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近日發(fā)布的《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guī)劃(2017~2025年)》指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防治慢性病非常重要,人們必須積極主動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推薦“三減三健”,即減油、減鹽、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與健康骨骼。
減油,準確地說是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脂肪類物質(zhì)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膽固醇。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所謂壞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元兇,而動脈粥樣硬化可導致各類心腦血管病。關于“減油”,我國民眾還存在一些誤區(qū)。比如,去年曾一度出現(xiàn)“無須再限膽固醇”的錯誤觀點,幸而目前已被澄清。還有些人認為,植物油多食用無妨,但事實上,植物油中也含飽和脂肪酸,食用過多也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而且在高溫條件下,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可形成影響人體健康的“反式脂肪酸”,故植物油的攝入也應加以限制。烹調(diào)用油每人、每日攝入量應少于25克。
減鹽,就是要減少鹽的攝入量。我國民眾口味素重,多以為“淡即無味”。鹽攝入過多是我國高血壓發(fā)病率甚高的重要原因;鹽還會損傷胃黏膜的保護層,我國胃病發(fā)病率頗高與此亦有關系,甚至胃癌、食管癌的高發(fā)亦與進食腌制食品過多有關。每人、每天攝入鹽量要低于6克(我國居民每日實際食鹽量多在10克以上)。
減糖,首先要控制甜食與含糖飲料的食用。其次,淀粉類“主食”的控制也不能疏忽,因為淀粉類食品也會在體內(nèi)轉化為脂肪。如今人們體力消耗減少,飯量過大可導致肥胖等一系列問題,最終損害健康。提倡吃飯“七分飽”是有道理的。
健康口腔,是指要重視口腔保健,因為口腔是消化道的起點,食物的消化自口腔開始。人體的許多疾病在口腔會有反映,而許多口腔疾病也會影響人體健康。關注口腔健康應該持續(xù)終身。新生兒時期即需關注鵝口瘡問題,兒童青少年時期應關注齲齒的預防、牙列的整齊,而成人的牙周病、牙齦炎問題,老人的缺牙、義齒問題等皆須給予足夠重視。
健康體重,是指要保持合理的體重,而超重與肥胖往往是發(fā)生高血壓、糖尿病、脂代謝紊亂、動脈粥樣硬化的“先兆”。我國民眾超重、肥胖者越來越多。究其原因,不外乎“多吃少動”。所以,要保持健康體重,必須注意控制飲食、多做運動。
健康骨骼,是指維護人體骨骼健康,避免骨質(zhì)疏松。許多人腰椎病、頸椎病固然與久坐、低頭等誘因有關,但其基礎問題仍在于骨;許多老人腰背佝僂,其病因亦在于骨;老人易于骨折,甚至因之臥床不起,其病因亦在骨。中國人飲食中普遍缺鈣,經(jīng)年累月,骨質(zhì)疏松在所難免,解決之法是營養(yǎng)加鍛煉。首先要多飲奶,因牛奶中所含之乳酸鈣不但豐富且易吸收。其次,體育鍛煉,尤其有大肌肉群參與的鍛煉,更能增加骨骼血液循環(huán),于骨健康頗為有利,應予大力推廣。
“三減三健”的提法雖然并非健康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但突出了我國當前健康生活中的某些問題,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民眾應該努力達成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