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幫助由衷的認可,并愿意真誠回報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感恩教育則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對教育對象實施識恩、知恩、感恩和報恩以至自覺施恩的人文教育過程。感恩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通力協(xié)作,形成教育合力,發(fā)揮綜合影響效應。
一、家庭的感恩教育
家庭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所接觸到的第一個教育環(huán)境,它對孩子的影響是持久的,也是深刻的。親子間的血緣關系決定了“血濃于水”的深厚感情,父母望子成龍的心理讓他們對教育問題尤其重視。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教育孩子,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人格健全、懂得感恩的人,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都需要認真思考、合理規(guī)劃的問題。
(一)家長要樹立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觀念決定行為,觀念有問題,行為勢必出現(xiàn)偏差。在我國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受家長參差不齊的素質等因素的制約,家庭教育中還普遍存在著不少錯誤的觀念。第一,“雞媽媽”式的家庭教育觀念。我國大多數家長恨不得把孩子該做的事情全部包辦代辦,不懂得放手,也不愿意放手。認為家長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感恩意識,更不會去感恩。再者,家長終究會老,孩子終究要長大,他終究要走向社會,獨立面對生活,沒有起碼的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他怎么能立足于社會?第二,功利化的家庭教育觀念。受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家庭教育中也出現(xiàn)了“智育第一”“學習好,什么都好”的極端價值取向,片面強調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忽視孩子的品德發(fā)展和人格塑造,結果等到孩子冷漠對待父母的付出,沒有絲毫感恩之情時,家長們才追悔莫及、難受萬分。
要扭轉這樣的局面,家長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拒當“雞媽媽”。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給孩子嘗試和鍛煉的機會。家長還一定要有“施恩圖報”的意識,不要讓孩子認為你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要讓孩子理解你的辛苦,并能衷心感激你的努力與付出。教育是一個互動、互惠的過程,大家各自都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其次,對已進入中小學的孩子來講,學習成績確實很重要,但是,家長絕對不要一味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忽視了良好品格和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因為,良好的品格和感恩意識恰恰是孩子最終能夠立足社會、踏實工作、認真生活的前提。
(二)家長要營造感恩氛圍,培育家庭感恩文化
首先,家長要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從感激自己的父母做起,讓孩子在學習和效仿中,感恩父母的辛勞與付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比绻议L能做到定期問候、看望父母;記得父母的生日,并為父母慶祝;無微不至地照顧父母,經常帶他們外出散心;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感恩節(jié)等節(jié)日時能主動感恩父母。那么,孩子一定會在耳濡目染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其次,家長要尊師重教,讓孩子形成感恩老師的意識和行為。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他的老師,更不要和孩子一起詆毀老師。家長需要正確引導孩子尊重老師的勞動和付出,哪怕對老師有些做法并不認同,也要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當學校舉行感恩教育的相關活動時,家長盡量積極響應,努力配合,支持孩子的感恩行為。家長也可以在節(jié)日時,提示孩子向自己的老師表達問候和感恩。
再次,家長要對他人心存感恩,啟發(fā)孩子時常對他人心存感恩。那些曾給予我們支持、幫助的人,對我們表達過善意的人,都是需要感恩的對象。當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時,一定要有感恩意識和行為,可以是一句“謝謝”,也可以是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其他表現(xiàn)??傊?,我們做了就有意義,表達了就有價值。可謂“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奔议L對事對人的態(tài)度和自身素質對孩子會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二、學校的感恩教育
學校是對兒童進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中的感恩教育發(fā)揮著重要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首先,中小學應該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感恩文化的氛圍。學??梢酝ㄟ^諸如創(chuàng)建感恩文化墻、樹立感恩榜樣、倡導師生感恩行為等方式,引導學生追求正確的三觀,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增強責任感和感恩意識。
其次,中小學應該開發(fā)感恩教育校本課程,形成體系和序列,并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影響學生??梢酝ㄟ^舉行感恩主題班會、組織感恩主題演講、開展感恩辯論賽等形式,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領,使學生了解感恩,認識感恩,理解感恩,并愿意實施感恩。讓感恩的種子逐步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再次,中小學校應該利用學雷鋒日、植樹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重陽節(jié)、感恩節(jié)、地球日、環(huán)境日等各種節(jié)日,組織相關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社會的情感,并進行積極實踐和體驗。在一系列的感恩活動的參與體驗中,學生會逐步懂得感恩,愿意感恩,主動感恩。因為對學生來說,感恩實踐與我們傳授的感恩理論相比更有效,他們更容易接受、理解。
最后,中小學要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感恩自然和社會的意識和行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成為普遍的理念,作為老師,應對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態(tài)度,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對節(jié)約資源、反對浪費行為的響應,對保護環(huán)境、環(huán)保出行等理念的認同,都對于學生形成感恩自然、感恩社會的行為意識產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社會的感恩教育
社會環(huán)境同樣對中小學的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社會大環(huán)境的整體優(yōu)化,社區(qū)環(huán)境的凈化,媒體和網絡環(huán)境的純化,對中小學生來說,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首先,應該優(yōu)化社會大環(huán)境,從制度建設到物質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再到精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優(yōu)化,不斷提升民眾的幸福感,提升青少年的獲得感。整個社會應形成一種處處引領感恩,時時體現(xiàn)感恩,人人懂得感恩的氛圍。推動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的形成,倡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不斷推動社會向良性循環(huán)的方向發(fā)展。因此,諸如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美術館等社會感恩教育設施的建設,感恩文化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感恩制度的建立,感恩行為的宣傳和褒獎,都是需要逐步規(guī)劃和實施的方面。
其次,凈化社區(qū)環(huán)境,給青少年提供感恩的平臺、活動和機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形成學生的感恩行為意義重大。社區(qū)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等在這方面應該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多提供感恩教育的平臺,多組織感恩教育的活動,如組織社區(qū)植樹、社區(qū)舊衣物捐贈、照顧社區(qū)老年人、社區(qū)義務勞動等活動,都可以激發(fā)學生感恩自然、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感恩父母等情感和行為。
最后,優(yōu)化媒體和網絡環(huán)境,也是有利于感恩教育實施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一個資訊非常發(fā)達,信息獲取非常便捷,信息渠道非常多元化的時代,這些資訊和信息對青少年的影響難以估量。國家和政府要引導媒體關注青少年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營造網絡和媒體感恩文化,宣傳報道感恩典型,積極倡導感恩行為,引領青少年健康向上,給青少年提供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成長環(huán)境。
總之,感恩是持久的行為,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努力,發(fā)揮合力,共同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意識,引領學生的感恩行為。
參考文獻:
[1]杜文婷.兒童感恩教育——基于家庭情境的研究[J].基礎教育,2009(1):61-63.
[2]鐘鏵.施恩圖報:內涵、依據與策略——家庭感恩教育的視角[J].學術論壇,2009(7):181-185.
[3]陳昌興,劉利才.論中國傳統(tǒng)感恩文化及其當代感恩教育意義[J].青海社會科學,2008(1):194-196.
[4]胡茂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8.
【郝振君,寧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郭文佳
讀者熱線:010-62003990
欄目投稿信箱:zgdy_huat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