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峰
摘 要:目前的校園文化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學生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為了加強對學生的培養(yǎng),高校的共青團員不但具備鮮明的政治目標以及群眾化屬性,而且具備青年的特點,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引導作用。該文主要分析高校共青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創(chuàng)新途徑。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 校園文化 創(chuàng)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c)-0157-02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東方和西方文化交流更為密切,文化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的標志。高校是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搖籃,所以,應當加強高校的文化建設。共青團對于學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是黨的助手以及后備力量,在文化建設當中需要發(fā)揮共青團的作用。
1 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分析
首先,在校園的文化建設當中,主體就是學校的學生,載體就是學校,其中的宗旨就是幫助學生成為社會有價值的人才。校園文化主要包括了學習文化、行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多個方面,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文化氣氛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橫向上分析,主要包括了校園的景觀設計、硬件設施等看得見的事物。從縱向上分析,包括教師的教育理念、學生思維特點以及行為方式、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學校的校風等多個方面。
其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可以反映出學校學生整體的風貌,影響者學生心理健康以及心理訴求,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信念以及產生偉大的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當中,需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對學生這些觀念進行端正。校園文化為了常保魅力,則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不斷自我提升和自我突破。
最后,當前的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很大的困境,之所以如此,原因是政治環(huán)境復雜以及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但是相對應的高校文化功能并沒有伴隨著經濟發(fā)展而有所提升,隨著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將這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充分運用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其中,虛擬教室、數字圖書館等對于學生查詢資料以及尋找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使學生接受知識過程更為快捷方便。此外,應當對學生網絡行為進行引導,如果不進行正面的引導,將產生負面影響,比如部分學生沉迷于網游、網絡色情網站等。
2 共青團和校園文化建設兩者具有相通性
共青團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校園文化和共青團之間存在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共青團屬于黨的后備軍以及助手,其存在明確的政治立場以及帶有一定群眾色彩。此外,校園文化主體就是大學生,大學生也屬于人民群眾的一部分,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性。
其次,雖然每個學校有著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并且每一個不同時期,校園文化也會不同,但是從本質上講,不管是哪一種校園文化,本質上就是為了教育人。共青團員是校園的青年代表,可以對其他學生進行吸引、引導,促使其他學生也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共青團和校園文化在目的上保持著一致性。
最后,共青團和校園文化發(fā)展道路是相同的,就是走社會主義的道路。校園文化要求學生堅持社會主義,共青團也要求學生走社會主義之路,對于學生放棄錯誤觀念以及樹立正確理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共青團和校園文化存在相同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共青團是黨員的后備力量,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人文本;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幫助學員實現自己的價值以及造福社會。
3 高校共青團在文化建設中的創(chuàng)新途徑
首先,應當建設流動的團支部。由于高?,F如今的大量擴招,在管理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從而難以時刻關注學生實際需要,作為共青團可以克服這樣的弊端,通過服務大學生建立相關的流動支部。
其次,應當對黨的精神以及思想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弘揚,對于國家的政策應當高度重視,引導自己的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以及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促使學生們可以在正確的方向前進。為了實現這一要求,則需要開展五四活動、建國紀念日等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促使學生有理想、有抱負。
再次,可以在高校開展教育,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培養(yǎng),其中,文化講座不但需要將趣味性及知識性融合在一起,而且內容要求十分豐富,對學生產生吸引力。通過文化講座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具有很大裨益。此外,文化講座也是衡量一個學校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最后,可以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在文化建設當中,校園文化活動不但可以促使學生業(yè)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之間的默契度及凝聚力。此外,校園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文化素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演講比賽、歌手比賽、辯論會等,通過這些方式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文化素質。此外,可以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比如,鼓勵共青團使用自己擁有的資源創(chuàng)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幫助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促使文化建設更加順利。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建設不但需要加強硬件建設,而且需要加強軟件建設,軟件建設主要就是精神文化建設。共青團對學生具有組織及號召能力,在高校的文化建設當中應當發(fā)揮共青團的作用。共青團建設和校園的文化建設兩者之間存在相通性,兩者在目標、道路上都具有一致性,高校共青團在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的之處包括建設流動的團支部,宣傳和弘揚黨的精神、開展素質教育、豐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參考文獻
[1] 汪萃萃.淺議高校文學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湖北文理學院校園草廬文學社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8):90-91.
[2] 梁明.高校文化育人建設的創(chuàng)新途徑研究——以校友文化景觀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5(13):58-60.
[3] 蘇荔萍.論提高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成效——從充分發(fā)揮共青團作用的視角[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4(7):95-99.
[4] 楊惠敬,劉健,于靜.高校基層黨支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發(fā)揮與實現途徑[J].理論觀察,2013(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