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好吃的絕對不會少。寧味夏語致力于將寧夏最純正、最自然、最健康的食材本味,傳遞給北京的食客,展示舌尖上的寧夏美食。寧味夏語所有食材均來自純粹而偏遠的寧夏各地,就是希望能帶來一筷子到寧夏的感覺。
落座先來一碗八寶茶,這是正兒八經(jīng)的寧夏風格。八寶茶是居住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回族和東鄉(xiāng)族人待客的傳統(tǒng)飲料,以茶葉為底,摻有白糖(或冰糖)、枸杞、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干、蘋果片等,喝起來香甜可口。八寶茶源于唐代,歷史悠久。由于其味道可口且無枯澀難飲之弊,性平而無毒副作用,加上服用方便,得使其在民間廣為流行。
寧夏匯聚了回族清真飲食的精華,尤其擅長牛羊肉的烹飪,所以這里的菜單上羊肉頻頻出現(xiàn)。羊肉來自寧夏鹽池,鹽池的灘羊常年吃甘草、喝鹽堿水,肉質(zhì)鮮而不膻,肥而不膩,正如《舌尖上的中國2》中提到的,一般被美食家們公認為全世界最好的羊肉?!笆肿パ蛉狻焙汀盃Z羊肉”,是最能反映寧夏菜水準的菜品,羊肉白里透紅,入口不膩,基本沒有羊膻味,借著調(diào)料解膩可以多吃幾口。
碗蒸羊羔肉,采用生長期60天的小羊羔肉,搭配回鄉(xiāng)烤花饃。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據(jù)《本草綱目》載,羊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力,益腎氣”,是助元陽、補精血、益勞損之佳品。常吃羊肉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zhì)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魚湯泡飯中的魚肉選用銀川閱海湖自然生長三年以上的野生魚,只用蔥姜調(diào)味就能燉出極其鮮美的魚湯,搭配寧夏靈武未經(jīng)拋光的原米蒸出的米飯,展示真正的湯鮮米香。天下黃河富寧夏,九曲十八彎的黃河流經(jīng)中國回族之鄉(xiāng)寧夏,水源充裕,緩灌漫浸,滋潤了這片肥沃的土地,養(yǎng)育了這里的回漢人民。寧夏大米自唐代起即為歷代朝廷供奉,清朝時更被乾隆皇帝所欽點。魚湯泡飯是“塞上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美食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魚湯按人頭配飯,幾個人就給幾碗,大鍋小碟擺一排很有儀式感。
燒烤也是地道的寧夏風,烤羊蹄就不必說了。羊蹄是羊的四足。羊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zhì),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并且不含膽固醇,能增強人體細胞生理代謝,使皮膚更富有彈性和韌性,延緩皮膚的衰老;羊蹄還具有強筋壯骨之功效,對腰膝酸軟、身體瘦弱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有助于青少年生長發(fā)育和減緩中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的速度。羊蹄是膠質(zhì)組織,與海參、魚翅相比價廉味美。
烤駱駝肉包你在別的餐廳一定不會吃到。在寧夏的牧區(qū),駱駝肉跟牛羊肉一樣都是很常見的肉類。駱駝肉不僅脂肪含量低于牛羊肉,蛋白質(zhì)含量卻不相上下,是一種很健康的肉類。由于數(shù)量有限,寧味夏語的烤駱駝肉也只供應(yīng)到5月底,嘗鮮還需抓緊。羊蹄先鹵后烤,入味軟糯,輕輕一拎就脫骨。
烤羊肉米腸絕對讓人欲罷不能,羊腸里塞滿糯米,熏烤過后外酥里嫩,色、香、味都更勝一籌。
在西北,除了肉,主食也是一大特色。地鍋牛肉盤面、六盤紅小炒面、羊肉小揪面、牛肉炒疙瘩……隨便來一份,都是碳水化合物的狂歡,就更別提油香卷著炒辣椒隨便就能吃兩個還不舍得放手。
還吃得下甜品嗎?來份自制酸奶吧,加入了藏紅花和蜂蜜的酸奶,香味獨特且質(zhì)地沒有很稠,非常適合在吃到肚皮滾圓之后“溜縫兒”。蘇聯(lián)詩人葉賽寧在《藏紅花的國度里暮色蒼茫》里寫道:“藏紅花,藏紅花的國度里暮色蒼茫,田野上浮動著玫瑰的暗香。”藏紅花對身體很好,中醫(yī)認為它能養(yǎng)血、活血。通俗點說,就是增強體質(zhì),養(yǎng)顏美膚,還具有美容養(yǎng)顏的作用與功效,解郁安神,調(diào)神靜氣,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