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我想起馳名古代中國的幾匹名馬,光是名字,就讓人心神舒爽?!敖^影”是曹操的名馬,波斯種,充滿霸氣,絕影就是跑起來不見蹤影;“翻羽”,行越飛禽,跑得比飛鳥還快;“奔霄”,毛色燦爛,夜行萬里;“挾翼”,身有肉翅,跑起來像大鵬展翅一樣。這些名字表達(dá)了古人對馬的情感和詩意。唐朝皇帝李世民把建唐前后自己的坐騎稱為“六駿”,分別叫“白蹄烏”“青騅”“颯露紫”……死后讓工匠把它們制成浮雕,立于陵前,以便自己與馬同眠。那時候,人們追逐駿馬,賦詩唱詞,給馬以崇高的尊重和禮遇?,F(xiàn)在想起來,對馬而言,那真是一段光輝的歲月。
《三國演義》里的赤兔馬追風(fēng)逐電速度極快,呂布、關(guān)羽等幾位大將曾帶著它摧城拔寨,酣斗群雄,直到最后年事已高,赤兔馬為不累及主人,絕食而亡。更動人的還有“烏騅”——楚霸王項羽的坐騎。這匹馬通體稠黑,皮毛緞子一樣油光閃亮,唯有四個馬蹄賽似自雪?!盀躜K”背長,腰短而平直,腿部強健。騎著這匹馬,項羽巨鹿之戰(zhàn)當(dāng)中所向披靡,最后垓下大戰(zhàn),才不幸身陷四面楚歌之中。烏江邊,霸王別姬不別馬,令小卒牽馬過江保命,可“烏騅”頻頻回顧霸王,不肯上船,最后長嘶咆哮,“江心一躍,不知所往”。本是淹死,史書卻說“不知所往”,對“烏騅”的忠烈義氣賦予了神話般的展望。
在古代,人和馬相依為命,似同手足,每看到這類存留古書的故事,就會想到一幅畫面:日落大漠,駐守官兵倚墻歇息;不遠(yuǎn)處的馬,在黃昏中咀嚼著干草,一下、兩下,又是一下、兩下,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它們最后的晚餐。
馬不只是馬,在古代中國,馬是有神性的動物,被賦予多重文化意蘊。其飛馳疾駛的奔跑速度,代表時光流逝,所以古人說,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這是指人生短暫。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后,出塞、狩獵成為新的生活方式,“駿骨折西風(fēng)”,馬成為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征。唐人詩意豐沃,養(yǎng)馬乘騎之風(fēng)遍及社會,“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一匹馬表達(dá)了“長驅(qū)蹈匈奴”的英雄情懷?!棒骠骝E馬去,自是少年行”,游俠、佳人,騎乘遠(yuǎn)去激起粉粉香塵,馬又被用來表現(xiàn)朋友之間的欣賞、別離和緬懷的心緒。宋元時期,伴隨著國力衰減,世人心態(tài)黯然,“古道西風(fēng)瘦馬”,馬的形象也豪情漸減,氣骨漸衰,但這“鋒棱瘦骨成”的懨懨氣血,在審美意義上依然攝人心魄。
想起幾年前,在英格蘭參觀一個歐洲優(yōu)質(zhì)賽馬培育基地,基地主人給我隆重推薦一匹薩拉布列特馬。這匹馬屬熱血馬,以敏捷、速度聞名于世。
我滿懷好奇,在主人帶領(lǐng)下去看這匹價值不菲的賽馬。到了馬廄,有些意外。很普通的一個房間,大概只有60平方米,光線昏暗。一匹強壯的薩拉布列特馬背對著我們站立,非常安靜。壯碩的屁股,背線短而柔韌,胸肚的線條則又深又寬,腿骨道勁筆立,讓人震撼。
這時,一幅景象讓我內(nèi)心悵然。由于背對著我們,看不到馬的臉。順著它栗紅色頎長的頸項望去,是扇一米見方的小窗,窗外是英格蘭北部陰冷的天空。這匹薩拉布列特馬正凝望著窗外遙遠(yuǎn)處鐵灰色的云翳,紋絲不動。不知道這么站立有多久了,它在想什么呢?數(shù)百年歷史的迢遞來路,它是不是想起故土的漫漫黃沙和驍勇善戰(zhàn)的祖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