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 朱喜榮 黃陳
摘要摘要:激光理療儀是現代光學、電子學和醫(yī)學相結合的高科技成果。傳統(tǒng)激光治療儀體積大、攜帶不方便、使用繁瑣、工作時會產生高溫,導致波長飄移較大。為防止激光理療儀器工作時產生高溫,系統(tǒng)特增設調溫功能,采用數字和模擬電路以及MCU(單片機)實現可調時間和功率的無害激光輸出。采用整定PID算法對激光理療儀溫度進行智能調節(jié),輔以單片機語言實現各部分功能。實驗表明,基于遺傳PID算法的激光理療儀不僅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而且能夠很好地調節(jié)溫度。
關鍵詞關鍵詞:溫度控制;激光理療儀器;整定PID算法;ATmega16;TEC及驅動電路
DOIDOI:10.11907/rjdk.162796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7)005006003
0引言
激光理療儀采用650nm的低強度可見紅光對人體鼻孔血液進行照射,可使血液吸收該波段的光量子儲存在人體細胞內,實現對人體有益的生物共振效應,從而對身體起到調理作用,增大紅細胞排斥性、保持細胞離散、軟化血管、調節(jié)血壓、促進細胞新陳代謝[4]。
目前市場上的激光理療儀大多存在以下問題:面板設計復雜,用戶操作有難度;電路設計不合理,溫度無法控制[1];無法實現波長、功率穩(wěn)定輸出,使用不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耗電量大,攜帶不便;價位高企[5]。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設計了以ATmega16單片機為核心芯片,具有穩(wěn)壓塊、按鍵選擇功能、發(fā)光二極管提示功能及不同檔位功率輸出[2]、溫度傳感器(pt100)、TEC、TEC驅動電路DRV592、輔以整定PID算法實現閉環(huán)控制的激光理療儀。實現3MW、4MW、5MW 3種不同功率輸出[6],30分鐘定時照射,蜂鳴器報警提醒換另一側照射,60分鐘照射結束報警。該治療儀溫度精確[3]、波長穩(wěn)定、操作簡單、體積輕便、便于攜帶。設計過程如圖1所示。
1系統(tǒng)總體設計
(1)設計半導體激光發(fā)射電路。輸出3MW、4MW、5MW不同功率,實現定時功能, 30min定時報警,60min結束報警。
(2)選擇合適的溫度傳感器。鉑電阻元件穩(wěn)定性好,誤差微小。Pt100在400℃時持續(xù)300h,0℃時的最大溫度漂移僅為0.02℃,具有熱響應時間快等優(yōu)點[7]。本系統(tǒng)采用Pt100作為系統(tǒng)的溫度傳感器。
(3)設計高精度放大電路。由于放大電路為mw級,需要對采集結果放大,以避免產生大的誤差。
(4)TEC控制電路。通常有線性驅動電路與PWM驅動電路,因PWM精度較高,本文選用PWM作為驅動電路[8]。
(5)半導體制冷器實現精確溫度控制。當溫度高于額定溫度2℃則降溫,小于額定溫度則驅動電路橋反向通電升溫,保證輸出波長穩(wěn)定。
1.1硬件電路
本激光理療儀采用ATmega16單片機為主芯片,配合10mw激光管。如圖2所示為ATmega16單片機的引腳及功能。
ATmega16是基于增強的AVR RISC低功耗8位CMOS微控制器,由于其先進的指令集以及單時鐘周期指令執(zhí)行時間,ATmega16吞吐率高達1MIPS/MHz,減緩了系統(tǒng)在功耗與處理速度之間的矛盾。端口A為A/D轉換器的模擬輸入端,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為8位雙向I/O端口,具有可編程的內部上拉電阻。XTALA1 為反向震蕩放大器與片內時鐘操作電路輸入端,XTALA2為反向震蕩放大器的輸出端,除此之外還可實現AD轉換、PWM驅動電路橋的附加功能。穩(wěn)定功率主硬件電路如圖3所示。
VD1至VD5為功能指示發(fā)光二極管,依次為前30min,3MW、4MW、5MW、30~60min照射指示燈,S1、 S2 、S3、 S4為功能按鍵開關,蜂鳴器用作照射結束報警,VT1為開關, 采用德州生產的TPS76333穩(wěn)壓電路,選用高精度、低功耗的CA358集成放大器與VT2一起形成功率反饋電路,保證電路穩(wěn)定功率輸出,通過調節(jié)R9、R10、R11滑動變阻器的電阻值來控制輸出功率大小。按下S1和S4,實現輸出3mw對人體進行照射,同時VD2發(fā)光二極管亮,按下S3,功率輸出切換為4mw,同時VD3亮,再按下S3,輸出功率切換為5mw,同時VD4亮。30min到,VD1亮,同時蜂鳴。軟件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
1.2智能溫度調節(jié)系統(tǒng)
傳統(tǒng)的激光理療儀對溫度控制采用開環(huán)系統(tǒng)控制,沒有反饋,系統(tǒng)設計簡單。隨著激光發(fā)射器溫度升高,會產生波長飄移以及功率輸出不穩(wěn)定等問題,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9]。本文設計的激光理療儀由開環(huán)溫度采集及閉環(huán)反饋系統(tǒng)組成,有效提高了系統(tǒng)精度,防止溫度升高太大使激光波長產生飄移。Pt100就是0℃金屬,鉑阻值為100Ω,系統(tǒng)穩(wěn)定提供1mA電流,通過檢測兩端電壓變化來識別激光發(fā)射器溫度。溫度采集電路如圖5所示。
由于電流是毫伏級,所以電壓變化很微小,如果不加放大器,信號放大時會產生很大的誤差[10],本系統(tǒng)采用的AD620能把檢測信號放大200倍,以提高系統(tǒng)精度。經過試驗測定,溫度和熱敏電阻兩端電壓呈線性比例約束關系。
TEC—12703具有結構簡單,散熱效果迅速,操作方便的優(yōu)點[11]。設計時緊貼激光發(fā)射器,在TEC兩端加一個較小的電壓,就會實現電流從一端流向另一端,達到一頭冷一頭熱。切換電流方向,就可以由原來的制冷變?yōu)橹茻幔ɑ蛘哂芍茻嶙優(yōu)橹评洌?。制熱、制冷變化的快慢與流過電流的方向和大小有關,傳統(tǒng)的線性控制精度不高,效率低,所以還要設計一個TEC驅動電路實現PWM控制。本設計選用DRV592,最大輸出電流3A。驅動如圖6所示。
2整定PID控制部分
半導體激光器是一個對溫度很敏感的器件,溫度變化會影響輸出波長及使用壽命。隨著溫度變化會出現溫度飄移,所以本文用遺傳PID算法控制TEC驅動電路的PWM波,實現系統(tǒng)穩(wěn)定[12]。
2.1遺傳PID算法應用
本理療儀屬于小功率裝置,同時輸出波長隨溫度升高會出現飄移,需要對溫度精確控制,本文將PID算法與遺傳算法相結合。
PID控制方法很早就應用于生產生產中,傳統(tǒng)的PID傳遞函數如下:
G(s)=Kp+Ki/s+Kd*s(1)
函數由比例(proportional)、積分(Integral)、微分(Differential)3部分組成,Kp、Ki、Kd為對應的比例系數,3個參數互相獨立,仿真結果容易實現,但在實驗過程中,不管怎么調節(jié)其參數,都會產生一定的不足(超調大、積分飽和、響應慢),為此嘗試結合遺傳算法解決此問題。
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一類借鑒生物界的進化規(guī)律(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遺傳機制)演化而來的隨機化搜索方法。首先隨機產生一組潛在的解,該解稱為“染色體”,解的特定集合稱為“種群”,解中的變量稱為“基因”。然后采用生物進化的過程(如染色體交叉、變異、淘汰等)對個體不斷篩選,最后達到最優(yōu)解,解決實際問題。
激光器一般工作在20℃左右,所以將標準溫度設置為20℃,本文目標使其溫差不超過2℃。將測量的溫度Tn與設定溫度T(20℃)之差作為新的函數輸入,公式如下:
U=Kp(Tn-T)+∑Ki(Ti-T)+Kd(Tn-Tn-1)(2)
軟件系統(tǒng)流程如圖7所示。
首先讀取初始溫度T0,當測量溫度Tn小于設定溫度T-2℃時,系統(tǒng)通過單片機控制PWM波占空比輸出,使TEC制冷;如果設定溫度T小于測量溫度Tn,就運用遺傳算法整定PID參數,利用整定結果調整制冷端口PWM波占空比輸出,循環(huán)讀取溫度,不斷進行調整。
2.2溫度仿真
運用MATLAB進行仿真,從圖8可以看出,用遺傳算法整定后的PID溫度控制系統(tǒng)響應速度快、超調小,能夠迅速達到設定溫度。仿真結果及性能指標如圖8、表1所示。
3結語
本文基于遺傳PID算法控制PWM輸出,精確控制TEC制冷加熱,防止溫度過高導致波長飄移,控制精度高達0.5℃,滿足實際需求。
設計的激光治療儀體積小,重量輕,不僅適合醫(yī)院使用,用戶還可隨身攜帶,安全性好,操作方便且省電,應用前景良好。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李茜.半導體激光器溫度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0:1921.
[2]范淑敏.遺傳算法在PID控制中的應用[D].北京:北方工業(yè)大學,2007:91.
[3]汪瑜.半導體激光器熱特性分析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09:1617.
[4]李海濤,屈學民,楊繼慶,等.生物醫(yī)學電子學研究現狀[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6,27(9):161162.
[5]Y J WONG,C W HSU,C C YANG.Characteristics of a dualwavelength semiconductor laser near 1550nm[J].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1999,11(2):173174.
[6]陳軍,張認成,丘華蘭,等.半導體激光器穩(wěn)恒功率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J].華僑大學學報,2009,30(6):619622.
[7]丁友林,蔡舒平,董利科.基于 DSP 的高精度半導體激光器溫度測控系統(tǒng)[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10(3):5558.
[8]周瑜,丁永奎,倪文俊,等.半導體激光器的高精度溫控儀[J].量子電子學報,2003,20(4):431434.
[9]陳輝,高紅,張云剛,等.半導體激光器的發(fā)展及其在激光光譜學中的應用[J].哈爾濱師范大學學報,2005,21(1):4043.
[10]董翠霞.中小功率半導體激光器脈沖驅動電源的研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1521.
[11]陳國相.基于單片機的半導體激光器溫度控制系統(tǒng)[D].天津:天津工業(yè)大學,2007.
[12]肖珊.基于PID控制的半導體激光器溫度控制系統(tǒng)設計[J].激光,2015(6):3638.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杜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