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慈悲》是作家路內的最新長篇小說,語言疏朗、深邃,全書12萬字,分為38個小節(jié),本文將重點分析第1、2兩個小節(jié),并指出這兩個小節(jié)對整部在作品敘述基調、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結構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慈悲》;悖論;困境
作者簡介:劉鵬(1987.4-),男,漢,山西臨汾人,碩士研究生,內江師范學院文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5-0-01
“70后”作家路內的創(chuàng)作勢頭是越來越好了,他最新的長篇小說《慈悲》不僅繼承了“追隨三部曲”簡潔、內斂的語言、幽默的文風、很會講故事的特長,還“以疏朗和深邃的格局,展現了作家深刻的思考和悲憫的情懷”,堪比余華的《活著》,使路內的創(chuàng)作達到新的高度。
《慈悲》全書12萬字,分為38個小節(jié),本文將重點分析第1、2兩個小節(jié),并指出這兩個小節(jié)對整部作品敘述基調、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結構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一、師傅的溫度和悖論
《慈悲》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水生。水生在苯酚廠工作,這個化工廠是個國營企業(yè),廠名叫“前進”,很有上世紀70年代的特色,后來陰險狡詐的宿小東當了廠長,趁著國家的經濟政策鉆空子,把國有企業(yè)私有化,改名為“東順集團公司”,自己做起了老板。與宿小東的狡詐陰險相對的是師傅給水生的溫暖。師傅和水生有著相似的經歷,爹娘都是餓死的,師傅的爹娘死于“日本鬼子的時候”,水生的爹娘死于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相似的人生經歷使師傅對水生格外照顧。在小說結尾的時候,水生還對師傅給自己的溫暖念念不忘,還對自己的徒弟說起師傅三十多年前關懷的往事。和對宿小東的不原諒形成鮮明的對比,引人深思。
書第1節(jié)的第二段是這樣寫的:
水生剛進苯酚廠時二十歲,師傅告訴他,不要用腳去開關閥門。水生看到一個閥門在地上,黑沉沉的,用腳去踢就不用彎腰了。師傅說:“會坐牢的?!?/p>
師傅說出了一個悖論,也是這部小說要表達的一個關鍵問題之一。用腳踢閥門本身就是一個陷阱,用腳踢就會坐牢,緊接著提及的鄧思賢就是因為用腳踢閥門被送進去勞教一年的。水生的師兄根生,由于得罪了宿小東,也是因為用腳踢閥門被宿小東逮住了把柄,直到1983年才被放出來,一個人的一生就被這樣活生生的給毀掉了,車間主任李鐵牛因為生活作風的問題,被送進了公安局和游街示眾,被折磨的不成人形。這些都是由一些不合理富有的悖論式的制度決定的。這部作品里面的人物看似任何事都置之度外,實際上他們的日常生活處處都被不合理的制度牽制著。
水生師傅退休或是不退休,也是一個悖論式的問題,實際上苯酚廠的每個員工都面臨著這樣一個悖論。他們都被這樣的悖論困擾著。水生的師傅若是退休了會很快得癌癥死掉,若是不退休,也會累死。這都是由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但路內絕不僅僅是一個社會批判家式的作家,這樣我們也太小看路內太小看這部作品了,《慈悲》里邊的一切“惡”和“善”都有著一種本體論意義上的人性的深度,它是通過這種悖論式的方式呈現出來的。
這一種溫暖中帶著一絲寒意、善良中夾雜著邪惡的敘述方式影響了整部作品的敘事基調:在充滿著各種陷阱、各種是非的工廠生活中總能讓人感受到那猶如三月春日里的一絲暖意,這樣給作品中的主人公原諒歷史提供了合理的舞臺,但對于個別惡人不原諒,比如宿小東,我們也可以理解了。
二、水生的補助和逃難
困難的歲月里人們有自己獨特的對付苦難的方式。在整部書中“申請補助”是一個個不能錯過的精彩篇章,這是在特殊的歲月里工廠里的工人們對付工資不足以養(yǎng)家而貼補家用的唯一方式。因為補助而上演的一幕幕的恩怨、一次次的悲喜,在《慈悲》的第18節(jié)第二段中通過玉生的口吻有過精彩的陳述:
玉生說:“當年李鐵牛就是因為補助補給汪興妹,搞出大腐化。又因為你(指水生,筆者注)要補助,我爸爸和李鐵牛私下搞鬼,搶了宿小東的份額,得罪了他,被他告密。根生倒霉,事后牽連進去。我爸爸病得快要死了,還跪在宿小東面前。這些事情我不會忘記,都是為了補助。我家再窮,也不要這個倒霉錢,你更不許去給別人出頭。”
水生因為窮買不起自行車,水生的師傅去找車間主任李鐵牛,擠掉了宿小東的補助申請份額,的罪了宿小東。宿小東是整個《慈悲》中最陰、城府最深的一個人物形象,他看起來窩窩囊囊的,“其實最壞,他會告密”。由于他老婆患有關節(jié)炎喪失了勞動能力,他也急需這筆補助,卻被陳水生給搶去了,因此懷恨在心,先告了車間主任李鐵牛和員工汪興妹亂搞男女關系,害的李鐵牛坐牢,汪興妹掃廁所;師傅家境困難時,去找已經是車間主任的宿小東申請補助,下跪被辱;宿小東因為補助被搶一事找水生訴苦、理論時,被根生踹了一腳,最后宿小東找機會,讓根生也坐了牢;已經是廠長的宿小東逼得走投無路的水生去當三線的工人。這一切都是因為第1節(jié)中水生的師傅給水生要補助而引起的,也為宿小東這個“惡”人形象步步發(fā)展提供了合理的舞臺。這不能不說是路內作為一個杰出的小說家的高明之處。申請補助是推動這部小說向前發(fā)展的核心因素,路內為自己這部小說各個故事之間的合理發(fā)展找到了一個即充分又合理的敘事方式—申請補助,真是事半功倍。
《慈悲》的第2節(jié)用回憶的方式講了水生一家逃難時的情形。路內用了一個特別好的意象—一根胡蘿卜。這根胡蘿卜切開分給了一家四口吃,吃完了就什么吃的都沒有了,只能到城里去投奔水生的叔叔,結果只有水生一個人留在了城里,父母死了,弟弟失蹤。這樣一種寫作方式提供給讀者提供一種苦難的真實。整部小說就用這種回憶和現實的雙線結構,這種雙線結構,正和本書的題目不謀而合。
參考文獻:
[1]劉昌宇.深沉冷峻的藍領生活詠嘆調—讀路內長篇小說《慈悲》[J].中國職工教育,2016年04期.
[2]路內.慈悲[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