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向陽
摘 要: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人本化管理、規(guī)范化管理和特色化管理,將會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管理;人本;規(guī)范;特色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管理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有其區(qū)別于其他管理的特點,這種特點可以說是凝聚了一種學校文化。要實現課堂教學管理效能,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管理須做到人本化、規(guī)范化和特色化。
一、實施人本化管理,激發(f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觀能動性
課堂教學管理的要素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環(huán)境等。課堂教學管理是學校對每個教師課堂教學的管理,而最終落實則必須依靠每個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課堂管理;課堂教學的個體性待點,使課堂教學管理呈現這樣一種局面:教師本身既是管理的實施者,又是管理的監(jiān)督者,因此,要保證教學管理效能,就必須將這一管理的基礎建立在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教師精神的前提下。
1. 注重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課堂教學管理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學校管理層面,必須注重給教師人文關懷,要努力營造一個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愛護人的環(huán)境,突出教師在管理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為教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體會到學校的信任、關心和溫暖,讓教師體會到教育的成功、快樂和幸福。只有教師體會到了工作的快樂,才能把這種快樂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才會在工作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熱情,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教師能熱愛自己的工作,發(fā)自內心的幸福感又會給他們的工作帶來更多的動力與熱情。教師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更多注重的是精神上的需求。要注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校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心情舒暢,相互間發(fā)生積極的影響,形成良好的風氣,讓教學在安靜、和諧、有秩序的情境下有效開展。
2. 關注教師思想,建立強烈的責任意識
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教師的責任心最重要。一位老校長說過一句這樣的話:對待學生,就像端著一碗熱油一樣。從校長層面,他最大的擔心是學校、學生的安全。但是,讓人感觸最深的還是透過這句話背后的強烈的責任心。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在回答一些青年教師“怎樣才能當一名深受學生喜歡的語文老師?”這一問題時說:“要深受學生喜愛,敬業(yè)愛崗是前提。當一名語文教師首先對所從事的語文教育事業(yè)要滿腔熱情滿腔愛?!逼鋵?,只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就一定會是一個好教師。有了責任心,就會去關心班上的學生,就會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就會知道班上哪個學生有了什么問題,哪方面還不懂;有了責任心,就會對需要幫助的學生去實施個別輔導,對癥下藥;有了責任心,就會去琢磨怎樣使課上得讓孩子們愛聽,就會認真地去鉆研教材,認真地備課,而不是為了應付檢查……一句話,有了責任心,就會用心地去工作。用心地去工作,課堂教學常規(guī)這些最基礎的東西,一定會做得很好。有了基礎性的能力,才能求得更大的發(fā)展。當然,能夠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讓自己的學生都喜歡你,都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對你教的學科有興趣,這也是發(fā)展。所以我們要用我們的責任心、我們的敬業(yè)精神和工作態(tài)度使執(zhí)行常規(guī)教學成為平時工作中的自主行為,形成一種習慣。
二、實施規(guī)范化管理,建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制度
“管”,從它的象形意義來說,是一個當官的舉著竹子做的鞭子進行鞭策。的確,“管”有其嚴厲的一面,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教師在教學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揮,需要良好穩(wěn)定的教學秩序和教學制度。管理必須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從而加強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應不斷加強教學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建設,逐步完善相應的制度和要求。
1. 立足課堂,加強基于課堂常規(guī)的教學管理
打造有效課堂,常規(guī)是基礎。建立健全教學常規(guī)監(jiān)控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加強教學常規(guī)的過程管理,規(guī)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常規(guī)的執(zhí)行力。
課堂教學常規(guī)應從兩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個層面是《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要求》里面所要求做到的,概括起來就是備課、上課、作業(yè)、輔導、考核的教學“五認真”。分析有些課堂教學低效的因素,主要是教師教材解讀不深刻、學生把握不到位、目標定位不準確等,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備課準備不充分。我們容易出的問題是對備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分析重點難點、根據學情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等研究不夠,對教學目標的理解缺乏深層思考,對重難點缺乏分析和有效的達成策略,有照搬教案的現象,教案有前詳后略或者備課簡單的現象,說明有些教師在工作一多、事情一忙的情況下,沒有做到教學常規(guī)中所要求的“教師要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掌握學生學習現狀的基礎上,認真?zhèn)湔n?!边@種現象反映在課堂上,就表現為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不住,對教材內容把握不準,教學時間的分配不合理,制約了教學的有效性。青年教師在這一方面尤其要提高常態(tài)下的備課能力。提高備課能力,我們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廣泛閱讀參考資料,學習名家的備課;第二步,獨立備課后再參考名家的設計;第三步,無任何資料進行獨立備課。
另一個層面是各學科的教學規(guī)范。如語文學科,低、中、高段的特點不一樣,單就朗讀來說,就需要了解各學段對朗讀的要求,教學中才不會把對低、中年級朗讀的要求拔高到高年級,才能做到符合教學的規(guī)范;了解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才不會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等等。各學科都有各自的教學規(guī)范,絲毫也不能馬虎,作為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教學的規(guī)范性要求,做到自覺深讀課標、研讀教材、了解體系。
2. 突出重點,開展以解決教學問題為主的教學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教學研究不僅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助推器,還是教師享受教學之樂的必由之路。有效管理的重點需要落實在課堂研究上。我們看到,課堂教學低效運作的關鍵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情感起點和知識起點了解不夠,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特別是對中下水平學生的關注不夠,教學中教師不能在預設和生成之間求得平衡,等等。針對教學問題的解決,開展經常性的教研活動,是對常規(guī)教學的重要補充。圍繞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細節(jié)開展教學研究,鉆研教材備好課,講究教法上好課,把握細節(jié)求效果,通過研討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教學訓練的精簡和教學手段的預設等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視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做到每個成員熟悉教材,共同分析教材,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交流突破重點、解決難點的思路與方法,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同年級、同學科形成互相聽課、聽“常態(tài)課”的學習風氣,特別是青年教師,經常性地聽同年級、同學科的課,在聽課中交流、對照、學習和提高。
三、實施特色化管理,形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獨特風格
1. 提供發(fā)展平臺,運用提高式管理
轉變觀念,形成側重于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教學管理。以往的教學管理側重于對教師教學計劃制訂、備課、作業(yè)批改的檢查和課堂的評價,是一種對教師工作數和量的考核式的管理,從一定意義上說更多的是一種形式和任務。學校要注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升教師的有效教學活動,搭建能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和個人發(fā)展的平臺和機制;針對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等不同層次和水平的教師,完善建立導師制度,啟動名師工程,加強個性化指導,以提高促管理,讓老師們在成長與發(fā)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2. 提供展示平臺,運用展評式管理
展示評比激勵,促進教師常規(gu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學??砷_展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與展示、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開展骨干教師示范課展示、教學設計評比等,在展示評比中,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無為而治,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有效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教學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有效教學??梢哉f,能促進有效教學的教學管理才是有效的教學管理,才是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才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湖南省新邵縣嚴塘鎮(zhèn)巖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