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艷,張德波,凌云,劉同杰,徐偉
(1.菏澤市果樹技術站,山東菏澤 274000;2.菏澤市林木良種繁育苗圃;3.菏澤市林木保護站)
曹州木瓜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治
李新艷1,張德波1,凌云2,劉同杰2,徐偉3
(1.菏澤市果樹技術站,山東菏澤 274000;2.菏澤市林木良種繁育苗圃;3.菏澤市林木保護站)
介紹了曹州木瓜輪紋病、炭疽病、桃蛀螟、桃小食心蟲等常見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和防治方法,為曹州木瓜常見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提供依據。
曹州木瓜;病蟲害;發(fā)生;防治
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Thouin) Koehne],薔薇科木瓜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因菏澤古稱曹州,木瓜栽植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且品種繁多,為當地遠近聞名的特色樹種,故稱為曹州木瓜。曹州木瓜屬光皮木瓜(圖1),果實味澀,水煮或浸漬糖液中供食用,入藥有解酒、去痰、順氣、止痢之效,且其木材堅硬可用作床柱。菏澤雷澤湖農林特產有限公司還將曹州木瓜制成飲片,開發(fā)了木瓜酒、木瓜茶、木瓜糕點等產品。隨著曹州木瓜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其病蟲害發(fā)生有加重趨勢,現將曹州木瓜常見病蟲害發(fā)生與防治措施介紹如下,供生產者參考。
圖1 曹州木瓜結果狀
1.1 危害癥狀
枝干和果實是輪紋病主要危害部位。果實染病后最初以皮孔為中心產生水浸狀褐色圓斑點,漸擴大形成具有顏色深淺相間的同心輪紋狀,并迅速向果心腐爛,并溢出茶褐色粘液,發(fā)出酸臭氣味。病斑不下陷,呈褐色,病部表面下散生黑色小粒點,病果軟腐失水后干縮成黑色僵果(圖2)。
圖2 曹州木瓜輪紋病癥狀
枝干染病,通常以皮孔為中心形成瘤狀突起,周邊出現紅褐色水漬圓斑,直徑0.3~2cm不等。次年病斑上產生黑色小粒點,病健部交界處逐漸開裂翹起,嚴重時病瘤密集成片,樹皮粗糙,皮層壞死,樹勢嚴重削弱。
1.2 發(fā)病規(guī)律
木瓜輪紋病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病枝干上越冬。當春季氣溫升高到15℃以上時,遇雨即可散發(fā)孢子,通過皮孔侵染,5~9月條件適宜均可發(fā)病。幼果被侵染后呈潛伏狀態(tài),多在果實近成熟期發(fā)病,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fā)病,且蔓延較快。若在幼果期,遇雨水多時發(fā)病嚴重,此外也與樹勢強弱有關。
1.3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源,選用無病苗木建園,避免與蘋果、梨樹混栽,冬季修剪清園,剪除病弱枝和枯枝,刮除病斑,病瘤并涂消毒劑保護,消毒劑可選用5%菌毒清30~50倍液、腐必清2~3倍液、4%農抗120的10~30倍液。②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進行果園壓草,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③藥劑防治。萌芽前噴施5°Be石硫合劑或5%菌毒清水劑100倍液,2%農抗水劑100倍液。5月下旬開始噴布殺菌劑,每20天左右噴1次,噴3~5次。常用藥劑有多抗霉素、43%戊唑醇懸浮劑3000~4000液、70%甲基托布津可施性粉劑800~1000倍液、80%大生800倍液、50%多菌靈600倍液等。
2.1 危害癥狀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被害果面出現黃色或褐色的水漬狀小斑點,隨著病斑逐漸擴大,果肉呈圓錐狀腐爛,味苦,果面微微凹陷,出現同心輪紋,上生朱紅粘粒,后變小黑點,病斑可整塊剝離(圖3)。
2.2 發(fā)病規(guī)律
木瓜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潛伏于病蟲枝、瘦弱枝芽及僵果里越冬。翌年春,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為初次侵染源,在適宜條件下,經皮孔直接侵入果實。在高溫、高濕、多雨情況下,繁殖快,傳染迅速。果園地勢低洼、土壤粘重、樹冠郁閉利于發(fā)病。
2.3 防治方法
①減少病源。冬季清園,徹底清除病株,集中燒毀或深埋;清除樹上、樹下僵果及枯枝落葉并銷毀;生長季發(fā)現病果及時摘除。②加強管理。合理施肥,促使植株健壯,提高抗病能力;科學修剪,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③藥劑防治。在8~9月發(fā)病季節(jié)每隔10~15天噴藥1次,連噴2~3次。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④適時采果,避免過熟采果。在采果前2周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可起到防腐保鮮的作用。
圖3 曹州木瓜炭疽病癥狀
3.1 危害癥狀
僅以幼蟲從果萼處或兩果相連處、貼葉處等隱蔽處鉆蛀入木瓜內,蛀孔較大,有黃褐色透明膠液流出,并在蛀孔內外堆積有紅褐色粒狀蟲糞,引起木瓜早期落果。初孵幼蟲啃食果皮,隨即蛀入果內蛀食果肉,同時排出黑色粒狀糞便,幼蟲吐絲將糞便粘結堆積或懸掛于蛀孔部位,遇雨從蟲孔滲出黃褐色汁液,引起果實腐爛(圖4)。
3.2 發(fā)生規(guī)律
桃蛀螟在菏澤1年發(fā)生3~4代,主要以老熟幼蟲在干僵果內、樹洞、樹皮縫、貯果場及玉米秸稈、向日葵盤等處結厚繭越冬。次年5月越冬代成蟲羽化,晝伏夜出,對黑光燈和糖醋液趨性較強,喜在枝葉茂密處的果實上或相接果縫處產卵,卵期7~8天,幼蟲孵出后,在果面上作短距離爬行后,蛀果取食果肉,并有轉果危害習性。第1~2代幼蟲危害最重,世代重疊,幼蟲危害至9月下旬陸續(xù)老熟并結繭越冬。
圖4 曹州木瓜桃蛀螟危害狀
3.3 防治方法
①清除越冬蟲源。在每年4月中旬,桃蛀螟越冬幼蟲化蛹前,清除玉米、向日葵等寄主植物的殘體,并刮除果樹翹皮,撿拾落果、蟲果,集中深埋,消滅幼蟲及蛹。②果實套袋。在套袋前結合防治其他病蟲害噴藥1次,消滅早期桃蛀螟所產的卵。③誘殺成蟲。木瓜果園內用糖醋液或黑光燈誘殺成蟲,可結合誘殺桃小食心蟲進行。④化學防治。不套袋的木瓜果園,要掌握第1、2代成蟲產卵高峰期噴藥??捎?0%吡蟲啉 4000~6000倍液、25%滅幼脲3號懸浮劑2000~3000 倍液、30%桃小靈1500~2000倍液等噴霧。
4.1 危害癥狀
桃小食心蟲幼蟲,自花萼或果實其它部位鉆入子房,蛀食果實內部,幼果期危害, 使果實停長脫落,果農稱之為“棗子木瓜”,無藥用價值;果實膨大期危害心室,里面充滿沙餡狀的糞便, 果實不能正常膨大,蟲果在采前1個月全部脫落,這時的木瓜雖可曬制,但質量和產量很差。
4.2 發(fā)生規(guī)律
桃小食心蟲在木瓜上1年發(fā)生1~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基部土層中越冬,4月中旬至5月初開始出土,5月上旬開始出現越冬代成蟲并在果上開始產卵,5月中旬開始落果,6月上、中旬為落果盛期。6月中旬出現第一代成蟲,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成蟲發(fā)生高峰期。成蟲多產卵于果實萼洼處。經6~8天孵化出幼蟲蛀果危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蟲老熟脫果入土。
4.3 防治方法
①及時摘除蟲果,在幼蟲出土期樹冠下地面噴施50%辛硫磷乳油100~300倍液。②推薦使用性誘劑誘殺成蟲,投資少、操作簡單、對環(huán)境壓力小,還可對食心蟲的卵盛期進行測報,指導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期。③噴藥防治,果實生長期當發(fā)現卵果率達到1%~2%時立即噴藥防治,用藥2~3次,常用藥劑有25%滅幼脲3號1000~2000倍液、20%殺鈴脲懸浮劑3000倍液等進行防治。
2017-01-16
李新艷(1978-),女,山東曹縣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果樹生產技術推廣工作。E-mail:561303444@163.com
S661.6
A
1002-2910(2017)03-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