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義鈁
詩詞創(chuàng)作之表達
文 王義鈁
一般來說,詩詞創(chuàng)作有三個階段,即感知階段、構思階段和表達階段。這里我們主要講第三階段。
表達階段,又稱外化階段。其主要任務是起草、修改、謄清,是運用語言文字將構思的內(nèi)容變成詩詞。如果說構思是十月懷胎,表達就好比一朝分娩。
寫景開頭:指開頭描寫景物或環(huán)境,從而即景抒情或展開記敘。如“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曹植《雜詩》)、“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辛棄疾《青玉案》)。
記敘開頭:開頭只是記敘或陳述,包括記事、記人、記言、述理、述思、述狀等。這種開頭或發(fā)端突兀、出人意料,或籠罩全文,效果較佳。如“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贈汪倫》)、“故將軍飲罷夜歸來”(辛棄疾《八聲甘州》)。
抒情開頭:即開頭用抒情詞句,為下文的寫景或記事做鋪墊。如“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設問開頭:篇首設問,或帶出主題,或造成懸念。如“春歸何處”(黃庭堅 《清平樂》)、“窗前誰種芭蕉樹”(李清照《添字丑奴兒·芭蕉》)。
比興開頭:或設比喻,或因物起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jīng)·周南·關雎》)、“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辛棄疾《粉蝶兒》)。
抒情結尾:力求增強詩篇的感染力,使讀者產(chǎn)生共鳴。如:“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diào)歌頭》)。
描寫結尾:指寫景、寫人、寫事等,以景結情,揭示主題,另出新意。如“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輕肥》)、“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黃庭堅《清平樂》)。
設問結尾:即在結尾處設問,并不作答,引發(fā)讀者的積極思維。如“何事入羅幃”(李白《春思》)、“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吳文英《鶯啼序》)。
警策結尾:用警策之語結尾,畫龍點睛,意蘊深長。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之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詞技法是詩人運用語言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反映生活、表達審美感受的技能和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用字技法:一是過好字音關,即格律關,包括平仄律、韻律。二是字義運用要精確,字字當活。三是詩眼的錘煉,使一字一詞為表情達意服務。
2.詩句構成法:一是錯綜句法,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這是一句倒裝句,強調(diào)長安香稻、碧梧的美好,同時使之符合格律。二是借葉襯花法,如“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借看月而抒離情,是典型的借葉襯花。三是點鐵成金法,如:“一門忠烈昭青史,二女五男留獨苗。奮斗終生旗半面,廬陵正氣看今朝?!逼渲械诙涫墙栌迷酵鹃郝?lián)語“家慈五男二女留獨子”衍化而成,使全詩血肉豐滿、浩然正氣、激動人心。四是倒句法,指上下二句次序轉換。五是逆挽法,指不用平筆順敘,而逆筆倒轉。六是互文法,即互文見義。七是疊句法,即重復句式。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p>
責編/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