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素紅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第三中學)
從教二十多年來我的感覺是學生一屆不如一屆,越來越難教。按理來說自己教書越來越起勁,越來越有經(jīng)驗,教學中越來越游刃有余,可是為什么學生的成績就是不好呢?這是一個值得所有老師深究的問題。
教育學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是由經(jīng)驗或練習引起的,按照教育目標要求的學生在能力或傾向方面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或結果。學習是學生個體潛能開發(fā)的動態(tài)過程,我認為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關鍵是動力系統(tǒng)和情感系統(tǒng)的整合,從動機和情感方面入手效果會更好。當代學生不缺乏智慧,少的是動力,若能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這將是老師成功的法寶。下面就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談點自己的認識。
一、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和維持學習的心理動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核心。因此,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成了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若能解決好“為什么要學習”,就能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他們那種潛在的學習愿望變成實際的主動學習的行為,幫助學生從厭學到樂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將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不斷向學生灌輸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學生了解學習化學的社會意義,知道化學的實際價值,激發(fā)其學習動機。教師要從一開始就注意結合教學內(nèi)容向學生進行“為什么要學習化學”的教育,讓學生從學習用的筆、墨、紙、文具盒及各種生活、生產(chǎn)用品中驚奇地發(fā)現(xiàn):化學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國防建設,能源資源,環(huán)境保護,人類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關。讓學生意識到幾乎處處是化學的世界,從而激發(fā)出我要學好化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逐步學習化學的過程中主動感悟出只有學習好化學,才能運用化學知識服務于社會。讓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動下,形成穩(wěn)定的、持久的認知動機。學生一旦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就必然會自覺地去追求和努力實現(xiàn)。這絕對比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學要好得多。
二、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情緒
學習情緒是個體對學習情感的意識傾向,表現(xiàn)為對學習的喜惡感受和體驗。只有良好的學習情緒才會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所以解決了“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還是一件苦惱的事”這個情感問題,就為發(fā)掘學習潛力找到了一條光明大道。因此,化學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情感的積極作用,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這也是我認為的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情感,營造愉悅寬松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要爭取你的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币龅竭@一點,教師必須有愛的付出。不論是思想上、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只有在愛的情感氛圍中,學生才會產(chǎn)生愉快的心理體驗,才會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親近和尊敬。教師對學生付出了愛,學生也會對老師付出他們的愛,并由此發(fā)展為對他所教學科的興趣和熱愛,即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課堂氛圍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態(tài),是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制約著教學效果的好壞。這就要求教師能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氣氛的調(diào)節(jié),對化學這門學科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比如:課本上要求做的演示實驗以及沒有要求但可以做的實驗,都可以拿到課上來做。學生對這些奇怪的化學變化和現(xiàn)象都感到非常的新奇,上課的注意力也就非常集中,就連那些平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這時也很認真。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防止開小差,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記住實驗現(xiàn)象。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純理論內(nèi)容,比如晶體結構,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晶體的結構在屏幕上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利用這些美麗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空間結構,增強印象??傊?,有一個愉悅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什么東西都會輕松、容易。
2.滲透情感性的教學評價,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欲望
自信的情感背景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靠他人的準確評價,二是靠自身實踐的成功體驗。兩者的完美整合,才能形成強大的內(nèi)驅力。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在課堂上及時對學生進行真誠積極的評價,又要在課外靈活利用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合情合理的評價。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設法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愉悅。比如,遇到簡單和容易回答的問題時,讓基礎差的學生回答,遇到較難的問題時,讓成績稍好的學生來回答。這樣,使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榮耀,同時給予適時恰當?shù)谋頁P,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的動力。下課后,教師可利用批改作業(yè)的渠道對學生進行鼓勵。不過,只給予等級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并不理想,如果加上一些富有情感的贊賞性或期望性評語,其效果會大大增強,而且?guī)熒P系也會更加融洽。因此,我提倡在化學教學中給學生的作業(yè)寫針對性評語,來傳達教師對他們的欣賞、尊重和希望,讓他們伴隨著豐富而快樂的情感體驗,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學習,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面對如今越來越難教的學生群體,一成不變的滿堂灌、一言堂已經(jīng)越來越不適應。課堂中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越來越被重視。這就意味著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學要求,必須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與投入,不能是教師自導自演,唱獨角戲。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自覺主動地學習,愉快地學習,才可能將功課學好。我想只要教師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從動機和情感兩方面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并學有成效。
參考文獻:
[1]謝杰妹.化學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實施策略[J].化學教學,2010(2).
[2]曾德琨,黃靜.提高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J].化學教學,2010(3).
[3]許俊.構建師生互動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