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晨
乞丐將軍
●賴晨
解放后段蘇權將軍看望當年的恩人
開國少將段蘇權長征時身負重傷,傷愈后,他拖著一條傷腿,一路乞討爬回了部隊。在這半年多的乞討時間里,他先后得到過幾位老百姓的救助。1983年10月,段蘇權終于在四川找到當年的救命恩人。段蘇權是怎樣受傷的?他和救命恩人之間有何情緣呢?
1934年10月,紅二、六軍團(紅二方面軍前身)準備從貴州回湘西前,18歲的段蘇權被任命為獨立師政委,他和師長王光澤率800多人奉命留下游擊,掩護主力東進。
段、王率獨立師在黔東20多天內,堅持游擊戰(zhàn),大小戰(zhàn)斗20余次,調動和牽制1萬多敵軍,成功地掩護了主力向湘西進軍。此后,他們欲率獨立師東進湘西和主力會合,遭敵圍攻,200多人被敵分割,遭民團突擊,幾乎全部遇難。段、王率主力600多人進入梵凈山中,于11月25日由貴州松桃縣入四川秀山縣,進抵古鎮(zhèn)梅江場。在進攻中,段蘇權不幸被一顆子彈擊中了腳踝。
段蘇權右腳踝粉碎了,無法站立,王光澤師長和警衛(wèi)員把他扶上馬。腳踝鉆心地痛,為了不傷士氣,他強忍疼痛挺直了腰板??墒菬o法遮掩的血不停地滴落下來,染紅了山路。師長、戰(zhàn)士們看到政委一路流血,勸說他上了擔架。他的腳繼續(xù)滴血,染紅了擔架。各地民團如聞到腥味的餓虎,蜂擁而至,一路發(fā)瘋地圍追堵截,戰(zhàn)士不斷犧牲、被俘、失散,但無法甩開敵人。這時,彈盡糧絕,獨立師陷入絕境。天色陰郁,蒙蒙細雨,是老天閃爍的淚花。師長收攏部隊向山上爬,七零八落的隊伍,拖著空空的肚子和沉沉的雙腿,爬著陡峭滑溜的山坡,不停地摔跤。師長心情沉重,段蘇權也很糾結,身為政委無法指揮戰(zhàn)斗,為師長分憂,連路都無法走,拖累4名戰(zhàn)士輪流抬著自己,小心翼翼地爬著泥鰍般的山坡,他心里的疼痛遠遠超過了傷口。敵人不停地前堵后追,戰(zhàn)士們餓得頭昏眼花。師長心急如焚,他必須迅速將剩余部隊帶出,趕到湘西和主力會合。
一路流血的段蘇權躺在擔架上,臉色蒼白如紙,痛得緊皺眉頭。沒有藥,創(chuàng)傷非三兩天能愈合。師長想把他寄放在老百姓家養(yǎng)傷,但又不忍心開口。在白色恐怖中,老百姓誰敢掩藏一個紅軍傷員?即使有好心人肯收留,民團嚴密搜索,也難藏得住??!
段蘇權雖然知道留下后兇多吉少,但他不想因為自己耽誤幾百戰(zhàn)友的求生,說:“就這么辦吧,師長,你快帶部隊走吧!”
一個紅軍軍官帶著兩個戰(zhàn)士把段蘇權抬到秀山縣雅江鄉(xiāng)豐田村,這是一個山區(qū)小村,只有幾戶人家,躲在深山窩里很隱蔽。他們找到一個貧苦厚道的窮裁縫李木富,李木富見到段蘇權傷得這么重,動了惻隱之心,答應留下他養(yǎng)傷。藏在家里危險,李木富便領著擔架上了山,找到一個月牙形的小洞,把他藏進洞里。軍官和戰(zhàn)士流淚告別首長,匆匆去追趕部隊了。
10米左右深的小山洞陰暗潮濕,有一股泉水從洞里流出,喝水不發(fā)愁。李木富和妻子楊桂花抱來一捆稻草,鋪一半在地下做褥子,留一半當被子。李木富走后,段蘇權在洞里睡了一覺。
第二天一大早,來了幾個兇惡的民團,李木富耷拉著腦袋站在一邊,歉疚地看著他。原來民團聽到了風聲,強迫李木富帶來搜查,重傷的段蘇權手無寸鐵,無法抵抗。民團搜走了他身上的3塊大洋,剝光了他的軍裝,他只剩下一條帶血的褲衩。山風呼呼,他凍得縮成一團。民團頭子掄起大刀,準備殺了他。呆呆看著這一切的李木富在一邊叫著團丁頭目的名字求情:“莫造孽啰!他是個殘疾人,動不了啦。圖了財就行啦,莫害人家性命!他也活不長啦,你們可憐可憐他吧!”李木富是裁縫,曾經給這些本地團丁做過衣服。民團頭目惡狠狠地瞪了段蘇權一眼,吆喝民團下山了。
李木富把他扶進山洞,留下一點草藥,抹著眼淚走了。以后,李木富夫婦每天送點紅薯稀飯、草藥來,維持段蘇權的生命。段蘇權像死人一樣躺在山洞里,屎尿膿血狼藉,臭不可聞。最難熬的是肚子,每天送來一點紅薯稀飯,哪里吃得飽,肚子長時間干癟,空得揪心。半個月后,連每天一頓紅薯稀飯也難以為繼,李木富也送得不那么勤了。也難怪,一個山鄉(xiāng)貧寒之家,一家?guī)卓谌艘惨燥?,哪里有能力供養(yǎng)一個紅軍傷員呢?李木富一連三天沒送吃的來了,段蘇權只能喝山泉水。他餓得氣息奄奄,便用兩個手掌和膝蓋爬出山洞,穿著那條僅能遮羞的短褲,一點一點向山下挪去。手掌、膝蓋被荊棘、山石刺出了血,他咬牙朝李木富家爬去,爬到李木富家,膝蓋已磨得血肉模糊,露出白生生的骨頭,他痛得昏了過去。
李木富夫婦把他扶進家門,用溫水給他洗凈傷口,給他喂了些紅薯稀飯。他看著李木富空空如也的家和面帶菜色的一家老小,明白自己必須離開這里。他決定回湖南茶陵老家。李木富請鄰居、木匠蘇仕華連夜給他做了兩根拐杖,蘇仕華又為他做了個竹筒,鉆了個窟窿,拴上繩子,掛在拐杖上做討飯碗。他告別了恩人李木富夫婦和蘇仕華,踏上了兇險莫測的行乞之路。
段蘇權撐著兩根拐杖,一蹦一蹦地帶動著身子,往前挪。討飯碗晃蕩著。李木富夫婦站在村口,看著這個光著身子和雙腿,僅穿一條破褲衩的乞丐,一跳一跳的可憐身影,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淚。李木富家太窮了,連一身遮蔽身子的破爛衣服都無法送給這個落難的紅軍傷員。
段蘇權拄著雙拐,一跳一跳地走在陌生的山路上,討飯碗里晃蕩著討來的清湯寡水,他惦記著獨立師的戰(zhàn)友們。他當然想不到,獨立師已在1934年11月28日全軍覆沒,師長王光澤不幸被俘,于12月21日被敵人槍殺在四川省酉陽縣龍?zhí)舵?zhèn)了。
段蘇權一路乞討來到川湘交界處的湖南花垣縣茶洞鎮(zhèn)一個土地廟,他在這里討到了2000多枚銅板,準備作回家的盤纏,銅板叮當作響,響得段蘇權心里挺溫暖的。正當他陶醉在數錢的喜悅中,土地廟的門“哐當”一聲被撞開,竄進一個人高馬大的惡丐,一把搶走了他的錢。段蘇權叫喊著,哀求著。惡丐獰笑著,揚長而去。段蘇權腳踝還未痊愈,哪里追得上。
段蘇權只好每天討點殘羹剩飯,茍延殘喘。一天,一位老鄉(xiāng)把他拉到墻角,咬著他的耳朵說:“跛子,快走,團總知道你是紅軍,他們要把你扔進河里喂魚?!?/p>
得到消息,段蘇權拼命地蹦跳,逃離茶洞鎮(zhèn),一路乞討幾百里,來到湘西永順縣的王村鎮(zhèn)。從王村流過的酉水是沅水的支流,王村有直通岳陽的水路,段蘇權萌生了經岳陽回茶陵養(yǎng)傷的念頭。這天,他一蹦一蹦地到了河邊,見一艘卸完米的船正準備直下岳陽,他向船老板苦苦哀求讓其乘船。船老板問他是哪里人,他說是茶陵人。無奈口音不同,非茶陵人的老板聽不懂,頻頻搖頭。讀過私塾和高小的段蘇權便拿起船板上一支記賬的筆,寫了“湖南茶陵人”五個字。這五個字蒼勁有力,令船老板刮目相看,船老板覺得這個乞丐不是一般的叫花子,善心也就發(fā)了,讓段蘇權上了船。段蘇權便置身于船頭的一角,一路滔滔直抵岳陽。到岳陽后,他在別人的幫助下爬上了一列裝煤的火車。他在醴陵站下車后,又沿路乞討,于1935年7月17日來到攸縣皇圖嶺車站。
段蘇權在車站徘徊著,滿頭雜亂的披肩長發(fā)長滿了虱子。討來的破棉襖也在煤堆里滾得油黑锃亮,腋下被磨得露出油渣一樣板結的棉團,四川恩人送的拐杖也變了形。但他的茶陵鄉(xiāng)音未改。一個茶陵人搭訕著和他說話,認了鄉(xiāng)親。
這個茶陵老鄉(xiāng)叫劉維初,貧苦出身,在醴陵淥江橋附近開了一家小豆腐店。這天,他在皇圖嶺圩場辦事,見到大家在圍觀這位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乞丐,發(fā)現他竟然操著茶陵口音。他鄉(xiāng)遇知音,非親三分故,便產生了惻隱之心,待知道他的來歷和境況之后,不禁唏噓感嘆一番,深感塞幾塊錢不能了事。
劉維初將他扶到家里。在豆腐店里,乞討一年來段蘇權第一次理了發(fā),跟那頭“虱子窩”告了別,換上了干凈衣裳,恢復了人的模樣和姓名,也開始敷藥治療腳傷。
段蘇權在劉維初店里住了42天,身體基本恢復了,可以直立行走了,他便給茶陵縣堯水鄉(xiāng)高徑村的父親寫了信,父親借了十幾個大洋,千恩萬謝地酬謝了劉維初,把兒子接回家里。
回到家鄉(xiāng)的段蘇權,一心想找紅軍,他知道紅軍去了西北,正在那里抗日。1937年9月的一天,有個叫譚毛狗的老鄉(xiāng)從西北回來,譚毛狗當過紅軍,長征到了西北后,跟張學良的部隊打仗被俘,當了東北軍的勤務兵?,F在請假回鄉(xiāng)探親。段蘇權從他嘴里獲悉很多紅軍的消息,心情豁然開朗。
他向譚毛狗要來軍裝和休假證做護身符,直奔太原,見到八路軍辦事處主任任弼時。老上司任弼時見到段蘇權,驚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以為遇到“鬼”了,他激動地拍著3年來渺無音信的師政委,高興地說:“我們曾給你開過追悼會,原來你還活著??!好,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段蘇權將自己這3年的經歷做了匯報。任弼時聽后,不斷贊揚李木富和劉維初的仁義心腸,并說:“將來革命成功了,應該好好感謝他們?!?/p>
歷經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段蘇權終成我軍赫赫名將……
段蘇權沒有忘記劉維初這份恩情,一直視其為恩人。全國剛解放,他就來信詢問劉維初的情況。1950年,時任東北軍區(qū)空軍司令員的段蘇權,派人專程來茶陵看望劉維初,還將他的兒子劉卿陶接到沈陽,送入大連工程學院學習,將其培養(yǎng)成工程師。
每次看到腳上那塊傷疤,段蘇權就會想起四川大山里的恩人。建國后,他曾多次打算到當年戰(zhàn)斗和蒙難的川東地區(qū),尋找救命恩人,但一直未能如愿。改革開放后,政局穩(wěn)定了,他再也坐不住了。
1983年10月6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軍事學院政委的段蘇權懷著多年的夙愿,從北京來到闊別多年的四川省秀山縣,參加秀山縣土族、苗族自治縣成立大會。回到49年前戰(zhàn)斗及蒙難的故地,段蘇權感慨萬千。在當地領導的陪同下,段蘇權走遍了蒙難地區(qū),訪問了不少干部群眾,一連查看了5個山洞,由于年代已久,加上他當年也未給李木富留下自己的姓名和暴露自己的身份,始終沒有打聽到當年的救命恩人的下落。由于時間關系,公務繁忙,他不得不回京。深感遺憾的他只得委托秀山縣黨史部門代他繼續(xù)尋找。
段蘇權返京不久,他回到秀山的消息傳到李木富老人的耳中,老人萬分激動,立即叫大兒子告訴秀山縣委領導,介紹了當年掩護紅軍的過程,并邀老紅軍到家里做客。秀山縣黨史研究室隨即來到老人家里,終于弄清了50年前這一傳奇情緣發(fā)生在雅江鄉(xiāng)豐田村,并找到當年救護段蘇權的幾位老人:86歲的李木富,94歲的蘇仕華,同時得知李木富的愛人楊桂花已經去世了。
段蘇權親眼看到秀山縣黨史研究室寄來的幾位恩人的照片時,激動得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地寫信給秀山縣委說:“見到幾位老人的照片,我是多么地高興呀!他們無愧于紅軍的親人,理應受到新社會的尊敬和愛戴?!彼啻渭腻X給這幾位老人,一次就寄了1000元給李木富。
1984年4月,中共秀山縣委和縣政府為了表彰李木富老人,將一塊寫著“紅軍的親人”的匾額贈送給了他,轉達了段將軍對老人的親切問候,并奉上了段蘇權寄來的款項。老人回顧往事,歷歷在目,千言萬語,化作滾滾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