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
大 刀王五,本名正誼,字子斌。他出身貧寒,三歲時父親去世。王五跟母親相依為命,小小年紀即開始養(yǎng)家糊口。他原籍河北滄州,滄州自古崇俠尚武,武林高手云集。王五在此地方氛圍里,也不免使拳弄棒,但他并不止于簡單的習武健身,而是入門之后即向最高的境界攀登。幾年后,王五出師,在朋友的幫助下,在北京崇文區(qū)半壁街開辦一家鏢局。
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使得國人義憤填膺,王五在命運無形之手的安排下仍在努力盡自己的人事。同行為他介紹了湖南人譚嗣同來學藝,他除了向徒弟傳授單刀和七星劍外,也向徒弟學習了胸懷天下的肝膽和志向。他在甲午戰(zhàn)爭一年后即開辦“文武義學”,免費招有志青年入學,特聘有名學者教授經(jīng)史、新學,自授武功,稱得上“毀家紓難”。
王五絕不是一個不動腦子的莽夫,據(jù)梁啟超說,王五頗有軍事家的雄才大略,他曾對譚嗣同說:“出了居庸關(guān),乃東北千里之地,大山連綿,森林茂密。我打算買下一批駱駝牛馬,在那里放牧,再招集游民,發(fā)展農(nóng)牧經(jīng)營,建立一個‘塞外王國。我奉你為主。也可以利用這些經(jīng)營資助你的朋友,繼續(xù)干你的事業(yè)?!?/p>
1898年,光緒皇帝銳意變法,譚嗣同參與其中。這樣的大事,在當時中國,可以說整個社會都沒有真正理解。即使?jié)M清數(shù)百年統(tǒng)治已經(jīng)混淆滿漢之間的分裂,但無論官場還是江湖草莽,都不清楚變法的圖景。
一般草莽中人對這種事多是旁觀,即魯迅一再感嘆的國民的麻木;王五卻傾其全力支持譚嗣同,譚的衣食住行由他操持,他還選派精壯武師護衛(wèi)譚嗣同的住所,而他自己則常隨譚嗣同左右。
也許他的匹夫英烈無形中影響了譚嗣同,使得這位“天才軼蕩”的大思想家在變法失敗后拒絕逃亡。梁啟超認為,“所謂兩昆侖者,其一指南海(康有為),其一乃俠客大刀王五?!边@是梁對他戰(zhàn)友最為精當?shù)慕庾x,也是中國讀書人對江湖人最高的回報。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但到了譚嗣同和王五那里,這一中國社會中的功德和罪性現(xiàn)象有所救贖。譚嗣同為我們讀書人爭得了榮譽,王五再一次證明了屠狗輩的肝膽俠義。
1898年9月23日,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六人(世稱“戊戌六君子”)被殺害于宣武門外菜市口。譚嗣同臨刑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王五聞訊,不顧個人安危趕到刑場伏尸大哭,滌盡烈士身上血污,收尸裝殮。
死者已矣,生者何安?在被捕前,譚嗣同把自己隨身佩帶的“鳳矩”寶劍贈送給王五。王五將譚嗣同入殮后,在居所密設(shè)靈堂,祭奠七日,又置盛棺,扶棺送往譚的老家湖南瀏陽安葬。這個俠客聯(lián)絡(luò)武林豪杰,等待時機再行變法。同時,他決計刺殺載漪、榮祿,為譚嗣同復仇。
這個草莽英雄注定要為歷史捐軀,譚嗣同死后兩年,他也死于國難。關(guān)于他的死,最可能的仍是民間傳說:當年八國聯(lián)軍洗劫源順鏢局時,王五進行了抵抗,后被八國聯(lián)軍殺死,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敖蜷T大俠”霍元甲聽說后,只身從天津趕來,夜里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
在戊戌變法的諸多人物中,今天想來最使人覺得可歌泣的便是大刀王五??涤袨楹土簡⒊缫岩云湮恼率鹿Χu滿天下,譚嗣同等人也以其“引刀成一快”的行實而炳為英烈:他們都成功地與那個專橫、愚妄的王朝相剝離,末世衰世的滅亡所濺起的污穢沒有能玷污他們的名字。但王五代表的普通民眾呢,他們也曾以莊嚴的獻身而參與了我們民族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