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坤
【摘要】本文論述思想品德教學中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轉換時,可以設問過渡、以舊知識銜接過渡、利用案例過渡,靈活銜接教學環(huán)節(jié),激活學生學習思維,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過渡語 有效性 思想品德 設問 銜接 案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A-0120-01
教師設計教案時,需要為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設計過渡語。教學過渡語設計形式眾多,教師要針對不同教學實際進行精心選擇。設計懸念過渡,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結合舊知識銜接過渡,能夠順利實現學生認知關聯;引入生活案例過渡,可以為學生拓展認知途徑。
一、設問過渡,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學生大多有主動探索意識,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轉換時提出懸疑問題,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探究,結合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形成問題切入點,找到學生思維的啟發(fā)點。例如,在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自然的聲音》一課教學中,課堂導入之后,教師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在剛才的視頻中,我們發(fā)現了哪些自然資源?如果將這些資源進行分類,哪些是可再生的,哪些是不可再生的?在觀看視頻時,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哪些植物?請大家快速閱讀教材內容,結合剛才的視頻進行總結?!痹诠膭顚W生展示自學成果時,教師說:“大家都主動參與,學習效率很高,那么答案準確度怎么樣?同學們要學會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痹谝陨辖虒W過程中,課堂導入后,教師引導學生觀看視頻,為教學進入探究階段做好準備;緊接著給出一系列問題,雖然問題不是很難,卻成功調動了學生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思維快速啟動;在學生展示時,教師又利用問題提醒學生要展開自我評價,促使學生重新審視學習情況。這幾個步驟中,教師都利用設問推動教學環(huán)節(jié)自然行進,學生學習思維被成功激活。
二、結合舊知識銜接過渡,實現認知關聯
教學環(huán)節(jié)轉換時,教師可以將舊知與新知進行融合,以此設計過渡語,自然引入新授知識,實現學生學習認知的自然關聯。例如,在教學《身邊的公共利益》一課時,教師給學生設計了一項合作學習任務——說說我們享受的社會福利。在學生展示之前,教師這樣過渡:“我們的生活包含眾多內容,幾乎每一項社會活動都涉及社會福利問題,在我國公共服務體系中,文化建設、衛(wèi)生設施、公共教育、公共交通、公共通訊等,都涉及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對我們享受的社會福利進行梳理總結,可以更全面地認識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睂W生從中獲得提示,梳理后總結道:“我們享受的社會福利有很多,如上學免收學費、種地不交稅還能夠獲得國家補貼、乘坐公交車、到公園游玩,還有合作醫(yī)療、保險、敬老院、老人補貼等?!背踔袑W生對社會福利有一定了解,但還不夠全面,教師給出適當提示,學生的舊有經驗得以喚醒,大大提升了展示效果。
三、以案例過渡,拓展學生認知途徑
思想品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有諸多聯系,教師利用生活案例展開過渡,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渠道,拓展學生的認知途徑。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生活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其學習思維很容易從生活案例中得到啟發(fā)。例如,在教學《矛盾和沖突》一課時,教師由課堂導入轉換到探究環(huán)節(jié)時,給學生呈現了如下案例:“王麗家剛蓋了新房,可政府突然傳來要搬遷的消息,街道辦通知王麗家準備拆遷,并就拆遷費問題進行協商。政府方面給出的條件與王麗家期望值相差太遠,雙方沒有達成共識。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社會上因拆遷導致的矛盾很多,如果這些矛盾不能順利解決,城市建設就難以進行?!斪討舻漠a生,就是矛盾沒有得到解決的結果。我們討論時,要本著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是以個人利益為重,還是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矛盾和沖突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如果讓學生憑空討論如何解決矛盾與沖突,學生就會無從下手。教師根據學習內容給出生活案例,很容易就引起學生的認知共鳴,找到思維切入點。
課堂教學過渡不可忽視,富有技巧的過渡語能夠自然銜接教學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否則,課堂教學會顯得松散,學生學習精力難以集中,學習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設計恰當的過渡語,順利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使課堂順利展開。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