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
民國時期的女作家張愛玲文字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大量的運用比喻,對照、反諷、色彩描寫等手法。比如說她寫黑白照片,說:“照片這種東西不過是生命的碎殼,紛紛的歲月已過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知道,留給大家看的唯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殼?!彼龑懮f:“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條蹦跳的魚,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氣?!彼f人生的傳奇:“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背錆M了靈性的文字,讓人感覺到張愛玲深厚的文字功底。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評價說:“張愛玲當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造詣其實很深?!?/p>
美食與美色
張愛玲常用“食物”來描寫人,頗有一種“食色”的感覺。比如短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里,張愛玲曾寫到“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里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這是一段以熱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潔白美麗的絕妙描寫。短短70個字的描寫既通過讀者的視覺來讓人感受到喬琪的色迷心竅、蠢蠢欲動的形象,又表現(xiàn)了薇龍的竭力自持卻又虛榮不能自拔的心態(tài)。
在《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張愛玲寫描寫異國帥哥,也用了食品來形容。她寫道:“主人臉上的肉像是沒燒熟,紅拉拉的帶著血絲子。新留著兩撇小胡須,那臉蛋便像一種特別滋補的半孵出來的雞蛋,已經(jīng)生了一點點小黃翅。但是哥兒達先生還是不失為一個美男子。非?;埙锏幕疑劬Γ殷w態(tài)風流。他走出來接電話,先咳嗽一聲,可是喉嚨里還有些混濁。他問道:‘哈羅?然后,突然地聲音變得極其微弱:‘哈羅哦!又驚又喜,銷魂地,等于說:‘是你么?難道真的是你么?他是一大早起來也能夠魂飛魄散為情顛倒的?!蓖鈬腥烁鐑哼_先生中看不中用,外表很漂亮,會甜言蜜語,但是很小氣。他的生活看起來很浪漫,但是沒有真情存在。隨后,張愛玲又用牛排和甜點,來進一步詮釋哥兒達。哥兒達很小氣,來的客人第一次是一塊牛排煮湯之后再油煎一下就算牛排了,第一次還有個甜點,第二次就沒有了。諷刺夠到家了。
上海落魄貴族厚待女婿的家宴
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出生在上海一個仿西式建筑的豪宅中。張愛玲的文章中,也常常出現(xiàn)沒落貴族的家宴。在《花凋》一文中,就寫女婿上門的家宴。
《花凋》小說中的鄭先生原型據(jù)說就是張愛玲舅舅,張愛玲說他“有錢就在外面生孩子,沒錢就在家里生孩子”,確實把他氣得夠嗆,揚言要打她,張愛玲嚇得幾年不敢進他家門。其實舅舅是喜歡張愛玲的,見她沒有冬衣,忙翻箱倒柜,找出一件精工細做的老式皮襖,讓她找裁縫改了御寒。后來看到她寫的那些小說,老先生很生氣,拐杖杵地大罵,“有的事她過來問我,我好心告訴她,沒想到竟然給公開寫出來。”
《花凋》中的鄭家外強中干,連保姆工資都發(fā)不出,不過大戶人家排場還得講,神仙鴨子蹄子面還得要吃,正所謂死要面子活受罪?!痘ǖ颉分械募已绯唆~翅,還有神仙鴨子和蹄子面。神仙鴨子是山東菜,做法是掏盡內(nèi)臟燉至五成熟,再加配料上籠蒸至熟爛,此菜相傳始于孔子第七十四代孫孔繁坡,此君為山西同州知府時,府內(nèi)廚師做出這道菜,上籠清蒸時需點完三炷香為準,孔繁坡便命名為神仙鴨子,燒香上供就像是求仙拜佛。據(jù)說做燉鴨出名的杭州菜館三生記,就是竊取了神仙鴨子的配方,竊算不上吧,頂多參考了某種程序而已。三生記的燉鴨挺有名,香港都開有分店。
燜蹄面一直被上海人視為“上海第一面”,酥軟脫骨燜肉焐入面中,化而不失其形,澆頭與湯面融為一體,咸中帶甜,甜中蘊鮮,是蘇州面在上海扎根變幻民的百年典范。
老上海公寓邊的平民美食
張愛玲寫過一篇《公寓生活記趣》,講的是當年作為一個白領(lǐng),張愛玲的生活。張愛玲在上海的公寓舊居,坐落在靜安寺附近一個熱鬧的十字街頭,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這幢七層的西式公寓大樓坐東朝西,當時稱為愛丁堡公寓(Edingburgh House)。1939年,張愛玲與母親和姑姑曾經(jīng)在51室住過,1942年從香港回上海后,她與姑姑一起搬進了65室(現(xiàn)在為60室),直至1948年。張愛玲非常喜歡這里的居住環(huán)境,她說:“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p>
在《公寓生活記趣》里,張愛玲寫到:“無論如何,聽見門口賣臭豆腐干的過來了,便抓起一只碗來,蹬蹬奔下六層樓梯,跟蹤前往,在遠遠的一條街上訪到了臭豆腐干擔子的下落,買到了之后,再乘電梯上來,似乎總有點可笑。”《公寓生活記趣》里,還寫了自己下廚房的樂趣:“沒有傭人,也是人生一快,拋開一切平等的原則不講,吃飯的時候如果有個還沒吃過飯的人立在一邊眼睜睜望著,等著為你添飯,雖不至于使人食不下咽,多少有些討厭。許多身邊雜事自有它們的愉快性質(zhì)。看不到田園里的茄子,到菜場上去看看也好——那么復雜的,油潤的紫色;新綠的豌豆,熟艷的辣椒,金黃的面筋,像太陽里的肥皂泡。把菠菜洗過了,倒在油鍋里,每每有一兩片碎葉子粘在蔑簍底上,抖也抖不下來;迎著亮,翠生生的枝葉在竹片編成的方格子上招展著,使人聯(lián)想到籬上的扁豆花。其實又何必‘聯(lián)想呢?蔑簍子的本身的美不就夠了么?我這并不是勸誘女人回到廚房里去。不勸便罷,若是勸,一樣的得勸男人到廚房里去走—遭。當然,家里有廚子而主人不時地下廚房,是會引起廚子最強烈的反感的。這些地方我們得寸步留心,不能太不識眉眼高低?!?/p>
平民美食散落在張愛玲的很多文章里。在《十八春》里,沈太太給世鈞送吃的:“這萵筍圓子做得非常精致,把萵筍腌好了,長長的一段,盤成一只暗綠色的餅子,上面塞一朵紅紅的干玫瑰花?!边@一段頗傳神,有季節(jié)的韻味。還有很多,松子糖、云片糕、桂花蒸、酸梅湯……都是張愛玲的心頭之愛。
在《談吃與畫餅充饑》一文中,張愛玲提到了“炒莧菜”。她說:“炒莧菜沒蒜,不值得一炒。在上海我跟我母親住的一個時期,每天到對街我舅舅家去吃飯,帶一碗菜去。莧菜上市的季節(jié),我總是捧著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里面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在天光下過街,像捧著一盆常見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p>
說到紫菜,張愛玲還談到家族往事。她說:“第一次看見大張的紫菜,打開來約有三尺見方,一幅脆薄細致的深紫的紙,有點發(fā)亮,像有大波紋暗花的絲綢,微有折痕,我驚喜得叫出聲來,覺得是中國人的杰作之一。紫菜湯含碘質(zhì),于人體有益,又是最簡便的速食,不過近年來似乎不大有人吃了。聽見我姑姑說:‘從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個吃。親戚與傭仆都稱李鴻章的長媳‘相府老太太或是‘二老太太——大房是過繼的侄子李經(jīng)勞?!?/p>
張愛玲的文章中也講了一些典故:“‘民以食為天,但看大餅油條的精致,就知道‘食不光是填飽肚子就算了。燒餅是唐朝自西域傳入,但是南宋才有油條,因為當時對奸相秦檜的民憤,叫‘油炸檜,至少江南還有這名稱。我進的學校,宿舍里走私販賣點心與花生米的老女傭叫油條‘油炸檜,我還以為是‘油炸鬼——吳語‘檜讀作‘鬼。大餅油條同吃,由于甜咸與質(zhì)地厚韌脆薄的對照,與光吃燒餅味道大不相同,這是中國人自己發(fā)明的。有人把油條塞在燒餅里吃,但是油條壓扁了就又稍差,因為它里面的空氣也是不可少的成分之一?!?/p>
晚年的美食鄉(xiāng)情
晚年的張愛玲旅居美國,文章中常常借著美食抒發(fā)思想之情,另外也有一些美食反映了她的生活現(xiàn)狀。
在《談吃與畫餅充饑》,張愛玲寫道:“豆腐渣澆上吃剩的紅燒肉湯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可見它吸收肉味之敏感;累累結(jié)成細小的一球球,也比豆泥像碎肉。少摻上一點牛肉,至少是‘花素漢堡?!笨粗@段文字,想想當年名振一時的才女,在飯食上已經(jīng)如此簡單。
張愛玲最后出的一本近乎自傳體的小說《小團圓》中,提到很多早年家里的美食?!缎F圓》里的韓媽會做一般廚子不會做的菜,合肥空心炸肉圓子,火腿蘿卜絲酥餅,“過年總是她蒸棗糕,碎核桃餡,棗泥拌糯米面印出云頭蝙蝠花樣,托在小片棕葉上”,色、香、味俱全。還有冬天的麥芽糖,“韓媽絞了一團在那雙筷子上,她仰著頭張著嘴等著,那棕色的膠質(zhì)映著日光像隻金蛇一扭一扭,仿彿也下來得很慢”?!独追逅防锾岬秸綦u蛋,“舀碗水蒸個雞蛋騙騙霞子們”,皖中人對于蒸雞蛋有種特別的愛好,尤其蒸給小孩子吃。
《談吃與畫餅充饑》這篇文章寫于1980年代,那是的張愛玲已經(jīng)快70歲了。在文章中回憶道:“有一次在多倫多街上看櫥窗,忽然看見久違了的香腸卷——其實并沒有香腸,不過是一只酥皮小筒塞肉——不禁想起小時候我父親帶我到飛達咖啡館去買小蛋糕,叫我自己挑揀,他自己總是買香腸卷。一時懷舊起來,買了四只?!痹趶垚哿岬墓P下,對父親的思念也漸漸的濃了。另外。張愛玲還寫了鴨舌小羅卜湯:“小時候在天津常吃鴨舌小羅卜湯,學會了咬住鴨舌頭根上的一只小扁骨頭,往外一抽抽出來,像拔鞋拔。與豆大的鴨腦子比起來,鴨子真是長舌婦,怪不得它們?nèi)税暩撸ЭЭЭЫ械媚敲错?。湯里的鴨舌頭淡白色,非常清腴嫩滑。到了上海就沒見過這樣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