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
記錄變化的方式有很多,前不久從雷克薩斯那里聽來一個說法,以歷代LS產品為時間軸,感受近30年間中國高端消費者對于豪華的理解以及需求變化。
第一代和第二代LS所處上世紀90年代,人們請客吃飯最重視就餐環(huán)境,喜歡選擇裝修非常豪華、金碧輝煌的餐廳,顯得有面子;等到第三代和第四代LS換代之際,也就是大約10年前,消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品位和格調成為當時的一種流行,這個時期高端私廚受到追捧,有些講究的飯局干脆就是奔著知名主廚而去;而現在,相比食物本身,大家更關心舌尖幕后的故事,比如食材是否來自原產地、菜蔬是不是有機等等。這種帶有明顯東方意味的類比,支撐著雷克薩斯有別于德系BBA的產品邏輯,雷克薩斯中國市場推廣部部長陳忱這樣概括:“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解,第五代LS將重點更多地放在了滿足用戶豐富的、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上?!?/p>
雷克薩斯總裁福市得雄(Tokuo Fukuichi)清楚地記得許多年前的事情,雷克薩斯正式進軍美國市場前,他在加州做設計師。當第一次見到品牌標識“L”時的心情可想而知,他說:“我想,這次我們真的要推出一款豪華車品牌了。雷克薩斯設計團隊住在拉古納海灘,花了3個月時間深入體驗加州高端人群的生活方式。設計師們吃驚地發(fā)現,豪華車車主在日本通常非常注重儀表,而在加州,這些人居然身著短褲、T恤?!?/p>
關注生活方式,甚至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雷克薩斯從上路伊始就是這樣做的。也許,這就是福市得雄宣示要把雷克薩斯打造成一個“生活方式品牌”的出處之一。
三聯生活周刊: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定位有什么樣的差距?
福市得雄:總體來說,雷克薩斯品牌升級的方向是成為一個“生活方式品牌”,而且這是全球性的,中國和美國沒有大的差異。很多車企談到車大多是“就車談車”,當然,車的行駛性能、質量等很重要,但我們追求的是成為“生活方式品牌”,能夠讓客戶在選擇雷克薩斯之后感受到自己的變化,這一點最為重要。
三聯生活周刊:對德系豪華車品牌怎么看?如何和德系品牌一較長短?
福市得雄:如果我們對德系三強采取“跟隨”戰(zhàn)術亦步亦趨的話,雷克薩斯品牌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作為一個原創(chuàng)品牌,雷克薩斯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點,讓客戶感受到獨特生活方式,讓客戶體驗到它的價值。
三聯生活周刊:在中國的品牌策略是否會有相應的調整?
江積哲也(雷克薩斯中國執(zhí)行副總經理):我們通過更多努力,讓產品更加貼近中國消費者的喜好。發(fā)布全新品牌口號的中文版——“領未見 探非凡”,這是雷克薩斯在中國品牌升級的第一步。我們在中國的銷量提升非常之快,中國正在成為雷克薩斯最大的市場,總部非常關注中國市場的情況,今后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出令中國消費者滿意的產品。
三聯生活周刊:雷克薩斯上一輪銷量的快速增長主要依靠的是新產品的拉動。未來如何保持業(yè)績持續(xù)增長?
江積哲也:我們去年銷量突破了10萬輛。但就我本人來看,10萬輛只是一個結果,作為一個生活方式品牌,雷克薩斯能夠給客戶帶來新的價值,銷量突破只是隨之而來的一個結果。樹木生長會有年輪,我們堅持這種“年輪經營”的方法,會不斷向消費者推出新產品,提供新方案。
三聯生活周刊:在你看來,雷克薩斯的中國目標客戶群體有沒有什么變化?
江積哲也:我們做過市場調研,“70后”“80后”“90后”“00后”,中國不同年齡層的客戶所追求的東西,有了很大的變化。在目標人群定位方面,我們希望把“探享家”作為今后主要消費人群的定位。一輛車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或者工具,而應該成為創(chuàng)造自己生活方式的手段。
陳忱(雷克薩斯中國市場推廣部部長):雷克薩斯以前在美國的客戶平均年齡在50歲到60歲之間,2012年品牌設計風格改變之后,部分車型的車主平均年齡已經在45歲左右,這在美國已經算是年輕車主了。在中國市場,雷克薩斯客戶的平均年齡大概是33歲到35歲,中國客戶不僅年輕,而且他們審美的大膽要超過很多國家的客戶。我們會結合雷克薩斯新的品牌形象,思考如何對固有車主進行轉化,但最核心的用戶群肯定不會變。
三聯生活周刊:下一步雷克薩斯是否會考慮產品的本土化?
江積哲也:國產化對于雷克薩斯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一直對此進行非常認真、慎重的研究。談到“國產化”,不是說今天想起明天就能做到??赡芎芏嗳岁P注的是全進口關稅會比較高,但實際上這方面的成本是由廠家來負擔的,我們會在價格策略上做出很好的判斷。
福市得雄:考慮一件事情不能夠僅從合理性的角度出發(fā),更重要的是應該考慮到在這背后,客戶到底期待什么。如果僅僅認為國產化之后車就會變得好賣,這種思路實際上又落入了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問題,因此是不可取的。
三聯生活周刊:雷克薩斯是否會在一段時間內堅持把“日本制造”作為一個賣點?
福市得雄:我們會非常認真思考客戶到底需要什么。我們不會輕易做出一個決策,因為很多情況下,大家會認為國產化將帶來成本的下降、價格的下降,但這是不是客戶最終所需要的?我們必須慎重地進行研究,在綜合考慮各項因素之后,再做出決策。
江積哲也:在打造品牌本土化方面,我們堅持兩點:最高的品質以及最優(yōu)的價格。全進口產品跟國產化的車型相比會有一些弱勢。但成本的上升,我們絕對不會轉嫁給客戶,反而是想辦法變劣勢為優(yōu)勢。我們是一個進口車品牌,一直致力于改善供需關系。
三聯生活周刊:雷克薩斯如何理解本土化?
江積哲也:講到本土化,大家都會想到生產。我們所思考的本土化,外延更廣。首先要做的是讓雷克薩斯品牌實現本土化,另外就是經營本土化、人才本土化和產品研發(fā)本土化,最后才是生產的本土化。我們的做法看起來稍顯保守謹慎,但實際上是劃分了優(yōu)先順序,我們會按照計劃逐步推進。
對客戶來說,汽車在什么地方生產其實并不重要,但作為進口車,我們不能讓客戶感到車輛因為進口而和其他國產車之間存在差距。當然,因為是進口車,肯定要產生關稅,但我們和其他競品相比,價格必須具備競爭力。因為生產的本土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因而在零售價格上發(fā)生的費用只能由我們廠家自己來承擔。
三聯生活周刊:把生產的本土化放在最后,雷克薩斯的本土化排序有何合理性?
江積哲也:品牌的本土化是最重要的,除了品牌本土化,其他各個環(huán)節(jié)本土化并沒有優(yōu)先順序,只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逐一予以實施。生產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會持續(xù)在內部研討。最重要的是,先讓品牌得到消費者青睞,如果品牌得不到消費者好評,即便生產再多也賣不出去。所以,不是實現了生產本土化就能夠提升品牌的價值,應該是先提升品牌價值,接下來再去進行生產本土化。
三聯生活周刊:中國豪華車消費人群整體偏年輕,雷克薩斯是否在將來的產品布局上考慮中國消費者的特點?
福市得雄:我們會探討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我認為在各個領域都可以進行思考、嘗試。我們會推出“概念車型”試探市場反應,消費者的反應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得到好評之后就有可能把想法變成事實。即便是年輕人也會有多種多樣的需求,有的人可能想要更加緊湊的車型,有的人可能想要加大尺寸的車型。我們會進行市場調查,最終做出決定。
雷克薩斯中國執(zhí)行副總經理江積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