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霞
(浙江省金華市金西豐子愷學校)
摘 要:眾所周知,音樂可以放松人的心情,驅(qū)散人的煩惱,提高人的素養(yǎng)。高中階段的文化課學習比較緊張,開展音樂教學可以緩解學生的壓力,讓學生有一個輕松的心情應對繁忙的高中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高中音樂中的合唱板塊是很重要的一個板塊,但是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對合唱理論教學不夠重視,認為合唱就是簡單的齊唱,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其實合唱中包含了很多音樂方面的知識,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很多方面的能力。新課標對學生的合唱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合唱理論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那教師如何進行高中音樂合唱理論教學呢?對此問題進行簡要解析。
關(guān)鍵詞:高中音樂;合唱;教學;重要性
高中音樂合唱理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高中音樂合唱理論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讓學生更好地與他人合作;高中音樂合唱理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讓學生更自信。下面通過四個方面介紹教師如何進行高中音樂合唱理論教學的實踐。
一、引導學生轉(zhuǎn)變對合唱的認識
高中音樂教材中要求學生練習合唱的歌曲并不多,學生會認為合唱不是音樂學習的重點,沒有必要太重視。傳統(tǒng)的合唱教學中,教師也沒有要求學生把合唱當作音樂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只是蜻蜓點水,讓學生對合唱有一個了解,導致學生對合唱產(chǎn)生了錯誤的認識。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自身首先要轉(zhuǎn)變觀念,然后再引導學生轉(zhuǎn)變對合唱的認識,師生共同把合唱重視起來,再采取合適的方式,學生的合唱水平一定可以得到提高。只有先從意識上重視合唱,才能進行后續(xù)的合唱理論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在學習其他音樂知識的時候滲透合唱,既增強了其他音樂知識與合唱之間的聯(lián)系,又使學生重視了合唱;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閑暇的時候與其他同學進行合唱練習,進一步讓學生重視合唱。
二、指導學生掌握合唱的技巧
很多學生認為合唱就是一起唱歌,只要唱得齊,就達到了合唱的標準。其實不然,合唱是有很多要求和技巧的,只有多加練習,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正所謂“熟能生巧”,教師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只憑學生自己的練習不一定能把合唱的技巧掌握。傳統(tǒng)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按照教材進行合唱,不對學生進行指導,就算指導,也是讓學生聲音更大一點、唱得更齊一點,完全不對學生進行合唱的技巧指導,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對合唱的技巧掌握得不好,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指導的意識,只要學生聲音大并且齊,教師就認為學生達到了合唱的要求,就不對學生進行指導。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增強自身能力,只有增強了自身能力,才能對學生進行技巧指導,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時,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合唱指導。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唱練習,練習完畢之后,給學生指出哪里存在問題,如何改進,指導完畢之后再進行第二遍練習,這是最基本的方式;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合唱視頻,從視頻中學習合唱的技巧,并運用到自己的合唱中,這樣的方式會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分組,進行合唱練習,組與組之間可以進行切磋,取長補短,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
三、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協(xié)作
合唱與獨唱是有很大區(qū)別的,獨唱的過程就是提高自己唱歌水平的過程,唱歌速度的快慢、唱歌聲音的大小,都由一個人掌握。而合唱就不同了,合唱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在顧及自己的同時還要顧及整體,每個人都要以整體為重、以大局為重,不能一意孤行,合唱過程中有一個人不合拍,就會影響合唱的效果,合唱中的每個人都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合唱精神就是協(xié)作精神。傳統(tǒng)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傾向于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告訴他哪里有問題,哪里需要完善,卻忽略了告訴學生要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作,這就是每個人的歌唱水平都提高了,但是合唱水平還是無法提高的原因。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采取一定方法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合作。比如,教師可以找?guī)讉€同學合唱,讓其他同學指出合唱中有什么優(yōu)點和問題,應該如何進行協(xié)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其他音樂知識的時候進行合作,應用到合唱中。
四、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
量變會引起質(zhì)變,教師只有讓學生多練習合唱,才能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但是教師也不能總讓學生練習,而不讓學生思考,只有通過思考,學生才能總結(jié)其中的經(jīng)驗,并把經(jīng)驗運用到下次的合作中。傳統(tǒng)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練習,而不引導學生思考、總結(jié),學生提高得很慢。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合唱過程進行總結(jié),思考其中的經(jīng)驗和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合唱水平得以提高。
以上內(nèi)容通過四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如何進行高中音樂合唱理論教學的實踐,具體策略是:引導學生轉(zhuǎn)變對合唱的認識;指導學生掌握合唱的技巧;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協(xié)作;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教師要在課堂中對合唱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感受,隨時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在合唱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及時讓學生改正,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不斷總結(jié),找到更多可以實踐高中音樂合唱理論教學的方式,真正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進而提升學生與他人團結(jié)協(xié)作的能力,從而在音樂方面有所造詣。
參考文獻:
[1]陳茂琛.讓合唱教學散發(fā)出沁人的芬芳:談高中音樂課中歌唱模塊的合唱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5.
[2]仲浩.讓合唱教學扎根在中學音樂課堂的土壤:中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之我見[J].課外閱讀(下),201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