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蕾
浙江教育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編輯
與星月相伴,聽一曲溪水之歌
文|高蕾
浙江教育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編輯
西溪漁火
西溪濕地
西溪四季的夜景各異,秋景最佳。蘆葦,漁歌,炊煙,時光緩慢流動。
傍晚時分,黑夜正在聚集。一路向西,四周景物漸漸變得模糊,西溪已然沒有了白天的滿目新綠,她的輪廓經過街燈的描畫,透出一種冷艷安詳?shù)捻嵨丁?/p>
夜正急切地沒入水中,開始了與西溪的對話。五千年了,天天如此,西溪的心語,似乎只有漫漫長夜才能懂得。
很多人認識西溪是因為馮曉剛導演的《非誠勿擾》,卻不知道“西溪”和宋高宗密切相關。據(jù)晚清光緒《錢塘縣志》記載:“宋建炎三年七月,高宗南渡,幸西溪,初欲建都于此,后得鳳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西溪濕地,獨勝于水”,或許就是因為這一望五千年的波瀾,西溪便有了講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風景。
你身邊的河道,此時正是一派春日的光景。樹上嫩芽泛出鵝黃,只有幾縷霞光還依依不舍地留在青黑色的溪水上。不用懷疑,五千年前河道就是這個樣子。那時的西溪還是個孩童,河道縱橫,諸島遍布其間。明月照耀之下,長長的水道披著銀光閃爍流轉,兩傍狂放不羈、野蠻生長的雜樹,伸出黑色的枝椏,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抓下來。
那時,夜空中的星星是自由的,它們可以隨著湖水去往西溪的任何一個角落。
西溪沉默無語,像一個沉靜的女子。直到宋太宗端拱元年某天的夜晚,一只小船挑著昏黃的漁燈,唱著依依呀呀的小曲兒,劃進了安靜的河道。
從此,這里變得熱鬧起來。西溪成了鎮(zhèn)子,漁桑耕種,蔬果茶蠶……岸上,草舍一幢接一幢地出現(xiàn)了。俏麗的女子身著藍花布衫,從一樹樹盛開的桃花下走過,帶落一陣桃花雨。燈火掩映的窗子里,人聲笑語不絕于耳。古史記載:“西溪土田肥厚,民風淳樸,男耕女織,不尚奢華,有粟里之風?!边@時的西溪便有了“三煙之妙”:柳煙、云煙、炊煙。清代文學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厲鶚游歷西溪,曾留下詩句:“一曲溪流一曲煙”,這也是對西溪的最好評點。
迷宮一般的河道,是西溪春天的引子,也是漁人的樂園。這時候,冷艷的西溪,便有了融融的曖意。
夏天的西溪,當太陽墜入一片濃綠的樹林之間,河道里便有了帶著野草清甜的涼風。正是晚飯時間,河岸邊很少游人,你完全可以獨自享受這難得的寧靜。
靜靜聆聽,有蘆葉沙沙作響,還有溪水的輕吟。運氣好的話,你可以聽到草叢里琴蛙的傾情彈唱:“登登登……”曲調急切而熱烈,不知道是唱給伙伴,還是唱給眼前的這片夜色。
沿著游步道一路行走,轉過一個河灣就是深潭口。
河渚之上,三棵古樟樹默然獨立,粗大的樹干上綠苔斑斑駁駁,數(shù)百年的滄桑,全都在它們的年輪之中了。如果它們開口,必然會說出幾個精妙絕倫的故事!
正是端午時節(jié)。天空中,一彎細巧的娥眉月正輕輕地綴在枝繁葉茂的大樹上。溪水中,星星們隨意點染,黑漆漆的河水立刻就有了生氣。
↑ 西溪濕地(于旭光/攝)
白天龍舟競渡、游人如織的場景早已不在,只有夜風把粽香、酒香和艾香一古腦兒地送過水面。
“深潭口,非舟不渡;聞有龍,深潭不可測?!鄙钐兜乃嫔?,泊著幾位“龍舟兄弟”:“滿天裝”“半天裝”和“赤膊龍舟”。此刻,龍舟們正在酣睡。睡夢中,它們從大唐盛世啟航,劃過南宋的煙雨,一直來到今天……
與其他地方的賽龍舟不同,蔣村的龍舟不賽速度賽“顏值”,比哪條船的花樣多,哪條船龍頭吐的水多,壓的水花多,帶有表演性質。走進燈火通明的“農家樂”,你可以嘗嘗當?shù)氐摹笆ノ铩薄堉埏?,糯米、蠶豆、火腿,經過柴火的燉煮,勾兌出了最為精華的滋味。你也可以點個“五黃”驅毒辟邪,炒黃鱔裹著濃稠的醬汁,蒸黃魚香氣四溢……最不能少的,當然是黃酒。杯觥交錯間,相逢的全都成了朋友!
窗外,夜色正濃。溪邊的歡暢,讓人們忘記了時間……
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雅士視為人間凈土、世外桃源,他們有的留下許多詩詞文章,更有的留下了秋雪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等風格獨特的建筑。清朝著名學者高士奇在這里修建了自己的莊園——高莊。當年,康熙第四次南巡時曾來到西溪山莊,接駕的就是高士奇。據(jù)說,當時皇帝指定由高士奇陪伴,游得興起便命左右退去,君臣二人乘著小船,來了一個“西溪深度游”??赡苁强滴鯇Ω呤科孢@位“地陪”很滿意吧,便御筆題寫了“竹窗”二字賜給高士奇。
① 秋雪(沈炳海/攝)
② 戀(王躍宏/攝)
西溪四季景色各異,但秋景更佳。你可以去柿林采摘金紅的果實,也可以去蓮花灘觀賞白鷺翩翩的舞姿?!扒ы曒筝缡镏?,溪居宜月更宜秋。黃橙紅柿紫菱角,不羨人間萬戶侯?!边@首詩說的就是秋風起時西溪別樣的景致。但是也偏偏有人“不走尋常路”,選擇在月夜泛舟西溪,另尋佳境。清人施萬曾于月夜游西溪,留下詩句:“白露帶蒹葭,月光翻在水。恍若御天風,高歌云漢里?!?/p>
沿著施萬乘船的路線在密布的水網間穿梭,在西溪最中心的水域上有一個孤島,那便是“秋雪八景”的核心景區(qū)——“秋庵”。來秋雪庵,除了是晧月當空的夜晚,最好還應當是有風的天氣。這里自東向南是一望無際的蘆葦灘地,雖然沒有滿目繽紛的秋色,但在皎潔的月色之下,蘆葦成了西溪最生動的道具。秋風起時,蘆葦婆娑,蘆花漫天,是一片白茫茫的意境。月下秋雪庵,這河渚勝地的靜幽之地,可以讓你的思緒飛升,也可以讓你的心靈沉寂。
與秋雪庵相鄰的另一個絕佳去處是西溪梅墅。它位于西溪濕地公園的東南片,附近有梅竹山莊、西溪草堂、西溪水閣等景點。
西溪賞梅自古就有,早在南宋,西溪梅花就已成為錢塘一大勝景,在清代的西湖十八景中就有“西溪探梅”。冬雪過后的夜晚,沿著鋪滿白雪的小橋古徑一路行走,腳下的積雪吱吱作響,旁邊傳來樹上積雪掉落的噼啪聲,冬夜的西溪更顯得萬般寂靜。寒風中,暗香隨風而至,那正是梅花的味道。
來到梅林深入,只見白雪描繪的梅枝更顯得清麗動人,紅梅開得正盛,把覆蓋在上面的白雪也變成了淡淡的紅色。紅梅絳紫色的花蕊上掛著晶亮的雪籽,好像附著在美人卷翹的長睫毛上的淚珠。
杭州的靈峰、超山也有梅樹,但多在山上,被稱為旱梅。西溪的梅樹多倚溪而栽,古人因而有“花開十萬家,一半傍流水”之句。由于地處濕地,溫度相對較低,當別處的梅花已經揮手離去,河渚梅林卻正開得燦爛。或許是西溪的水太讓人迷戀,梅樹竟如湖畔楊柳似的,將身體探入水中。溪水清澈,花樹爛漫,魚兒游戲在水中的花樹之間,不知道哪是月的碎影,哪是梅的花瓣。
溪水流逝,星河斗轉,隱藏在梅樹青竹之間的草舍不知更換了多少位主人。也許就是在這樣的雪夜,《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推開草舍的那一刻,心中便有了林沖風雪山神廟的奇思;也許就是因為一次雪夜探梅,洪昇才有了相思纏綿的《長生殿》……
雪夜探梅歸來你會覺得,原來,梅花盛開的地方,才是西溪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