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雙莉+孫洪波
沈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摘 要】現今在中國高校大學生教育中,進行的傳統文化教育和理論自信構建的過程中,不斷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與此同時,不少問題的出現,給當代傳統文化教育和理論自信構建工作造成了阻礙。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大學生;理論自信
一、大學生理論自信構建的必要性和價值
(一)大學生理論自信構建的必要性
1.理論自信是當代大學生樹立理想和信念的思想前提。
對于馬克思主義,為什么中國堅持和發(fā)展,而且是始終堅持和發(fā)展。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高校大學生首先要弄清楚,馬克思主義究竟是什么這一問題。只有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才能進一步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才能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信。將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潮和錯誤價值觀排除了,才有可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追求。
2.理論自信是大學生踐行理念和信念的力量來源。
大學生之所以對馬克思主義,尤其是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形成一種理論自信,關鍵就在于,馬克思主義正確地揭示了自然規(guī)律,揭示了社會規(guī)律,揭示了人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而且,這一系列的規(guī)律,與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中國建設的規(guī)律,中國改革的規(guī)律相契合,彰顯出了無可比擬的魅力。馬克思主義所謀求的,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有且只有馬克思主義引領中國,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地處理和解決,中國在發(fā)展進程中面臨的棘手問題。
3.理論自信是大學生堅定理想和信念的重要動力。
人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有很多種,理論自信和理想信念就涵蓋在其中。就層次相比較而言,理想信念,高于理論自信。這也就不難理解,政治上的堅定,為什么往往需要理論上的成熟。而對于當代中國大學生的行為舉止來講,最具有久遠規(guī)范、導向和激勵作用的,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提供強大動力的,當屬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
(二)大學生理論自信構建的價值
1.理論自信構建可以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
眼下社會中,不少錯誤思潮和錯誤價值觀的存在,對大學生已經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消極影響,如此情況下,再對他們講授馬克思主義,往往就被冠以“過時理論”、“虛假理論”、“無用理論”的有色標簽。由于帶著偏激的情緒,大學生自然地,就對思政課厭煩,乃至對思政課厭惡。反之,如果增強大學生理論自信,培養(yǎng)遠大理想信念時,讓大學生再來面對思政課的學習,就能夠熱情高漲,進而思政課的教學實效也就能夠提高。
2.理論自信構建可以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當代大學生在理論自信增強后,其理想信念必將隨之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后,其為社會人民服務奉獻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必將油然而生,使其健康地成長,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合格的人才。理想信念堅定后,其對馬克思主義立場、馬克思主義觀點、馬克思主義方法,會很容易的理解和應用到觀研國家命運、人民生活和時代發(fā)展中去,使其健康地發(fā)展,成為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人才。
3.理論自信構建可以助力國家社會和諧建設。
現實社會中,社會矛盾各異,在處理和解決這些矛盾時,有人可能會違法,有人可能會犯罪。而暫居于大學校園環(huán)境的大學生,未來也必將步入社會,成為社會成員。他們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與否,勢必影響校園、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所以,增強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使其避免走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錯亂的彎道和邪道,取而代之以高尚的道德品質,健全的心理素質,將校園矛盾和社會風險化解,或者降至最低,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增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
二、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理論自信構建的關系
新歷史階段下,不止是思政課教育,整個中國高校教育,其終極本質和人文關懷,是“立人”和“發(fā)展人”。中國高校教育,有必要向大學生,科學地闡釋中國的傳統智慧和傳統優(yōu)秀文化,使大學生認真真實地領悟到,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生有責任和義務,為推動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榮進步作出努力和貢獻。
(一)信任和認可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大學生理論自信構建的重要來源
對于傳統思想文化中,封建性、落后性的糟粕,要甄別淘汰。對于舶來文化中,西方霸權性、摧殘腐朽性的,也要甄別淘汰。經過高校的引導教育,大學生對待文化一系列的現象和成果,需持以沉著、冷靜、端正的態(tài)度,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方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來辯證科學與愚昧、傳統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關系。這樣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文化成果的自覺能動性,當談及中國傳統文化,做到不卑不亢,有張有弛。
(二)大學生理論自信構建有利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
大學校園是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和環(huán)境,在這個場所和環(huán)境中,學生理應接觸和體悟到高尚的、積極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但由于現實社會中,無法規(guī)避的一系列原因,某些低俗的、腐朽的舶來或殘留文化,正在悄無聲息地滋生蔓延到了大學校園。必須始終牢記,要用高尚的、積極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指引當代中國大學生,逐步去踐行人與自然協調發(fā)展,踐行人與社會和諧發(fā)展。借此契機,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fā)揚。
三、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大學生理論自信構建的現實路徑
(一)在高校教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嘗試新方式
以教師為本的課堂教學,向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轉變;以傳授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向以啟迪思想為本的課堂教學轉變;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本的課堂教學,向以塑造學生靈魂為本的課堂教學轉變。這種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既是馬克思主義滲透力的增強,也是推動思政課課堂的深入?,F實操作中,講座形式的課程教學,高校可以適當增加;系列經典圖書的閱讀活動,高??梢赃m當多舉辦。除此之外,寒暑假也可以充分安排和利用起來,像舞蹈文藝演出、基層調研考察等活動,也都能夠繼續(xù)作為傳統文化、理論自信的延伸和擴展。
(二)在當今高校的制度建設中不斷優(yōu)化完善制度
在推進傳統文化教育和理論自信構建中,對于有突出貢獻的教師,需大力贊揚和宣傳,并將表彰獎勵力度提高;在舉辦思想政治文化活動中,對于積極追求進步的大學生,也同樣需大力贊揚和宣傳,并將表彰獎勵力度提高。自然而然相反的,在推進傳統文化教育和理論自信構建中,或在舉辦思想政治文化活動中,對于妄圖破壞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對于侵蝕演變中國大學生理論自信構建的,一切的言行舉止,必須加大揭示和懲處力度。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上形成良好氛圍
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各種主客體關系的交織,對高校成員思想政治的狀態(tài)構成影響的這樣一種社會網絡,稱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場域,該場域也即高校。一方面,在高校教職工中,積極調動起他們的思想政治文化工作,通過他們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情感認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政治認同,進而來積極地、模范地帶動大學生。另一方面,高校要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視作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寶貴資源和無形財富,用作凝聚全校教職工的心和力,來為大學生營造積極校園氛圍。
參考文獻:
[1]李樹鋒,曹利娟.普通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探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7,(1):122-123.
[2]劉婧.論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轉型發(fā)展中的意義[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95-97.
[3]郭華鴻.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實質、問題及其提升[J].社科縱橫,2016,(1):168-172.
基金項目:
2017遼寧省社科聯經濟社會發(fā)展立項課題(2017lslktyb-154);2016年度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基地專項課題: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理論自信構建(ZTSZXKTB201609)。
作者簡介:
施雙莉,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孫洪波,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大連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