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鵬+海源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利用網絡進行課堂教學已經成為高校教學活動的一種發(fā)展趨勢。本文構建了一個高等函授計算機基礎課程課內外合作網絡學習模式,嘗試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以提高函授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關鍵詞:高等函授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教學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不斷進步,以網絡為基礎的教學活動在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方面得到發(fā)展,利用網絡進行課堂教學已經成為高校教學活動一種發(fā)展趨勢。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筆者將網絡教學引入到函授計算機基礎教學中。
一、高等函授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高等函授教育也是如此。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深深感受到了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普及性,但同時發(fā)現(xiàn)了在教學過程存在的一些問題。
1.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學生不僅在年齡上跨度大,并且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一般而言,年紀較小者比年紀偏長者要好。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年輕的學生早己接觸過計算機,熟悉一些計算機基礎操作?,F(xiàn)在有一門專門的課程來教授這些知識,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簡單易操作的,有可能導致他們學習興趣不高。而有個別年齡較大的學生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認真詳細地講解。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難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2.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具有特殊性
在我國,高等函授教學以集中面授課程和自學課程為主,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間有限,教師只能講解一些重點問題,或者采取填鴨式大量信息輸入教學。這樣的模式不僅讓老師倍感吃力,學生也難以消化,課堂效果差。并且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函授學習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差異。計算機具有技術性強、自學難度大等問題,學生對于書本上一些專業(yè)知識無法理解或無法及時能夠解決,即使教師會發(fā)一些輔導資料,效果也不會很好。
二、高等函授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教學模式探討
針對以上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將網絡教學引入到函授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新的教學模式應該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時代的環(huán)境優(yōu)勢,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支撐,突破傳統(tǒng)的授課地點、時間的限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希望能夠幫助高等函授教育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方向發(fā)展。函授教學一般是集中授課,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因此,要想提高學習效果,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采取實用型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抓住重點、難點,尤其是教會學生一些計算機操作方面的能力。對于課堂外的學習,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進行預習和復習,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知識的擴展學習。這樣課堂內突出重點,課堂外進行網絡輔助教學,建立一個課內外合作教學模式。
1.課前預習
預習主要以學生通過網絡自學為主。通過網絡,讓學生接觸大量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從而進行預習,為課堂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課前預習階段充當?shù)氖且龑д叩慕巧?。首先,教師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布置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查找合適的學習資料。其次,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指導性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是網絡上的,比如計算機方面專家的視頻或者課件,也可以是教師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的交流,比如說查看學生的學習日志、學習過程或者聆聽學生提出的疑問建議,了解學生當前學習狀況。這不僅可以作為課程評價的依據(jù),也可以給老師作為調整教學方式的依據(jù),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地展開。
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需要對教師發(fā)出的任務進行預習。一方面他們能夠通過網絡資源獲得更多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進行簡單地組織,從而形成對學習內容的總體概念。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的便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相對較小,這樣即使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疑問,也可以隨時得到老師或者同學的解答。這樣通過交流,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堂學習
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講授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網絡資源,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思考,增加所學知識的深度。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網絡視頻資料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式學習。教師可以開展學習討論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通過小組展示,鍛煉學生表達能力,也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及時啟發(fā)。這樣的師生互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結合自己預習的知識,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并且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同學展開合作學習,鍛煉自己探究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完成自己的課堂任務。
在課堂學習階段,教師和學生都要及時進行評價。首先,學生進行自評。學生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做出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學習過程中,有時候會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也可以對其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不僅要監(jiān)督和指導學生們進行自評,也要根據(jù)自己課堂上掌握的學生情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3.課后學習
經過課堂系統(tǒng)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教師在布置課后任務時,要秉著把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的宗旨,盡量布置經過同學合作學習才能夠完成的任務,并且在課后學習過程中指導并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與學生開展溝通,及時指導解決在課后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于一些表現(xiàn)異常的同學,還需單獨進行交流,進行個性化輔導。
課后的擴展學習為學生將理論知識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實踐提供了平臺。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消化的知識,可以通過網絡途徑與老師或學生進行互動。師生間的互動有利于知識的深入和鞏固,而學生間的交流利于學生們進行知識的自我構建。
當前的高等函授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動機不強等問題,而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促進了教學觀念的改變。在此基礎上,本文構建了一個高等函授計算機基礎課程課內外合作網絡學習模式,嘗試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提高函授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