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亞斌
開展營林造林對我國生態(tài)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在營林造林過程中,更應該注意的就是播種育苗環(huán)節(jié),因為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整個造林計劃的開始,也是驅動林業(yè)未來發(fā)展效率的根基,因此加強播種育苗技術對營林造林的水平提升有一定的必要性。目前,我國相關研究部門已經針對播種育苗技術進入新的研究階段,對技術實施要點進行實際性的分析,為提高林業(yè)建設水平,對種子采集選地整地、播種育苗、幼苗的管理等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探究。
一、開展營林造林的意義
森林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主要供應資源,是很多生產行業(yè)中不可缺失的材料之選,于現階段森林資源與工業(yè)生產之間呈供不應求的形勢發(fā)展,短缺的木材原材使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林木價格肆意增長,給很多不良采伐者帶來經濟效益獲取方向,則大批量砍伐樹木,而對資源的可再生性完全沒有考慮,砍伐不科學,破壞性大,進而導致資源逐漸縮減,并逐漸引發(fā)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沙化,自然災害多發(fā)。因此需要即可增設林業(yè)覆蓋面積,全面啟動營林造林計劃,采用科學的造林手段,實現林業(yè)健康發(fā)展,起到調節(jié)環(huán)境、保護水土、抵御災害、改善環(huán)境、凈化空氣以及滿足市場需求的作用。
二、播種育苗技術的必要性
在營林造林播種育苗技術應用過程中,人工操作環(huán)節(jié)比較多,比如培育、移植等環(huán)節(jié),對人工操作技術水平的要求非常高,但往往在工人操作中會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不科學的現象,人工播種中對氣候、環(huán)境、土壤、樹種等多方面要素特性以及之間的關系考慮甚少,最終導致造林播種育苗的成活率無法給予保證。因此需要對播種育苗進行科學技術研究,提高技術應用的科學性、有效性,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樹種,根據苗圃的環(huán)境條件進行研究,探討氣候、環(huán)境、土壤與溫度對種子成長情況的影響,合理的對苗圃進行改進,使苗木的質量更有保障。大面積集中化管理,應對病蟲害的防治能力有顯著提高,在造林前期的設計階段可根據地理環(huán)境特點設置防火隔離區(qū),降低了森林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
三、營林造林的播種育苗技術實施要點
1、種子的采集
(1)采集時間及存放
不同品種樹木其種子成熟時間存在較大差異,在確定種源前要充分考慮此類因素。沒有達到生長時間的種子在培育階段是不會發(fā)芽的,若采摘時間延誤久,種子受潮濕氣體侵蝕內部會出現腐爛,同樣不是最適合培育的時期。在最佳時間完成種子收集工作后需進行集中處理,搭配一定比例的營養(yǎng)劑對其進行沖洗,防止表面有蟲卵附著。存放區(qū)域空氣要流暢且干燥,不可靠近毒害物質與高溫區(qū)域,定期進行檢查避免害蟲侵蝕。
(2)種子的處理技術
有效的種子處理是進行播種的前提,在播種之前,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處理方法。在對種子進行發(fā)芽處理階段,可以加快種子的發(fā)芽速度,縮短在土中的時間,并且有效的處理措施還可以提高種子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幾率。對于不同的季節(jié),應該采用不同的種子處理方法。如果是在雨季,就應該選擇干種子播種,如果對于降雨時段能夠準確的掌握,也可以使用浸種。如果是在秋季播種,一般不會選擇浸種和催芽。
2、選地整地
在確定造林的樹種之后要根據選擇的樹種所適宜的環(huán)境進行培育基地的選擇。根據環(huán)境、土質、排水、地勢、水源等方面選取合適的土地。土地的平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平坦的地勢更利于樹木的生長與成活,若是地面不平整可以采取填平處理。同時,對土壤內的碎石、腐朽的斷根斷莖等進行清理,避免影響樹木根莖的生長。對已經消毒過的土壤要進行化學藥劑的清理,避免土壤中殘存的有害藥物影響苗木生長。
3、播種育苗
(1)條播
條播是根據壟臺形狀命名的,在整地階段將壟溝設計為直線均勻分布,種植階段可使用農機設備按固定距離進行播種。此類方法操作便捷工期短,在營林種植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2)點播
種子顆粒大使用點播方法進行種植,可有效保障苗木之間的距離,人工作業(yè)對數量控制更科學合理。名貴品種通常采用此類方法,精確的測量為生長過程提供了充足的土壤資源,不會出現密度大互相爭奪營養(yǎng)物質造成死亡的現象,保障了成活率??稍跈M縱兩個坐標同時開展播種工作,為種子萌發(fā)生長爭取了更多時間。
(3)撒播
撒播方法在種植基地培育幼苗中常被使用到,一些種子顆粒小的苗木適合撒播。樹苗生長茂密,可根據需求數量選取尺寸較大的樹苗優(yōu)先移植,提高了基地使用效率。是一種高效快捷的種植方法,但其存在的弊端較多,不適用于珍貴品種。主要用于小粒種子的播種。
(4)育苗
一般情況下,播種之前,需要用溫水浸種,掌握好浸種時間。因為浸種時間的長短將會對育苗的發(fā)育成長造成最為直接的影響。通常情況下,都是選擇40℃的水溫浸種24h,在初次浸種之后,將種子倒入簸箕當中,在上面覆蓋上一層稻草,然后每天再用30℃的溫水對種子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澆淋處理,這一操作一般持續(xù)3天。經過這一系列的處理,種子的發(fā)芽率就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且出苗相對整齊。
4、幼苗的管理
幼苗管理工作是播種育苗流程中的關鍵所在,只有對播種后的幼苗進行有效地管理,才能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對于而言,它是一種耐陰性植物,很有必要對幼苗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庇蔭處理。在幼芽出土之前,就應該對相關的蔭棚進行有效地設置,還需要對遮陰度進行管理,一般情況下要求透光率控制在25%~40%的范圍之內。當幼苗出土之后直到6月份中旬,這一期間的幼苗生長速度相對較慢,且抗逆性也較差,針對這一情況,應當做好相應的除草以及防治病蟲害的工作。栽植后及時澆1次透水,分墑后及時中耕保墑,去除雜草。生長前期,中耕除草宜淺不宜深,以免損傷根系。緩苗后施入追肥,667m2施尿素10kg,以后根據長勢酌情增加施肥量,秋前宜大水大肥,肥水結合,促使速生快長,當年出圃。
(作者單位:161600黑龍江省克山縣涌泉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