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周
小學五年級那年,我們班上來了一個外校的插班生,名叫裴旦。因為在我們方言里,“裴”與“皮”音相近,我們就給他取了個“皮蛋”的綽號。
皮蛋個子瘦小,一雙滴溜溜轉(zhuǎn)的小眼睛卻十分有神。他腦子好使,手腳也靈活,經(jīng)常時不時地給我們炫耀幾招“鈔票變白紙”的小魔術(shù)。
那時候,我們男生之間常玩“攻城”的游戲。這游戲是靠身強體壯搶奪勝利的比賽,一方進攻,另一方守城,完全是硬碰硬??瓷先ズ汀吧韽姟薄绑w壯”都沒什么關(guān)系的皮蛋很擅長“攻城”——他在游戲里充分發(fā)揮他身量短小、行動敏捷的優(yōu)勢,在別人的腋下迅速穿行,最后屢屢制服他人。
有一次,我們在課前玩“攻城”。雙方經(jīng)過一番廝殺,都只剩下一兵一卒。對方的兵是攻城者——胖墩墩的大個子阿飛,我們這邊的卒則是守城者——皮蛋。兩人狹路相逢,阿飛身子前傾,嘴里“嗚嗚”地喊著,朝皮蛋虎虎生風地直沖過來;皮蛋一臉鎮(zhèn)定,沉下身子做好“迎戰(zhàn)”的準備。
所有人都為這力量懸殊的對決捏了把冷汗。三秒鐘后,還沒等我們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聽“撲通”一聲悶響,大個子阿飛居然手舞足蹈地摔倒在地,來了個“嘴啃泥”!
原來就在兩人身體即將接觸到的那一瞬間,皮蛋蹲下身子,避開了阿飛來勢洶洶的沖擊,而快速奔跑的阿飛因為慣性來不及“剎車”,直接從皮蛋頭頂上飛了出去!
皮蛋這一策略,雖然不厚道,但并不違規(guī),還為我們奪得了最后的勝利??粗诘厣淆b牙咧嘴的阿飛,皮蛋立刻跑到校門口的小賣部給他買了根冰棍兒。大大咧咧的阿飛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又象征性地在皮蛋的腦門兒上彈了個“栗子”,接過皮蛋手中的冰棍兒,兩個人很快就冰釋前嫌,笑嘻嘻地搭著肩走遠了。
皮蛋和我們熟悉起來后,經(jīng)常去我們村玩捉迷藏。他膽子大,點子也多,一般人不敢藏的地方他敢去,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他想的到。
一個夏天的午后,皮蛋又自告奮勇地要當“獨行俠”,藏身曬谷坪的周邊區(qū)域,讓我們?nèi)フ?。我們蒙上眼睛?shù)數(shù),十分鐘后睜開眼睛分散開來去找。大槐樹上、茅屋的屋頂上、石臼旁、牛欄里……該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是連皮蛋的影子都沒看到。時間長了,找不到他,我們只好大喊他的名字認輸:
“皮蛋!你贏了!皮蛋!我們找不到你,出來吧!”
一群人扯著大嗓門兒喊了他半天,卻沒得到一絲回音。
有人說:“怕是這小子故意耍我們,偷偷溜回家去了吧?”
大家想想覺得也是,誰也不知道皮蛋這到底演的是哪一出戲。我們各自回家,可等到天擦黑,皮蛋的爸媽問我們皮蛋的去向,我們這才知道皮蛋根本沒回家。
村里的大人們驚慌失措地舉著火把和手電筒到處找尋。村長因為手電筒電池電量不足,光線昏暗,一不小心踩到了遮蓋紅薯洞的牛皮紙上,跌了一跤,把松弛的蓋板踩出了個洞。村長爬起身的時候,隱隱聽到洞底下傳來有氣無力的呼救聲,于是大喊:“人在洞里!”
大人們這才七手八腳地把臉蛋兒憋得紫紅、氣息微弱的皮蛋救了上來。
原來,玩捉迷藏的時候,調(diào)皮的皮蛋溜到屋后的樹林里,看見一戶農(nóng)家的紅薯洞邊搭著一架沒來得及收走的木梯子。他順著梯子“哧溜哧溜”地爬到陰森黑暗的紅薯洞底藏了起來。沒過多久,全然不知皮蛋藏在紅薯洞里的主人把梯子收走了,還把洞口用蓑衣和牛皮紙蓋好。皮蛋見洞口沒了光亮,也著了慌,又是喊又是跺腳,可是洞底離地面遠著呢,再加上隔著蓋板,地面上的人確實很難聽見呼救聲。
我們這些小伙伴懷著內(nèi)疚與忐忑的心情湊上前去看皮蛋。臉色慘白的皮蛋一扭頭,朝我們咧嘴一笑:
“你們這次又沒找到我吧?”
我們哭笑不得,真不知道該說他什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