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曦+++趙文紅
摘 要:當前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中職德育課程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契機。本文提出通過信息化教學的手段來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德育理念水平。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搭建,有效增強了德育課堂的吸引力,拓展了教育空間,大幅度提升了德育課教學水平。同時,盡管新的網絡平臺定會逐漸成為中職德育課不可缺少的授課渠道,但是如何利用網絡平臺,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信息化現(xiàn)狀 走向 建議
教學手段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它將網絡資源、信息技術和課程進行了最優(yōu)的整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新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并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德育課作為中職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對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起到關鍵作用。因此,為了提升德育課堂魅力,一線中職德育教師就要把信息化手段引進德育課,緊跟信息化教學大潮。
一、德育課教學現(xiàn)狀
1.信息化教學手段單一
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僅僅使用多媒體教學,誤把多媒體教學等同于信息化教學。其實二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多媒體手段僅僅是信息化教學手段中的一種,是輔助教學的工具,而信息化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學習資源,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最終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沒有有效地區(qū)分二者,自然就無法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多樣性的特點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僅對資源進行簡單堆砌,教學內容的組織和編排不科學,呈現(xiàn)方式不符合課程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經過多年的德育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德育課,是認為只有學好專業(yè)課才能對未來找工作更有利,而德育課則不能起到這樣的作用。雖然大部分德育教師已經認識到舊教學模式的不足,本質上仍然不舍固有的教學方法。
2.德育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不高
大部分教師只會簡單的課件制作。教師不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很難進行信息化教學。
3.德育課的教學資源不足
各個學校的硬件條件不統(tǒng)一,很難實現(xiàn)資源共享。德育教學案例盡量要用到最新。而縱觀當前的教學資源,適合中職德育課的教學資源缺乏且質量不高,很多資源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注重資源本身的內容。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需要中職德育老師來進行,在能力上嚴重不足。
二、教育發(fā)展必然走向信息化
新的教學方式信息化的應用對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了巨大沖擊,有助于廣大教師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快速轉變,提高德育課教育教學質量;有助于在德育課教學過程的增加師生互動交流合作;有助于德育課教學資源的拓展。在德育課中融入信息化,也是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和探索的新方向。
三、對德育課信息化教學的建議
1.必須轉變教育思想理念,提高信息化技術素養(yǎng)
首先教師要轉變課堂角色,也就是要從傳遞知識的角色轉變?yōu)檎n堂的組織者,也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教師不再直接提供知識信息,而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獲取知識的能力,讓他們自己完成探究活動。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如何篩選對課堂教學有效的信息資源,如何進行呈現(xiàn),完成高質量的課堂,對德育教師提出了一個首要問題。因此,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如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制作課件、對網絡軟件駕馭的能力等。
2.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
中職德育課是一門綜合性、重視職業(yè)培養(yǎng)的學科。網絡資源為德育教師提供了更多與時俱進的成功案例和真實資源。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能夠更好地結合學生專業(yè)貼近生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知識點的拓展,利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哲學與人生》一課中講到“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人際關系”這一教學內容時,筆者從“學會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和“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人際關系”兩方面展開,主要學習的是唯物辯證法聯(lián)系的基本觀點,為后續(xù)“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內容做鋪墊。激發(fā)學生主動發(fā)展意識,同時也是第四課的重點,是實現(xiàn)本課程教學目標的關鍵性前提。筆者對教材進行了適當?shù)奶幚?,拓展了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lián)系這一內容。筆者還將學生專業(yè)資源、網絡資源進行了充分的整合利用,提前一周通過微信發(fā)放本節(jié)課學習計劃書,點明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方便學生進行課前有計劃,學習有目的,課上有準備的高效學習。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藍墨云班課)、微信、QQ下載教師制作的微課、學習計劃書、案例《人人都是納稅人》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平臺測試。筆者通過測試結果,重新確立難點“要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lián)系”,并進行教學安排。教師通過課前分組檢查,課上觀看視頻案例進行創(chuàng)境激趣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設置任務一,制作思維導圖或聯(lián)系圖,展示作品評比,從而突破重點難點。
學生在本學期增加了《稅收基礎》專業(yè)課,大部分學生對稅收的專有名詞難以理解,產生了恐懼心理。視頻案例中生動詼諧的呈現(xiàn),不但化解了恐懼心理,通過利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案例和小組的合作討論制作過程,學生也逐漸領悟到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即唯物辯證法中的“聯(lián)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復雜多樣的”。與此同時,筆者限定時間,促使小組內分工一定要明確,否則無法完成任務。這一過程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使學生在責任心、團隊合作能力、表達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后進行體驗導行和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強調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個聯(lián)系,通過學生角色扮演及評價表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到人都是生活在人際關系之中的,不可能孤立封閉地生存和發(fā)展,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正確的看待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
分層次布置作業(yè)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強了知識點的鞏固。進一步加強知識拓展,觀看教師制作的微型課《社會發(fā)展需要技能人才》,讓學生感悟企業(yè)的發(fā)展與技能人才、技能人才與職業(yè)教育息息相關,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意識到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最后,師生間通過微信、QQ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學生得到知識的提升。整個教學以任務驅動為主線結合專業(yè)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任務驅動法、情景創(chuàng)設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并結合網絡平臺、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微課、微信、視頻等多種教學手段,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信息化教學使課堂生動有趣,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和處理符合學生實際,對完成教學任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信息化教學的腳步已經走入了實際教學中,其發(fā)展勢不可擋。德育課作為教學的前沿陣地,德育教師的任務更是重中之重。教師要積極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讓德育課散發(fā)出無限魅力,提高課堂的時效性。目前德育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困難,需要德育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改革,不斷積累經驗。德育教師一定要順應時代的要求,積極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參考文獻:
[1]鄭廣福.淺談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9(1).
[2]李占霞.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中職德育課教學策略改革初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4).
[3]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目標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2(2).
[4]陳琴.信息化教學在中職德育課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4).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