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玲
(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012)
高職生學習風格特征調研報告
唐正玲
(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012)
學習風格反映學習者偏愛的或持續(xù)一貫的學習方式。了解學習風格是解讀學習行為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因材施教、改善教學。為把握高職生學習風格的現狀,本研究在國內外科學的理論依據與測量參考的基礎上,結合高職教學實際與學生特殊性,對學生學習風格的類型與要素特征進行調研與分析,以此揭示高職生學習風格的基本特征,為改善教學提供依據。
高職生;學習風格類型;學習風格要素;調研報告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必要理論知識與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研究教育教學鏈條中的主體性要素——學生,探究其學習心理與行為特征,自然是高職研究課題的重中之重。
學習特征體現在多方面,學習風格是其一,它直接參與學習活動并調控學習行為,只反映學習者偏愛的或持續(xù)一貫的學習方式的差異,不代表學習水平的高低,這是它與智力、能力等其他個體差異最明顯的區(qū)別。[1]關注并了解學習風格的差異具有特殊意義,是教師解讀學生學習行為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在承認和尊重風格差異的基礎上,實施因材施教,為改善教學提供依據。
國內學界關于學習風格的研究起步較晚,落后國外近四十年。近些年的研究已經在不斷深化,無論是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上,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關于學習風格的內涵、構成要素、類型以及與教、學之間的關系等內容是研究較為集中的方面。然而,研究對象多集中于中小學、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研究偏少。從研究時間上,主要集中于近幾年;研究內容上,基本處于初期階段、理論研究層面,深入性不夠;研究方法上,測量量表多是研究者自編的問卷,缺乏科學依據。
因此,本研究試圖在國內外科學的理論依據與測量參考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高職教育教學的實際與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對高職生學習風格的現狀展開較為科學而深入的調查研究,揭示其學習風格的基本特征,以期吸引更多研究者關注高職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豐富高職領域學習風格的研究成果。同時,促進學生對自身學習風格的認知,增強教師對學生學習風格的了解。從而在高職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盡可能適應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其教學方式、教學策略等的選擇與改進提供基本依據。
2.1 理論依據
2.1.1 學習風格類型
學習風格的類型是反映學習風格基本特征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關于風格類型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大衛(wèi)·科勃(David·Kolb)的風格類型模型。這一模型是建立在經驗學習理論基礎之上、基于學習過程的模型。具體而言,將學習過程的周期分為四個相互聯系的環(huán)節(jié):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主動實踐,即學習者從具體經驗開始,在此基礎上形成觀察與反思,然后把觀察同化到概括和概念形成中,從而指導新的實踐。[2]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在不同個體身上具有不同偏愛程度的組合,組合方式如圖1所示,從而表現出四種學習風格:發(fā)散型風格(善于從多種角度觀察具體情境)、同化型風格 (習慣以精細、邏輯推理方式理解信息)、集中型風格(善于挖掘理論觀點的實際用途)、順應型風格(習慣依靠直接經驗學習)。
圖1 科勃學習風格類型模型[3]
2.1.2 學習風格要素
學習風格的內部構成要素是反映學習風格特征的另一重要方面。本研究關于風格要素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國內學習風格研究相對成熟的西安交通大學高教研究所陸根書等的研究架構。
陸根書等認為,學習風格不僅包括學生在許多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習慣性處理信息的較為一致的加工與管理策略,而且還包括學習觀與學習取向。即學習風格主要由學習觀、學習取向、加工策略和管理策略等幾部分構成,是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復合體。[4]
2.2 調研對象
本研究對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校生進行抽樣調查,涉及三個年級的六個文科班、六個工科班。共發(fā)放問卷480份,回收451份,回收率為94%;而后進行整理與篩選,按問卷題目的30%作為標準,凡不符合要求的都予以剔除,其中有效問卷415份,有效率為92%,符合問卷有效回收的要求。
2.3 調研工具
本研究采用 《高職生學習風格調查問卷》,該問卷是在借鑒科勃學習風格調查表(Learning Styles Inventory)(1976)與陸根書學習風格量表(2003)的基礎上,同時結合高職教育教學的實際與學生的特殊性進行編制的。問卷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個人基本信息,涉及性別、年級、專業(yè)、學科、專業(yè)大類、生源、學習成績等;二是學習風格類型的相關題目;三是學習風格要素的相關題目,包括學習觀、學習取向、信息感知方式、加工策略、管理策略等方面。
2.4 調研結果
本研究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和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21.0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采用的百分比數據均為有效百分比,由于進行了四舍五入,總和可能存在 0.01的誤差,但總體上不影響調研結果。
2.4.1 描述性分析
2.4.1.1 樣本基本構成情況
表1 高職生學習風格特征調研樣本構成情況(N=415)
2.4.1.2 學習風格類型整體分布
圖2 高職生學習風格類型整體分布
從圖2可以看出,四種學習風格類型均有分布,比重從高到低依次是集中型(37.35%)、同化型(24.82%)、順應型(19.52% )、發(fā)散型(18.31%)。即為數眾多的高職生善于挖掘理論觀點的實際用途,也有相當部分學生善于以精細、邏輯推理方式理解信息。
2.4.1.3 學習風格要素整體情況
學習觀:學習觀主要劃分為知識吸收、知識建構與知識應用三類。從這一要素來看,在三類不同學習觀上,高職生的觀點偏向不同。知識吸收層面,一般以上的比重為 66.99%,知識建構層面為46.51%,而知識應用層面僅為39.04%??梢姡蟛糠指呗毶趯W習觀上停留在知識吸收層面,認同“學習是知識應用”的明顯偏少。
學習取向:學習取向主要劃分為證書取向、就業(yè)取向、成就取向、興趣取向與意義取向五種。從這一要素的數據統計結果來看,在不同學習取向上總體分布較均勻,一般以上的比重依次為 55.18%、38.8%、57.1%、52.77%、50.6%,學生偏向就業(yè)取向的相對較少。
感知方式:聽覺偏向、視覺偏向、動覺偏向與綜合偏向是學習風格在信息感知方式要素上的基本分類。從這一要素的數據統計結果來看,在不同感知方式上總體分布均勻,一般以上的比重依次為35.9%、36.86%、30.6%、36.15%。
加工策略:加工策略主要分為表層加工與深層加工。其中,表層加工主要指學習時側重學習指定內容、機械記憶、事實記憶,一般以上的占比依次為61.69%、59.76%、45.3%;深層加工主要指學習時注重運用組織、關聯、相關、批判性思考策略,一般以上的占比依次為60%、53.01%、47.96%、51.59%??梢?,在各加工策略類目上總體分布較均勻,然而對表層加工策略的應用更為明顯,且更多地偏向于學習學?;蚪處熤付ǖ膬热?、記憶概念性知識;對深層加工策略的應用,則更多地偏向于組織策略。
管理策略:管理策略主要分為自我管理、外部管理與缺乏管理三個方面。其中,自我管理包括學習過程自我管理與學習結果自我管理,一般以上的比重分別為45.06%、49.65%;外部管理包括學習過程外部管理與學習結果外部管理,一般以上的比重分別為66.02%、59.51%;缺乏管理指不能較好的組織、管理自身的學習,包括缺乏時間管理、加工技能管理,存在擔心失敗、矛盾心態(tài)等問題,一般以上占比依次為56.87%、59.04%、64.82%、65.78%??梢?,在各管理策略類目上總體分布較均勻,然而大多學生更偏向于外部管理與缺乏管理,能對自身學習進行有效管理的學生不足。
2.4.2 差異性分析
2.4.2.1 學習風格類型的差異性
性別差異:經獨立樣本t檢驗,Levene檢驗中,F=2.456,Sig=0.118>0.05,故假設方差相等成立;此時t=-0.691,Sig=0.490>0.05,因此在學習風格類型上無顯著性別差異。
年級差異:經方差檢驗與分析,F=3.269,顯著性= 0.039<0.05,因此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風格類型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學科差異:經獨立樣本t檢驗,Levene檢驗中,F= 5.234,Sig=0.023<0.05,故假設方差不相等成立;此時t=-2.335,Sig=0.020<0.05,因此文科生與工科生在學習風格類型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專業(yè)大類差異:經方差檢驗與分析,F=3.419,顯著性=0.034<0.05,因此裝備制造、財經商貿、教育與體育等不同專業(yè)大類的學生在學習風格類型上有顯著性差異。
生源差異:經方差檢驗與分析,F=0.838,顯著性= 0.474>0.05,因此來自普高、“三?!?、“五年一貫制”、“3+ 2”不同生源的學生在學習風格類型上無顯著性差異。
2.4.2.2 學習風格要素的差異性
性別差異:經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高職生在學習風格各要素上的性別差異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學習風格要素的性別差異
年級差異:經方差檢驗與分析,得出高職生在學習風格各要素上的年級差異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學習風格要素的年級差異
學科差異:經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高職生在學習風格各要素上的學科差異情況如表4所示。
表4 學習風格要素的學科差異
專業(yè)大類差異:經方差檢驗與分析,得出高職生在學習風格各要素上的專業(yè)大類間的差異情況如表5所示。
表5 學習風格要素的專業(yè)大類差異
類目差異分析結果F 顯著性 是/否顯著感知方式加工策 略表層深層管 理策略自我管理外部管理缺乏管理聽覺偏向 . 8 4 0 . 4 3 2 否視覺偏向 1 . 5 3 6 . 2 1 7 否動覺偏向 . 9 6 0 . 3 8 4 否綜合偏向 5 . 0 0 9 . 0 0 7 是學習指定內容 4 . 1 4 8 . 0 1 6 是機械記憶 4 . 6 0 7 . 0 1 0 是事實記憶 . 2 2 5 . 7 9 9 否組織 . 3 9 9 . 6 7 1 否關聯 2 . 4 1 4 . 0 9 1 否相關 . 7 7 1 . 4 6 3 否批判性思考 2 . 3 4 4 . 0 9 7 否學習過程 . 7 3 2 . 4 8 2 否學習結果 1 . 3 8 7 . 2 5 1 否學習過程 3 . 7 5 9 . 0 2 4 是學習結果 . 2 8 7 . 7 5 1 否缺時間管理 . 8 1 7 . 4 4 2 否缺加工技能管理 2 . 3 7 0 . 0 9 5 否擔心失敗 2 . 6 8 6 . 0 6 9 否矛盾心態(tài) 4 . 7 0 9 . 0 1 0 是
生源差異:經方差檢驗與分析,得出高職生在學習風格各要素上的生源差異情況如表6所示。
表6 學習風格要素的生源差異
管理策 略自我管理外部管理缺乏管理類目 差異分析結果F 顯著性 是/否顯著學習過程 2 . 6 1 4 . 0 5 1 否學習結果 . 8 0 9 . 4 8 9 否學習過程 2 . 9 6 2 . 0 3 2 是學習結果 2 . 4 9 0 . 0 6 0 否缺時間管理 . 0 8 7 . 9 6 7 否缺加工技能管理 . 4 3 5 . 7 2 8 否擔心失敗 . 7 2 3 . 5 3 9 否矛盾心態(tài) 1 . 5 3 0 . 2 0 6 否
3.1 研究結論
3.1.1 高職生學習風格類型特征
3.1.1.1 整體特征
經描述性分析,高職生群體在科勃的四種學習風格類型上均有分布,占比從大到小依次為集中型、同化型、順應型、發(fā)散型,以集中型學習者最多。說明更多的高職生善于挖掘理論觀點的實際用途,通過不斷實踐探索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做出決策。這恰恰與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注重知識應用性、實際動手能力較強的群體特征相吻合,有利于畢業(yè)后從事技術性行業(yè)的工作。
3.1.1.2 差異性特征
經差異性檢驗與分析,高職生的四種學習風格類型分布情況在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以及不同專業(yè)大類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了學習風格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但可能會因受教育年限、內容、方式、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3.1.2 高職生學習風格要素特征
3.1.2.1 整體特征
整體而言,學習觀層面,大部分高職生還停留在知識吸收的認識層面,認為學習更多的是吸收教材與課堂上老師所教的內容;學習取向層面,幾種取向分布較均,持就業(yè)取向的相對偏少;信息感知方式層面,幾種方式分布均勻,不同個體運用多種不同方式感知信息;加工策略層面,更多地應用表層加工策略進行學習,注重學習指定內容、記憶概念性知識,在深層加工策略的應用上更多地傾向于組織策略;管理策略層面,大多更偏向于外部管理與缺乏管理,自我有效管理學習的能力有待提升。
3.1.2.2 差異性特征
學習觀在不同年級學生群體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在不同性別、學科、專業(yè)大類、生源間存在差異。性別差異主要體現在知識吸收觀上,學科間、專業(yè)大類間的差異體現在知識應用觀上,生源差異體現在知識建構觀上。
學習取向在不同性別、年級、學科、專業(yè)大類、生源群體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性別差異主要體現在成就取向與興趣取向上,年級差異體現在證書取向上,學科差異、專業(yè)大類差異體現在證書取向與成就取向上,生源差異體現在成就取向上。
信息感知方式在不同性別、學科、專業(yè)大類、生源群體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性別差異、學科差異、專業(yè)大類差異均表現在綜合偏向類目,生源差異表現在視覺偏向上。
學習加工策略在不同性別、年級、學科、專業(yè)大類、生源群體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性別差異主要體現在對學習指定內容、機械記憶、關聯、相關、批判性思考幾種策略的應用上,年級差異體現在對學習指定內容的策略應用上,學科差異體現在對學習指定內容、機械記憶、關聯、批判性思考幾種策略的應用上,專業(yè)大類差異體現在對學習指定內容、機械記憶的策略應用上,生源差異則主要體現在對組織策略的應用方面。
學習管理策略在不同性別、年級、學科、專業(yè)大類、生源群體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性別差異主要體現在學習結果自我管理、學習過程外部管理、學習結果外部管理等策略應用,以及缺乏時間管理、擔心失敗、矛盾心態(tài)問題上;年級差異主要體現在矛盾心態(tài)問題傾向方面;學科差異、專業(yè)大類差異體現在學習過程外部管理策略應用與矛盾心態(tài)問題傾向方面;生源差異則主要體現在學習過程外部管理策略的應用上。
3.2 研究展望
以上是在國內外科學的理論依據與測量量表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風格現狀的調查與分析,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揭示高職生學習風格的基本特征。但統計分析僅停留在了描述性與差異性層面,而且僅以我校(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為個案展開,存在局限性,尚有許多需要深入探討與研究的問題。
高職生學習風格類型與要素在不同性別、年級、學科等群體間存在差異,然而在各群體內部的具體體現如何?是需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學習風格無優(yōu)劣之分,只要給予適當的學習條件,無論哪種風格的智力正常學習者都能在學習中取得成效。因此,將高職生學習風格特征的調研結果與教、學結合起來,分析學習風格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關系、探究與學習風格相匹配的指導策略或教學策略等顯得非常必要。
另外,高職生學習風格的影響因素、高職生與本科生學習風格的差異性等等,都是后續(xù)有待繼續(xù)開展的研究主題。
[1]譚頂良.學習風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2][3]張玘.護理職業(yè)學院學生學習風格調查及教學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13.
[4]陸根書.學習風格與學習成績的相關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44.
【責任編輯:黃素華】
Research Repor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Styl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ANG Zheng-ling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12,China)
Learning style reflects the learner’s preferred or consistent learning method.Understanding learner’s learning styl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terpret learning behavior.It can help to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nd improve teaching.In order to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earning styl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asurement reference,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the particulari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studies the types and elements of students’learning styles.It reveal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style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ypes of learning style;elements of learning style;research report
G718.6
A
1671-9565(2017)01-073-07
2017-02-17
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科研基金項目“產業(yè)學院變革背景下課程群建設技術方案研究”(編號2016Y03)階段性研究成果。
唐正玲(1989-),女,山東臨沂人,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職業(yè)技術教育課程與教學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