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
真,原是道家的哲學范疇。莊子認為:“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真不誠,不能動人。真者所受于天地。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在道家學說中,真即本性、本質,所以道家追求“抱樸含真”“返璞歸真”,要求“守真”“養(yǎng)真”“全真”。道家求真的思想對茶道影響極深。在中國茶道中所追求的“真”有四重含義。
其一是追求物之真。中國茶道要求茶事活動中,茶宜真茶、真香、真味;環(huán)境最好是真山、真水;器皿最好是真竹、真木、真石、真陶、真瓷;字畫宜選掛名家真跡,最好是選掛自己用真情書寫或繪畫的字畫;插花最好是新采的鮮花。
其二是追求情之真。即待客要真心實意,泡茶要投入真情,并通過品茗敘懷,使茶友之間的真情得到發(fā)展,達到互見真心的境界。茶人之間真情相見,有助于體味品茶的樂趣。
其三是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過程中,真正放松自己的心情,在無我的境界中去放飛自己的心靈,放牧自己的天性,達到“全性保真”?!叭员U妗敝兴f的真是指生命。莊子講:“道之真,以治身?!本褪钦f只有率性任真,本色做人,才是道之真諦。
其四是追求道之真。即在茶事活動中,茶人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品味茶的物外高意,將自己的感情和生命都融入大自然,去追求對“道”的真切體悟,使自己的心能契合大道,達到修身養(yǎng)性、陶冶心靈、品味人生之目的。由此可見,“真”既是中國茶道的起點,又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真”還體現在中國茶道的人文追求,陸羽在《茶經》中提出的“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精”即行為專誠真心之意,“儉”為謙和、不放縱之意。陸羽倡導“精行儉德”,即要求茶人以茶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到行為精誠專一,待人謙遜和藹,不放縱自己,做一個真誠處世的人,做一個率性任真的人。
(選自《中華合作時報》2012年11月13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