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樂
1月9日,當當在其舉辦的“2017當當出版物供應商大會”上正式宣布,將鋪設1 000家實體書店,并專注于做品質閱讀,重塑供應商關系。這也是當當自2016年私有化以后的首次高調發(fā)聲,而這個策略調整似乎與此前的“綜合電商”定位并不相同。
近年來,當當?shù)膭幼鬟€真不少。從一開始的賣日用百貨和服裝,到退市,再到回歸圖書零售市場。直到最近,當當又舉辦了“2017當當出版物供應商大會”,喊出了“2017有幾十億銷售額等著,你們有信心嗎”的口號。而這一系列“熱鬧”的背后,別人卻無法忽視在短短7年的時間里,當當已經從市場份額超過40%的電商“一哥”,變成了只有1.4%市場份額的“小弟”。這時候,沒有了報表壓力的當當似乎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這幾年的百貨化轉型策略是失敗的,消費者對于當當?shù)挠∠笠琅f是停留在“當當是賣書的”上面—而現(xiàn)在當當依舊是中國最大的圖書零售平臺。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繼續(xù)好好賣書,在這個領域做老大呢?
那么,為什么當當要發(fā)力線下書店呢?原因很簡單:隨著閱讀的移動化和碎片化,現(xiàn)在圖書市場越來越難做,2011年網上售點零售市產規(guī)模同比增長80%,到了2015年同比增長就只有33.21%了。所以近兩年當當一直在圍繞著圖書市場做延伸,開展電子書、網絡文學和當當影業(yè)等業(yè)務,而實體書,不過是當當?shù)钠渲幸粋€發(fā)力領域而已。
另外,和線上圖書零售不同,線下書店雖然運營成本比較高,但是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能夠快速塑造當當?shù)钠放菩蜗蟆1热缣岬叫氯A書店,人們的印象首先就是老資格的綜合性書店,其中出售的書都有相當?shù)臋嗤裕秉c是老氣沉沉。而西西弗書店則是年輕有余,沉穩(wěn)不足。當當想要給外界樹立一個怎樣的形象?如何能抓住怎樣的核心用戶群,并最終把這個形象反饋到線上圖書零售中去?這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除了線下書店之外,當當還表示“我們還會調整組織架構,擴大運營部門權限,強化自媒體等,例如做圖書行業(yè)的豆瓣和知乎。”具體來說,當當并不打算另做一個圖書APP,而是在《當當》和《當當讀書》這兩款APP中增加“問答”和“社區(qū)”的功能。很顯然,當當是要打入社交市場中,做圖書界的話題領袖,甚至以此左右諸多圖書乃至出版社的生殺大權。
當當?shù)囊靶暮艽螅侵袊鴪D書市場的利潤很薄,一旦當當要實現(xiàn)承諾,線上線下同價銷售,那么難免進一步攤薄了利潤,甚至出現(xiàn)“線上補貼線下”的情況。所以是當當先被線下實體書店拖垮,還是以“線上零售+線上問答”模式掌握了話語權,讓當當更有底氣?這一切恐怕誰都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