
在UIC匆匆而過的四年學習生活中,我收獲最大的是學會了如何平衡學習和生活,如何適應競爭、苦中作樂以及如何自我激勵,從而達到自我提升。 Fall ten times, stand up Eleven. Take the sourest lemon that life has to offer and turn it into something resembling lemonade. 這是我一直堅持的信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