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語文單元主題教學時,如何用一篇或兩篇課文帶動整個單元的教學,從而更好地完成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好整體預習,把握單元主題
單元主題建設的特點:一是要合理安排課堂活動,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把握單元內每篇課文的內在聯系。二是與單元主題相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三是整合身邊的信息資源,在課堂上拓展主題內容,對思想內容進行拓寬和挖掘,以契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和提升。
在課前預習中,教師要抽出時間讓學生通覽本單元的課文,以初步感知內容,了解把握本單元的學習主旨,同時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篇章仔細閱讀,做好圈點勾畫,標記重點知識和疑難之處。授課時,教師則應以某一單元的主題為中心,結合學情、教情,研究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而整合資源,對整體教學作出明確規(guī)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開展好單元教學工作。
二、合理安排教學,豐富教學形式
要想使教學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趣有味的課堂導入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合理使用多媒體手段導入課堂。如針對六年級統編教材第二單元“革命歲月”這一主題,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時播放有關視頻,像影片《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等片段,使學生近距離感受歷史事件與先烈事跡,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如“革命歲月”這一單元主題下涉及的詩歌部分,教師可以通過配樂朗誦、歌曲聯唱等形式讓學生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而對《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篇課文,人物形象和文章語言是學習的重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對人物形象和感人事跡進行深入分析,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升華其家國情感。
三、及時總結整理,完成積累遷移
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要及時總結與整理。比如,可以通過回顧復述課文內容、談思想啟發(fā)、寫收獲成長、填主題教學評價表等形式來實現單元教學內容的回顧與深化,訓練其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分享各自的成長與不足之處。
仿寫也是檢測積累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各單元的主題進行仿寫訓練,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運用。這能引導學生在拓展學習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單元主題、知識、情感,完成知識的遷移,實現學習的再創(chuàng)作,也可以為后面的口語交際和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教師也可以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并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嘗試去理解作品、探尋不同作品內在的聯系,在潛移默化中升華對單元主題的理解,拓展主題的深度與廣度,使語文思維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責 編 阿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