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萬明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復興學校)
摘 要:應用互聯網開展歷史教學,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和直觀性的特點,通過互聯網資源,應用微課、多媒體手段,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傳遞情感,加強思想教育;轉變師生教學和學習方式,通過圖示小結,聚合學生思維。要適時運用,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握好度,彌補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不足,很好地完成歷史教學的任務。
關鍵詞:互聯網;歷史教學;應用
歷史學科教學通常不會被學生和家長所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資源的便捷性與豐富性,微課、多媒體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為歷史學科的教學提供了改變的契機。網絡資源,讓教學集聲、文、圖像于一體,知識量較大,聲情并茂,從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印象較深刻,易于理解和記憶,給歷史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可提高教學水平和效率,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這些優(yōu)點最終都會成為學生學習中強大的動力。下面我就互聯網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應用互聯網資源開展歷史教學的特點
1.新穎性
互聯網資源的應用,給學生的感覺是耳目一新,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
2.趣味性
盡管歷史無法像物理、化學實驗那樣獲得經歷和體驗,但可以在比較枯燥的文字中添加一些動感效果和豐富畫面。
3.直觀性
地圖教學是多媒體直觀性的最突出表現。如,絲綢之路,為學生放了動態(tài)路線,便于學生形象記憶。
二、互聯網對歷史學科教學有重大的意義
1.利用網絡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我們都知道,網絡環(huán)境下多媒體課件能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去感受歷史、了解歷史、發(fā)現歷史,堅持在課堂中進行實踐,利用多媒體課件自然會給我們的開放型歷史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因為這些素材以具體、形象、生動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從而激發(fā)興趣。我在每節(jié)課堂上都盡量把多彩的網絡世界引入課堂,制作成多媒體的課件,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教師不僅要利用網絡資源制作課件,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查找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然后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加工,形成獨特的符合自己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例如,在學習“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課時,我就利用網絡資源找到了“戰(zhàn)國七雄”的多媒體課件,豐富精彩的多媒體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這個課件不僅了解了書本上的知識,還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在歷史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視聽互動功能,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聲音、影視資料等素材,創(chuàng)設一種與課堂內容相適應的氣氛,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最終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2.利用網絡資源查閱資料,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學教師,再也不可能只拿著一本教材和一本教案及一根粉筆上課了。知識面的擴大和更新使我們時常要面對新的知識,有些時候別說學生,就是我們老師也對教材中提到的內容無從下手,我們多年來的“標準答案”忽然之間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多角度和多思維的理解。所以說如果不繼續(xù)學習,就不可能駕馭新教材、把握新課標。古人說“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因此,每天的學習就成為我們每個教師必須做的工作之一,而毫無疑問的是,網絡就成為我們學習充電和專業(yè)成長最簡便的途徑。同時,新課程給老師和學生都留下了大量的探索內容,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大量的補充材料,現代人都會說:“有事問度娘”,而查找資料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利用網絡。例如,當我們學習第三單元“大一統(tǒng)的秦漢帝國”時,談到了“絲綢之路”和“秦始皇兵馬俑”,我上網很快就找到了相關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課上展示給學生,并鼓勵學生也上網查找一些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授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大部分學生每節(jié)課前都能主動查找相關資料,幾乎每個學生手里都有資料,課上他們積極展示匯報,課堂氣氛活躍。
3.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研活動,方便快捷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教研過程中,因為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條件的限制,我們不可能經常與同行在一起切磋教學經驗和解決教學疑難,而相互之間的知識補充和教學方法上的取長補短又是十分必要的。此時,網絡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充分交流、教學相長的平臺。各門戶網站、專業(yè)學習平臺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還向一線教師征集第一手教學材料,開展網絡教研活動,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個人認為有價值的教學設計、課后反思、教學案例和課件等及時上傳,并請同行給予指導。另外,還可以把查找到的一些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及時地發(fā)到“論壇”中,達到資源共享。在教學中,當我們遇到了無法確定、有爭議的問題時,也可以利用網絡,在網上通過論壇發(fā)帖子,向同行請教,并在網上和他們一起探討和研究。在相互研討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解決了教學中的困惑和疑難,還提高了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三、互聯網時代要做好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引導學生對這門科目快速產生興趣,消除其初始的陌生感,成為歷史教師最應該重視的問題。因此,在學生起初接觸歷史這門科目時,教師要進行正確的認知觀念的引導,引導學生意識到歷史是一門涉及廣泛、博聞廣識的學科。其次,教師要改變固有的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開發(fā)新的學習方法。歷史是一門文科學科,很多學生都會認為只要通過考試即可,因此,很多學生都死記硬背,忽略了理解的過程。歷史是有脈絡的,有一條時間的線條將歷史背景、事件及體現的文化特征穿插起來,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只會陷入僵硬、古板的學習中。因此,對于這門學科的學習必須改變固有的學習方式,開發(fā)新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互聯網資源,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網絡資源不僅為我們備課、上課提供了條件,還縮短了我們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老師與孩子們的距離??梢哉f是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嶄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豐富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僅僅熟悉新技術、應用新技術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做到創(chuàng)意與技術的“真結合”,才能使教育更生動,成為無法被技術所取代的教師。
參考文獻:
[1]林彩英.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徐敏.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D].陜西師范大學,201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