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真能養(yǎng)胃嗎
胃對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養(yǎng)胃是需要日積月累的,而且飲食上要小心謹慎。俗話說“南粥北面”,粥對于中國人來說,不僅是營養(yǎng)與美味的象征,更是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傳承和體現。而且粥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良好的養(yǎng)胃食材,許多人都認為腸胃不舒服時,喝一碗粥最能調整腸胃的狀態(tài),減輕腸胃負擔。民間更有許多關于喝粥養(yǎng)胃的說法??墒牵戎嗾娴哪莛B(yǎng)胃嗎?
以前由于人們生活水平低下,生活條件差,吃不飽,吃不好,因而患萎縮性胃炎的人比較多,導致胃酸分泌不足。而粥恰恰屬于半流質食物,不需要經過大量咀嚼與胃部蠕動即可快速進入小腸,分解為葡萄糖并被人體吸收利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腸胃的負擔。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分泌不足,故喝粥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還能提升血糖,從這個角度講,喝粥確實“養(yǎng)胃”。
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遠非昔日可比,吃得好,也吃得更飽了,因而刺激胃大量分泌胃酸,導致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大幅增加。這部分病人并不適宜喝粥養(yǎng)胃,“粥是酸性的,繼續(xù)喝粥,反會火上澆油”。
粥為半流質食物,不易停滯體內,胃酸等消化液如果沒有完全得到食物的中和,就會對空腹的胃黏膜產生不良刺激。而粥的水分又比較多,口腔和胃腸等分泌的消化液會被稀釋,使其消化功能減弱,從而增加胃的負擔。另外,長期過度喝粥,胃會因得不到鍛煉而產生惰性,造成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胃壁受損傷。
因此,喝粥養(yǎng)胃一說并不適用于所有人。對胃反流的患者,是不建議進食過多半流質食物的,而應該適當進食固體食物。而胃酸分泌過多的消化性潰瘍患者,也應當減少喝粥的頻率,以免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加重病情。
過去人們認為,熬得稀爛的白米粥是最營養(yǎng)的,尤其是浮于粥面上的那一層糊更是精華中的精華。但實際上,如今用精白米熬制的白米粥,其營養(yǎng)價值遠遠不如古時候用糙米熬制的米粥。僅僅喝白米粥,營養(yǎng)價值非常有限。如果每天所需的300克糧食都以精白大米粥來攝入,其他東西又不吃,就算煮粥沒有造成營養(yǎng)素的損失,那么維生素B1的攝入量也僅相當于輕體力活動成年女性一日所需的10%,鐵僅相當于4.5%,蛋白質是31%,維生素C和維生素A是零。也就是說,只喝白米粥遠遠不足以支撐人一天活動所需要的營養(yǎng)。
但如果將粥的材料進行巧妙的搭配和處理,增加雜豆類、其他谷類或者薯類,就能極大地豐富一碗粥中所能含有的營養(yǎng)素,再搭配以一定的蔬菜、肉類進食,營養(yǎng)攝入就會更加充分和全面。因此,喝粥能不能補充營養(yǎng),因熬粥的材料而異。
粥由于消化吸收速度快,因此餐后血糖反應會很激烈,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利于控制血糖,因此有說法認為,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粥。但其實這種說法也并非絕對,只要掌握好熬粥的材料搭配,糖尿病患者也能適當喝粥。實驗證明,加入一半以上的淀粉豆類(蕓豆、紅小豆、綠豆、干扁豆等)之后,粥的餐后血糖反應就會大大下降。也就是說,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可以喝粥,但必須在熬粥時摻和燕麥、大麥、糙米等血糖反應較低的食材。這樣不但血糖反應放緩,還能夠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和其他營養(yǎng)素,飽腹感也更強,能夠更好地控制進食量。因此在熬粥的時候,不妨多嘗試多樣食材的搭配,將粥做得更美味,更健康。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