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中國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本鋼總醫(yī)院呼吸內科,遼寧 本溪 117000)
吸入激素聯合噻托溴銨治療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王波
(中國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本鋼總醫(yī)院呼吸內科,遼寧 本溪 117000)
目的 探討吸入糖皮質激素聯合噻托溴銨治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疊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選5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0例。對照組患者均給予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觀察組則給予糖皮質激素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EV1、FEV1/FVC以及RV/VTC三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CT評分高與對照組,同時CAT評分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糖皮質激素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以及疾病癥狀,相較于以往的單獨糖皮質激素用藥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糖皮質激素;噻托溴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疊綜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支氣管哮喘疾病均為當前臨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患者由于氣道慢性炎癥導致自身細支氣管阻塞癥狀,患者表現出明顯的呼吸受限、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癥狀。有關研究顯示[1],支氣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病發(fā)原因、臨床特征、誘發(fā)因素等多個方面存在重疊性,而這種重疊性現象被稱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疊綜合征。本研究將探討吸入糖皮質激素聯合噻托溴銨治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疊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抽選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國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本鋼總醫(yī)院就診并接收治療的5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0例。觀察組患者男190例,女60例,年齡40~80歲,平均(60.2± 7.2)歲,病程2~15年,平均(8.2±3.1)年;對照組患者男195例,女55例,年齡40~81歲,平均(60.5±7.2)歲,病程2~16年,平均(8.4±3.0)年。兩組患者均符合以下抽選標準:(1)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中有關哮喘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2];(2)患者本次治療前30d均未有過往全身激素治療史、本次治療前14 d未有過往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史、本次治療前7 d未有β2受體激動劑以及抗膽堿能類藥物服用史;(3)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治療前均將研究內容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以下標準患者:(1)攜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前列腺增生疾病以及膀胱頸梗阻病患者;(2)對本次研究中所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噻托溴銨過敏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糖皮質激素布地奈德粉(瑞典AstraZeneca AB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30322,規(guī)格:0.1 mg×200吸)吸入治療,患者早晚各吸入治療1次;觀察組患者同時添加噻托溴銨干粉膠囊(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0454,規(guī)格:18 ug×10 s)吸入治療,患者用藥劑量為1粒/次,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差異,包括1s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吸氣分數(IC/TLC)、殘總比(RV/VTC)等指標;(2)使用哮喘癥狀評分(ACT)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癥狀評分(CAT評分)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8.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差異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EV1、FEV1/FVC以及RV/VTC三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差異(±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差異(±s)
項目FEV1(L)FEV1/FVC(%)IC/TLC(%)DLCO[mL/(min·mmHg)] RV/VTC(%)觀察組(n=250)治療前1.1±0.3 51.3±8.3 38.2±6.2 23.1±5.5 48.5±7.7治療后1.6±0.3 66.9±10.8 51.8±4.5 25.2±6.6 31.3±7.2對照組(n=250)治療前1.2±0.3 51.5±8.2 37.1±6.5 24.4±5.1 48.2±7.5治療后1.3±0.3 59.5±9.2 49.9±5.3 26.1±5.4 41.1±4.9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差異(±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差異(±s)
治療后17.6±2.6 20.9±1.8項目ACT評分CAT評分觀察組(n=250)治療前10.2±1.3 29.5±2.4治療后23.2±3.5 17.2±1.2對照組(n=250)治療前9.6±1.2 29.2±2.5
2.2 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差異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CT評分高與對照組,同時CAT評分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支氣管哮喘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類型,但其擁有相同的臨床特征且能夠同時存在。在《哮喘診療指南》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中曾經對兩種疾病共同存在的狀態(tài)進行過論述,但并未對其進行精確、清晰的定義,對患者病理機制也缺乏詳細的闡述,因此這種現象只是被暫時稱為“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3-4]。有關研究顯示[5],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發(fā)率會隨著人體年齡增長而不斷升高,年齡≤50歲者病發(fā)率在10%左右,而年齡>50歲者病發(fā)率已經增長至50%以上。該病的治療需要耗費大量的社會資源、家庭資源以及經濟成本,是當前國家必須重點關注的一項公共衛(wèi)生問題。
當前臨床針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綜合征患者的研究數量較少,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循證醫(yī)學證據,因此治療原則中依然遵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以及《哮喘診療指南》中的有關規(guī)定,綜合應用各種治療措施,期望達到根除病因、緩解癥狀、控制炎癥、預防感染的治療目的,其原則上應該采用長效支氣管舒張劑以及糖皮質激素的聯合治療,但同時也應該考慮患者用藥時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經濟成本[6]。布地奈德是糖皮質激素中的代表性藥物,其具有局部抗炎作用強且全身不良反應程度低的優(yōu)點。布地奈德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綜合征患者的哮喘癥狀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癥狀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有效抑制患者氣道炎癥,抑制患者氣道高反應性,改善患者肺功能。而噻托溴銨則是一種選擇性、特異性的抗膽堿能類藥物,其能選擇性的對人體內M1、M2受體進行結合,達到擴張人體支氣管平滑肌、誘導支氣管收縮的目的,同時噻托溴銨對支氣管的擴張作用具有十分強烈的特異性以及選擇性,其藥效發(fā)揮緩和、持久,尤其適宜用于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過程中。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及哮喘癥狀評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癥狀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證明糖皮質激素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以及疾病癥狀,相較于以往的單獨糖皮質激素用藥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1] 曾林淼,俞曉蓮,張清華,等.噻托溴銨聯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與單用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Meta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6,15(2):119-126.
[2] 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介紹[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2,11 (1):1-12.
[3] 張海琴,程齊儉,萬歡英.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的診治進展[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4,13 (2):219-222.
[4] 舒雪,高蔚.噻托溴銨聯合布地奈德治療輕中度哮喘的臨床療效評價[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3):561-562.
[5] 朱捷燕.國產噻托溴銨聯合舒利迭治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20(26):142-143.
[6] 陳旭東,孫金林,解現金,等.小劑量激素吸入與噻托溴銨聯用對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清細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4,20(5):669-6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