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純
歐冠負于皇馬,連續(xù)五個賽季進入四強的紀錄被終結,聯(lián)賽尾聲后勁不足,再加上老隊長拉姆和中場大將阿隆索行將退役,看起來這個夏天拜仁的大幅調整勢在必行。自然規(guī)律決定了“換血”是每支球隊不得不面臨的考驗,縱然強勢如拜仁,也概莫能外。
最老的“仁”
賽季初,拜仁名宿塞爾吉奧就曾表示,今年可能是球隊這批人最后一次爭奪歐冠的機會了。原因無他,年齡而已。歐冠1/4決賽客戰(zhàn)皇馬,拜仁的首發(fā)陣容平均年齡高達30歲零116天,創(chuàng)造了德甲巨無霸歷史“最老”的紀錄。出生于1981年的西班牙老將阿隆索是球隊主力陣容中年齡最大的球員,超過30歲的還包括諾伊爾、拉姆、里貝里和羅本。此外,比達爾也站在“而立之年”的門檻上。如果眼光放得再長遠一些,就會看到隊中包括萊萬、胡梅爾斯等一大批主力的年齡都在二十八九歲。盡管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以及訓練手段的進步,球員的職業(yè)生涯比過往有了大幅的增長,30歲上下正是巔峰期,但足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畢竟是屬于“年輕人”的,不可否認的是,“90后”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世界足壇的“主流”,而拜仁陣中能有穩(wěn)定位置的只有蒂亞戈和阿拉巴,基米希和科斯塔目前看來只是合格的輪換。其實拜仁上下并非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近幾個賽季他們一直在著手解決,比如近兩年簽下的科斯塔和桑謝斯都是為了接班“羅貝里”,再加上目前買斷的科曼以及下賽季將加盟球隊的防守球員聚勒和魯?shù)?,拜仁的換血從未停止,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與瓜迪奧拉的最后一年,控制力減弱的上賽季相比,拜仁的一系列關鍵數(shù)據(jù)在本賽季均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下滑。雖然進球數(shù)、控球率與上賽季幾乎持平,但“羅貝里”的老化已極為明顯。曾幾何時,“羅貝里”這對頂尖的邊路好手是球隊進攻的發(fā)起者、組織者以及“爆點”,但如今,兩位老將都已經(jīng)超過33歲,且多年來飽受傷病困擾。羅本的標志性內切以及面對多名防守人時的強行“單騎闖關”已越來越少;盡管里貝里的腳法與控制力尚在,卻少了突然間暴走帶動節(jié)奏的能力?!傲_貝里”巔峰時期的撕裂防線亦難見蹤影,即使偶露崢嶸也無法全場保持這樣的強度。另一方面,球隊在防守端顯得更加吃力,被射門次數(shù)在還剩4輪聯(lián)賽的情況下已經(jīng)達到了上賽季的總數(shù)據(jù),而在搶斷差別不大的情況下,球隊的犯規(guī)次數(shù)已遠遠超過去年,這還是在一向強調攻守平衡的安切洛蒂治下。在球隊主體框架沒有大幅變化的前提下,這其中固然有后防中堅博阿滕傷病頻頻以及阿拉巴狀態(tài)不佳的原因,卻也恰恰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球員年齡偏大,覆蓋區(qū)域與防守到位率日漸降低,只能用更多的非常規(guī)手段來阻止對手的進攻,即便如此也很難成功限制,至少老邁的阿隆索已經(jīng)成了對手重點攻擊的對象。
安切洛蒂在執(zhí)教AC米蘭時期就以善于激發(fā)老將潛能著稱,尤其是魯伊·科斯塔、西多夫、因扎吉等進攻球員都在他的手下煥發(fā)了“第二春”,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那支球隊的核心人物卡卡正值壯年,這與“羅貝里”垂垂老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何況,隨著戰(zhàn)術的不斷演變,與以中生代球員和年輕球員為主的皇馬的兩回合較量中,里貝里都拼到“油箱見底”而被提前換下場,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已經(jīng)和十年前截然不同了。當然,年齡與成績也并不能劃上等號,就拿這兩個賽季拜仁主場對多特蒙德的焦點戰(zhàn)來說,德甲巨無霸連續(xù)兩年取得大勝,而這兩場比賽中,主隊的平均年齡為30.1歲,“大黃蜂”則只有24.8歲。兩支球隊建隊思路的區(qū)別,決定了現(xiàn)狀的不同,也決定了未來的發(fā)展,畢竟按照多特蒙德的經(jīng)營方針,他們很難留住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生力軍,而拜仁的換血與補強方式肯定會更加多樣化。
一擲千金?
2007年夏天,前一個賽季遭遇慘痛失利的拜仁斥資逾億歐元,接連簽下法國新核里貝里、歐洲金靴托尼和德國隊主力中鋒克洛澤等大牌,很快奪回來德甲的“失地”;兩年后,在新帥范加爾的強烈要求下,俱樂部拍下2400萬歐元的支票,簽下正值當打之年的羅本,在那個賽季里,憑借著“小飛俠”的多次關鍵時刻臨危救主,球隊最終打入了歐冠決賽;2011-2012賽季的“三亞”又一次觸動了拜仁高層的神經(jīng),他們咬緊牙關用4000萬解約金帶走了哈維·馬丁內斯,而西班牙人也在之后的賽季里成為了球隊“三冠王”的重要一環(huán)。可見,盡管高投入并不一定能帶來高產(chǎn)出,但即便底蘊深厚如拜仁,有足夠質量的“進補”也是必不可少的成功捷徑。
眾所周知,由于有著阿迪達斯、奧迪和安聯(lián)保險等商業(yè)巨鱷在背后支撐,多年來球隊的經(jīng)營情況良好。根據(jù)2016年底發(fā)布的“財報”,俱樂部上賽季營收高達6.26億,毛利潤為1.43億歐元,比去年的1.11億增長了28%;凈利潤為0.54億,同比增長28%,實現(xiàn)了驚人的連續(xù)24年保持盈利。拜仁完全有能力在轉會市場上“興風作浪”,但比起財大氣粗,花錢不需要“做預算”的英超土豪以及西超雙雄來,拜仁在競爭力上顯然稍遜一籌?!凹幢阄覀兺度胫亟鹨?,也沒有辦法像皇馬那樣花大價錢,因為那是不符合我們的理念的?!必撠熮D會的技術總監(jiān)雷施克此番表態(tài)頗有些無奈,為了引進巨星而負債經(jīng)營顯然是不可接受的。有石油資本支持的英超球隊不需要考慮收支平衡問題,酋長們只關心能否為球隊帶來成績與眼球,而會員制的西超雙雄則更加無需糾結盈利問題,畢竟有沒有冠軍獎杯才是能否贏得選票的關鍵。在如今“物價飛漲”的時代,如伊瓜因、J羅和內馬爾這樣的巨星,動輒就要花費接近一億歐元的轉會費,對這些球員,拜仁同樣有所“企圖”,但也只是“抬價”輒止,并非德甲巨無霸拿不出這些錢,只是在經(jīng)營理念與聯(lián)賽規(guī)定之下,俱樂部不愿將如此巨大的一筆引援資金全部花在一個人身上。比如球隊上賽季簽下的超新星桑謝斯,盡管預期轉會費會高達8000萬歐元,但其中卻包含著出場次數(shù)、球員進入金球獎候選人等諸多附加條款,一次性支出只有3500萬。更何況,球隊引進“半成品”后,培養(yǎng)的風險與成績要求難以兩全,科斯塔近兩個賽季獲得大量機會,但在兩任名帥指點下成長卻不如預期便是最好的證明。雖然不愿意承認,但又必須接受這樣一個現(xiàn)實,經(jīng)過多年的“蝴蝶效應”,拜仁逐漸被西超雙雄拉開了檔次,而如萊萬一樣自由來投的好事可遇不可求,那么靠青訓快速達成換血是否可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