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
摘要:自古以來,色彩被廣泛應用于雕塑作品中。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多元文化的交融,近現代雕塑藝術的發(fā)展有多元化的趨勢,雕塑作品越來越追求視覺效果上的突破。現代色彩學在雕塑中的運用是與雕塑同步發(fā)展的。本文闡述色彩的運用如何與雕塑本身達到統(tǒng)一,詳細介紹了材料色彩和裝飾性色彩兩種色彩表現形式。
關鍵詞:色彩;雕塑;裝飾色彩;材料色彩
隨著公共藝術的發(fā)展,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不同思維涌現出來,雕塑在當代藝術大潮中成為一個開放的概念。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促進了雕塑藝術大眾化。相應的,雕塑家的審美品味范圍也需要隨之擴展,現代雕塑作品的題材在表現方式上更加追求視覺上的感官刺激。更多新興材料的出現使得雕塑藝術尋求更多的色彩表現成為可能。色彩的運用是現代雕塑的重要標志之一,越來越多的雕塑家把色彩的運用作為重要的表現方式。恰當的雕塑色彩能極大的增強現代雕塑作品的表現力。現代藝術理論強調雕塑作品的色彩和創(chuàng)作理念是一個整體,創(chuàng)作者在雕塑作品的材質形式的原有顏色的基礎上經過再調色,用來增強作品的視覺效果和對模仿對象的抽象效果,或研究不同色彩的多種材質作為雕塑的基質,使作品的色彩與雕塑的表現形態(tài)達到和諧統(tǒng)一。
事實上并非現代雕塑中才開始運用色彩,追溯雕塑的發(fā)展史我們可以看出,在各個文明的雕塑發(fā)展進程中,色彩在雕塑中的運用歷史久遠。例如我國古代秦始皇兵馬俑、敦煌莫高窟等古代雕塑作品中已經廣泛運用了彩繪,構成了絢麗多彩的經典藝術品;又如古希臘雅典衛(wèi)城上裝飾的大量浮雕,早期也是附有各種色彩,但由于年代久遠原本彩繪的色彩早已剝落。色彩的加入極大的豐富了雕塑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色彩的運用是雕塑家針對某種客觀事物的視覺感受的再創(chuàng)作,也是對作者思想感情抒發(fā)的升華。通過雕塑家的設計,呈現出的作品帶給觀眾以強烈的色彩滿足感,更是一種價值觀的互換。當然這需要雕塑家在設計雕塑作品時合理地運用色彩,按照既定的美學理念,不斷地推敲對比,最終找到最佳的色彩運用方式。無論作者采用哪種雕塑色彩表現形式,都要在不同的條件下研究色彩與表達理念相統(tǒng)一的和諧規(guī)律,以便最終更好的詮釋設計理念。
雕塑作品的色彩不是盲目的色彩堆積。通常雕塑的色彩構成形式不是單一色彩的。雕塑的底座或者周圍的立體空間,也經常會被分成各種大小不同的色塊,通過色彩區(qū)域大小的差異與平衡,形成一種比例面積的對比。
現代雕塑中的色彩運用是一種微妙而復雜的過程,雕塑的各種色系之間要保持整體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對于觀賞者而言,色彩的動態(tài)變化是統(tǒng)一而富有變化的協(xié)調過程。雕塑所呈現出來的色彩應是視覺美與內涵美學兩方面的的統(tǒng)一,優(yōu)秀的雕塑作品能夠通過直觀視覺效果上升到精神文化層面美的過程。
在現代雕塑設計理念中,雕塑的色彩學研究越來越重要,雕塑與其周邊空間色彩的組合搭配是重要的研究課題。色彩因物體吸收不同波段的自然光而產生不同的顏色,是視覺系統(tǒng)根據對不同波長的光進行處理后人類所感知到的影像,從而在人的神經系統(tǒng)中做出對色彩的反應。顏色與雕塑的結構組成一個有獨立特征的整體并與觀察者產生視覺互動,以達到傳遞作者的設計意圖的作用。色彩是雕塑表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首先是利用所選材質本身的色彩表現主題,制造出創(chuàng)作者所需要的特定視覺效果;其次通過施加裝飾色彩對抽象或具象特征的作品進行再處理,這兩個過程是增加色彩表現力的主要手段。在現代雕塑設計中,雕塑與公共空間的和諧關系越來越凸顯,這就對雕塑本身的色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當和諧的色彩對表現設計理念,美學特征有著重要的意義。從雕塑色彩的結構構成看,雕塑的色彩主要分為材料色彩和裝飾性色彩兩類。
一、材料色彩
材料的色彩是材料本身固有的一種重要特性。某些特殊材料具有其它材料無法代替的特殊顏色,比如黃楊木雕的自然色,玉雕作品中和田羊脂白的獨有色彩。本質上材料的色彩是由材料本身的化學組成、微觀晶體結構和表面肌理等物理化學特性決定的。但材料的色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受到周圍環(huán)境光的影響,隨著環(huán)境光的變化,其所帶來的光感應效應也有著相應的變化。相同的材料經過不同的處理方法也可以得到不同的顏色。豐富多樣的材料色彩賦予了雕塑作品不同的視覺效果,創(chuàng)作者在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時,結合材料的特性及特異的色彩美學對其進行有機統(tǒng)一的再加工,設計出與設計理念相統(tǒng)一的藝術作品。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雕塑用新材料不斷出現,為給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當代的雕塑藝術家越來越善于使用新材料,自然為雕塑帶來更多的顏色選擇,使得雕塑藝術呈現出新潮涌動、五彩繽紛的景象。
二、裝飾性色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現代城市建設對藝術差異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城市雕塑作為城市建設三維空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特色區(qū)域文化的追求對雕塑色彩與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雕塑作品在創(chuàng)作之初就需要考慮其創(chuàng)作理念與城市環(huán)境是否可以協(xié)調統(tǒng)一。雕塑所用材料的顏色可能與環(huán)境所需要的顏色不相符,這時就需要引入裝飾性色彩。裝飾性色彩不是材料本身的特質屬性,其表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主要取決于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價值體系,這種方式給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利于創(chuàng)作者根據空間環(huán)境進行具體的色彩賦予。
裝飾色應遵守以下幾個原則:
1.秩序化,在材料色多樣性、不規(guī)則性的基礎之上,統(tǒng)一規(guī)劃增強色彩的秩序和邏輯性。
2.簡單化,裝飾色是對雕塑成品的整體概括,是對雕塑作品內涵的提煉。
3.象征性,不同的文化造成相同的色彩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在視覺藝術中,各種色都很有它特定的文化屬性。
三、結語
現代雕塑追求主題內容、立體形態(tài)、立體空間和表面色彩的和諧統(tǒng)一,四者有機結合構成具有現代氣息的視覺藝術作品。雕塑作品中裝飾性色彩的表現方式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以材料本身的天然色彩為依據,對其色彩特征進行真實性模仿,以突出雕塑作品所蘊含的特殊文化、歷史或者抽象意境,增強雕塑作品的視覺效果,這類表現手法著重色彩的寫實。另一類則是雕塑作者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志對雕塑作品的色彩進行再創(chuàng)作。可根據色彩的文化屬性對作品進行賦色。例如現代雕塑作品中,通常使用冷暖、對比等亮麗的純色進行色彩表現是主流。
【參考文獻】
[1]張戈.淺談現代雕塑中色彩的作用[J].美術大觀,2010(2):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