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前,好歹做款游戲出來吧?!惫鶗詴嘲堰@句話寫在了自己的微信簽名欄里。
因為愛打游戲,他畢業(yè)后成了一名游戲策劃。
4年前考入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院時,他沒有想到以后的工作會是熬夜研究應該在一個游戲中設計幾道關卡、主角應從哪邊出門,以及敵人應該放在哪里。至少,父母預期的那些“風光”工作—進銀行、進證券公司、進“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做咨詢……都沒有在郭曉暢身上實現(xiàn)。
聽說兒子找了個做游戲的工作,郭曉暢父母的第一反應是:“聽上去就不像什么好事。”
郭曉暢對他的選擇很堅決。大四投簡歷時,別的同學都“廣撒網(wǎng)”,他從頭到尾只投了同一個行業(yè)的同一個職位:游戲策劃。這么做當然跟他自己喜歡打游戲有關。基本上市面上出現(xiàn)的所有游戲郭曉暢都玩過?!拔艺J為電子游戲是人類迄今為止創(chuàng)造的最有效的信息媒介,有潛力并且有實力真的成為所謂的‘第九藝術?!惫鶗詴痴f。
他自稱是伴隨著“多媒體”長大的,在他看來,電子游戲才是“多媒體”的最終形態(tài),受眾在傳統(tǒng)媒介中單方面地接收信息,電子游戲卻能讓受眾跟媒介實現(xiàn)自主互動。而他認為,人在信息面前永遠是貪婪的,“如果你喜歡一個虛構的角色,只看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的演繹,很快就會滿足不了你的需求,而在游戲中,你可以與ta交談、跟ta互動甚至隨ta踏上冒險旅程,盡管這些過程可能仍然是受控制的、有臺本的,但體驗已經(jīng)與閱讀和觀影有本質的區(qū)別?!彼f。
游戲玩得越多,郭曉暢的“表達欲”越強。大三下學期,他開始找機會和做產品經(jīng)理的朋友交流“如何才能進入這一領域”,說不定未來能有一款屬于自己的游戲。
當郭曉暢試圖把自己的愛好—打游戲發(fā)展成職業(yè)“游戲策劃”時,曾受到勸阻:“愛好和職業(yè)是兩回事”,但他想到能有一款自己的游戲就興奮。而且他做了研究,國內即便已有騰訊、網(wǎng)易等大型公司開發(fā)游戲,但還沒有一所大學開設對口的“游戲策劃”或“游戲設計”專業(yè)。程序員和美術都不缺,就是沒有游戲設計,國外大學才有,意味著這個領域的人才非常稀缺。
但是騰訊和網(wǎng)易并沒有成為郭曉暢的首選項,他看中了規(guī)模不大的莉莉絲科技—一家做出了《刀塔傳奇》的游戲公司。2016年7月的ChinaJoy游戲展會上,他專門請朋友帶著去了解這家公司的產品。
“很多手游公司一開始喜歡模仿。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做法,很多從業(yè)人員也因此很難真正喜歡自己做的游戲?!惫鶗詴痴f,相較而言,他寧愿去一家更看重創(chuàng)新而非短期業(yè)績的公司。他聲稱,他不是不考慮薪水,但“那不是主要的,因為在這個行業(yè)內,普通薪資意義不大,還要看發(fā)展空間和后續(xù)潛力”。
郭曉暢打算在這個領域長期發(fā)展下去,至于學了4年的國際經(jīng)濟與貿易,他覺得專業(yè)所學的“基礎思維邏輯和組織能力”哪里都可以用。他把志向寫在微信簽名里,父母也已經(jīng)被他說服,理由當然是這個新興領域的前途?!拔液茈y想象未來的游戲會進化成多么偉大的產物,但這種幾乎是必然的可能性讓我無比激動,而我非常期待能在這個領域留下自己的印記。”郭曉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