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蘇敏
【摘要】本文闡述了當前初中英語教與學的現(xiàn)狀,論述了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對學生學情、預習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作業(yè)的布置進行分層教學、指導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 分層教學
分層指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A-0104-02
一、初中英語教與學的現(xiàn)狀
(一)初中英語教師教的現(xiàn)狀
首先,教師的課堂教學一直存在“滿堂灌”的教學現(xiàn)象,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變成了被動接受的行為。其次,教師針對一個班級制定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班級就會有“吃不了”“吃不飽”等現(xiàn)象,課堂教學只做到面向部分或少部分學生,實施的是不平等的教學,也失去了課堂教學與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另外,有不少教師對學生學法指導的范圍是不清楚的。許多教師沒有把思維方法放在教學內(nèi)容中,只偏重于一般的或基礎的學習方法或?qū)I(yè)學科的學習方法的教學指導。教師對學法指導的含義理解模糊。
(二)初中生學習的現(xiàn)狀
1.復雜生源的學情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其生活、學習的經(jīng)歷也不一樣,所以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認為學英語無用,也就缺乏學習動力,加上新課程英語起點高,使這些學生學起來感到吃力,進一步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的學習帶來了很大困難與挑戰(zhàn)。
2.學生個體的差異
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情感方面發(fā)生劇烈變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方面也會發(fā)生變化,比如學生在數(shù)學邏輯思維方面的差異,導致學生物理學習的理解、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存在層次差異等。
3.學習方法的不足
上初中后,有些學生發(fā)現(xiàn),初中英語比較難學,生詞多,理解、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多,要求又高,于是出現(xiàn)畏難心理,加上缺乏必要的學習策略與學法指導和訓練,找不到合適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慢慢地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策略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就是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能夠進行自我學習和管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終生受益,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分層教學恰恰適應了時代需要。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是根據(jù)學生成績、個性差異等不同,將全班學生劃分為A、B、C三個不同層次。教師根據(jù)A、B、C三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和訓練。
(一)學生學情分層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總會遇到學生在學習成績、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不同的情況。筆者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劃分如下A、B、C三個層次:A層次學生基礎好,自覺性強,興趣濃厚,接受能力強,主動學習欲望高;B層次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進取心不夠,接受能力一般,需要教師的幫助才能取得進步;C層次學生學習自覺性差、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愛和幫助。當然,教師每學期或每階段要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情況隨時調(diào)整分層情況,這樣的層次劃分才能更好地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發(fā)展。
(二)預習內(nèi)容分層
預習內(nèi)容即教材,這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學生汲取營養(yǎng)的土壤,更是考試的基本素材和依據(jù)。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使用好課本。
1.預習方法分類
教師可以從熟悉課文主旨,尋找疑點、難點等方面指導A、B、C類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引導A類學生把立足點放在用心尋找疑點、難點上;指導B類學生將課堂練習與教材結合起來,教育學生重視文本學習,及時引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如重點分析法、歸納法、比較法等;指導C類學生通過查詢、模仿等方法加強基礎。指導所有層次的學生進行課后教材閱讀,滲透分散法、重點法、歸納法等??傊處熞龑總€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預習教學方法。
2.預習要求分層
預習要求分層筆者是這樣做的:要求A層次學生每次預習,背記生詞并聽寫得滿分,會劃出重點詞匯、短語、句型,看懂對話或課文內(nèi)容,能綜合運用語法規(guī)則,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一些語法問題,提出一到兩個科學性的疑問;對B層次學生,要求會朗讀或識記生詞,初步理解和掌握對話或課文,提出一個科學性的疑問,聽寫及格以上;而對C層次的學生,要求他們只需拼讀和背記4個以上生詞,看懂對話或課文中的幾個句子,能在聽讀音后寫出幾個單詞。這樣的預習分層讓人人有事情可做,并按時完成任務,從而調(diào)動了所有學生的英語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分層
1.學習目標分級
明確的、有層次的、有梯度的目標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形成實現(xiàn)目標的動力。教師在制定英語教學三維學習目標中的知識目標時,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fā),C層次學生每次考試進步5分即可,B層次學生在學習時較主動,成績提高10分左右,A層次學生做到分分必爭。這就是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目標分級,這樣分層次地給學生落實學習目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目標設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在通過一定的訓練后能達到此目標,所以一定能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成。
2.語言知識和技能分級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特點,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詞匯、短語、句型、課文以及練習等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四種語言基本技能方面進行目標分級。C層次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興趣為主,爭取在恢復自信和自覺學習方面有所突破;B層次學生重點以掌握教材內(nèi)容為主,避免出現(xiàn)缺漏、遺忘、記憶混亂等現(xiàn)象,使學生在聽、說、讀、寫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提高;A層次學生全部掌握單詞、詞匯、句型等語言點,教師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使學生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方面都得到較大提高。這樣對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語言技能進行分級,調(diào)動了所有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切實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真正做到為了一切學生的發(fā)展,為了學生的一切發(fā)展。
(四)課堂教學內(nèi)容分層
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難易程度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第二類是重點知識、語言點,第三類是難點知識。第一類即每單元的生詞、短語、重點句型,要求每層學生都能掌握,但每單元出現(xiàn)的新語言點或重點,要求A、B層次學生理解、掌握和提高,對于難點,對C層次學生不作要求,A層次學生要突破難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提問和活動開展靈活處置、有的放矢,才能發(fā)揮學生最大的潛力,才能全面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
(五)布置作業(yè)分層
及時復習、鞏固所學內(nèi)容有助于人的記憶力、理解力的發(fā)展。教師要指導學生按記憶規(guī)律進行學習和復習。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后只能記住一半左右,經(jīng)過兩天,還能記住的不到三分之一,到第六天后,還能記住的就降到四分之一了。因此,教師必須及時引導學生開展復習,可使用過渡法、分散法、重點法、歸類法、比較法等,趁熱打鐵。完成作業(yè)是鞏固及復習知識的最有效的方法。筆者布置作業(yè)時是這樣分層的:A層的學生注重語言基礎強化訓練、語言能力培養(yǎng),B層學生在掌握語言基礎的基礎上,發(fā)展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C層學生只需完成一些語言基礎練習即可。這樣,所有學生會有充分發(fā)展的空間和展示的機會,都能獲得完成作業(yè)的成就感。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過程,也是教法與學法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教會學生學習。學生只有學會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其綜合運用能力提高而終生受益。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情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對預習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作業(yè)進行分層,兼顧所有層次的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學有所成。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