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偉
“糾錯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能讓學生在解題、理解題目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有效地避免各種錯誤.這不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糾錯教學可以融入到數學教學的很多具體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主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靈活選取糾錯教學的方法與模式,使學生及時發(fā)現各種錯誤,并能找到錯誤的原因,從而更正錯誤.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糾錯教學的內在價值,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備課階段對于潛在錯誤及時預見
教師應當善于發(fā)現與糾正學生的各種典型錯誤,讓糾錯教學融入到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首先,在教學準備時期,教師應當對于即將講到的知識內容展開分析,對于學生可能產生的一些潛在錯誤或者認知偏差進行合理的預見,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教學預案.這樣,能有效地捕捉到教學中一些值得挖掘與利用的錯誤資源,并且能及時結合學生的問題給予相應指導,讓學生糾正認知上的錯誤,進而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在很多知識點的教學中,這是非常好的方法與策略.尤其是那些學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是掌握起來難度比較大的知識范疇,教師可以靈活地從學生的一些常規(guī)錯誤出發(fā),使學生的觀念得到更正,并沿著正確的思路分析與理解這些內容,提高知識教學的成效.例如,在講解方程x-2x+2-16x2-4=1之前,教師要預見到本題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質與等式的性質,兩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復習提問時準備一些分數的基本性質與等式的性質的練習,幫助學生弄清兩者的不同,避免產生混亂的錯誤.在備課時,教師要仔細研究教科書正文中的防錯文字、例題后的注意、小結與復習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就這幾個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避免學生陷入認知偏差.合理有效的教學預設,不僅能給糾錯教學形成良好鋪墊,也能讓教師對于學生容易產生的常規(guī)錯誤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及時指出與更正學生的認知偏差,進而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堂知識.
二、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化解錯誤
很多時候,學生之所以會產生解題錯誤,往往是源于對于一些題目在讀題時不夠充分所致.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一些幾何知識,這些知識不僅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也需要學生對于一些核心定理、定律乃至概念內容有較好的理解與掌握.對于有些問題,學生如果讀題不充分,對于題意的理解有歧見,容易在形成解題思路時產生偏差,后面的解題過程自然很難正確.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于這類問題在讀題時采取正確的方法與策略,讓學生能夠準確理解題意,對于題目的考查內容有理性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解題過程的良好鋪墊,才能提高學生解題的準確率和效率.另外,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多數是由概念不清、算理不明造成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整理、提煉、歸納算理與算法,讓學生在演算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題習慣與讀題能力,能使學生在具體的解題中有效地從題設中提煉核心信息,形成準確的解題思路,找到合適的解題方法.
三、練習時充分融入糾錯教學
糾錯教學應當和具體的習練過程相融合.練習往往是錯誤產生的來源,學生的很多典型錯誤可以成為非常好的教學素材.透過對于這些素材的分析和利用,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認知上的偏差,進而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促進解題能力與技巧的提高.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平時的解題過程,留意學生的解題思路和采取的解題方法,透過對于這些要素的分析,了解到學生問題和錯誤的來源,認識到學生具體是對于哪個知識點掌握上存有漏洞.教師還可以將那些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作為教學范例,透過對于這些典型例題的分析,讓學生挖掘其中的錯誤資源,然后引導學生對于正確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展開探究.例如,課本閱讀材料“螞蟻和大象一樣重嗎?”就是非常好的范例.在解答這個問題時,有些學生遇到困難,以錯誤的解題方式最后得出兩者重量一樣的結論.教師可以以這個例題為教學范例,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問題.錯誤解題過程:設螞蟻重量為xg,大象的重量為yg,它們的重量和為2ag,即x+y=2a,兩邊同乘以(x-y)得,x2-2ax=y2-2ay,兩邊都加上a2,得(x-a)2=(y-a)2,于是可得x-a=y-a,所以x=y.這里竟然得出螞蟻和大象一樣重的結論.引導學生具體分析這個解題過程后發(fā)現,產生錯誤的原因是學生沒有透徹理解當x-a<0時,(x-a)2怎樣開方.教師指出這個問題后,很多學生都恍然大悟,對于這個問題形成深刻印象,以后遇到類似問題對于正確的解題過程也會更加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