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心懷感恩,一路追夢
我,一名80后的小學語文教師。樂觀開朗、陽光自信,愛語文、愛旅行、愛生活。從教18年,從站穩(wěn)三尺講臺到初具教學特色,感恩一路伴我成長的導師、親人和朋友,還有我親愛的孩子們。我一直覺得教學就像一面鼓,一面是單純的愛,另一面是智慧。只有喜歡教學,喜歡學生,我們才能愛得單純;只有不斷地學習創(chuàng)新,我們才能愛得智慧。多年來我堅持低段教學,近五年連續(xù)教了三個一年級,我追求“情理并重,言意兼得”的智趣課堂,潛心繪本閱讀研究,帶著學生讀繪本、寫故事,讓每一個學生都愛上繪本,愛上閱讀。在語文教學之路上,心懷感恩,努力追夢,成為學生喜歡的“故事
老師”。
小荷才露尖尖角
時光回溯到1996年的那個初夏,我的中考成績出來了。我考了513分,比重點高中分數線低3分。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報考師范學校。當年9月,我進入了浙江省海寧師范。
1999年8月,我通過面試進入了同福中心小學,對6年后能回到自己的母校任教,我心滿意足,這里有我熟悉的老師,有我熟悉的校園,一切都是那么親切。校領導為我安排了認真負責的胡新仙老師當我?guī)煾?,讓我跟著她一起教一年級。初為人師的我,對那些一年級懵懂的小娃娃真是沒轍兒,每天被他們搞得筋疲力盡。胡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帶好班級,如何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我勤學好問,肯吃苦,樂做事,一學期下來班級管理井井有條。第二個學期,我在區(qū)里上了一堂公開課《水的脾氣》,當時還沒有多媒體,教具都是自己做,投影片都是自己手繪。經過反復試教,對著鏡子自我演說,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第一次公開課就獲得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2001年11月,我要代表學校參加市青年教師評優(yōu)課比賽,這對于一位農村學校的青年教師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記得我當時抽到的課文是《啄木鳥和大樹》。這是一個童話故事,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認真鉆研教材,制作啄木鳥和大樹的頭飾,課堂上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氛圍,引導學生角色對話,認字讀詞學文。沒想到在近20位選手的競爭中,我意外獲得了一等獎(僅3名)。這次賽課的成功對我來說是個極大的鼓舞,自此我深深地愛上了小學語文教學。
在農村的三年教學,除了帶好班、上好課,我還嘗試著寫論文、搞課題。我的第一個課題“讀悟結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于2002年6月被列為桐鄉(xiāng)市市級課題。那幾年,我還參加了漢語言文學的自學考試,每學期修2~3門,利用業(yè)余和周末的時間給自己充電,遨游于書海之中。因為喜歡文學,從小也喜歡寫,所以每次的考試我都能輕松通過。我在調離母校前,順利拿到了漢語言文學的專科文憑。
梅花香自苦寒來
2002年,我調入了市區(qū)的鳳鳴小學,至此開啟了我教學生涯的嶄新旅程。在這里遇到了我人生的第二位導師——周施清校長。能拜得這樣一位導師,很是榮幸。我也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工作,好好學習。
那年,我接了一個一年級班。一年級的學生喜歡聽故事,我就想著法兒給他們講故事。那時候訂閱的報紙雜志幫了我大忙,我總是找出學生喜歡聽的內容讀給他們聽。聽得多了,他們也產生了寫話的欲望,在學完拼音后,我就引導學生寫句子,他們寫出來的東西總是充滿靈性。在引領學生閱讀、寫話的路上,我嘗到了甜頭,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我想盡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寫話的情境,帶他們吹泡泡,帶他們追樹葉,種向日葵,養(yǎng)小動物,引導他們觀察、表達、記錄,為他們辦班報,辦個人展覽。這樣持續(xù)一段時間后,一大批寫作小明星誕生了。
在帶好班級的同時,我也不忘發(fā)展自己的業(yè)務,從初入鳳鳴小學第一節(jié)校級公開課《小蝌蚪找媽媽》到“南湖之春”展示課《媽媽的賬單》;從校級課題“讀悟結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到嘉興市規(guī)劃課題“‘對話型閱讀教學的研究”;從一名普通的語文老師到學校的教科室主任,我一路前進,追求完美,發(fā)展個性。
2010年4月20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那一天我登上了“南湖之春”的舞臺,這是多少嘉興小語老師夢寐以求的。我執(zhí)教的是三年級的略讀課文《媽媽的賬單》。當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已經成立,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在金劍輝總校長的引領下,集團內各語文團隊的老師共同幫我磨課。記得那天在振東小學試教,金校長坐在下面聽課,聽著聽著他便站了起來,親自示范給我看。嘉興教研員李進老師和劉晶老師也來校指導。那次,溫文爾雅的劉晶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說:“略讀課文的教學一定要抓住文本特點,做到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突出對語言文字的訓練?!焙髞碚Z文教研員馮海方老師又帶著我到各校磨了好幾次課,幫我錘煉課堂語言,幫我設計板書,他還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抓住文中的語言訓練點開展讀寫遷移。在近十次的磨課中,我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于是“以‘課例為載體的略讀課文教學研究”這一嘉興市規(guī)劃課題得以立項。正因為有這么多導師、同事的熱忱幫助,才成就了我“南湖之春”的精彩綻放。
在鳳鳴小學的10年,我一邊帶班上課,一邊搞教學研究,從“讀悟結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到“對話型閱讀教學”,再到后來的“課堂理答行為的研究”“以‘課例為載體的略讀課文教學研究”等一項項市級以上課題,都承載著我對語文教學的思考。那10年,我在各級各類省級雜志上發(fā)表了四五十篇教學案例及論文,每次從信箱里拿到學生發(fā)表的文章及自己發(fā)表的論文樣刊時,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樣甜。“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那10年我勤奮好學,努力追夢,不負自己的青春歲月。
映日荷花別樣紅
2012年8月,集團旗下第五張名片“國際春暉”創(chuàng)辦,我有幸成為這所學校的“元老”,當年進春暉一共18名老師,個個能吃苦,肯干活。那一年,學校一共就招了6個一年級班,190多名學生。為了讓學生的啟蒙學習變得輕松好玩,盡快愛上閱讀,我開始研究繪本。繪本文字簡潔,畫面精美,形式有趣,想象奇特,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讀物。憑著家里好幾百本的繪本收藏,我開始給學生講故事。每天午飯后,我用甜甜的嗓音,配上清新的音樂,引領學生進入故事的世界,與他們一起朗讀、討論、猜測、想象……每每這時,學生是最享受、最快樂的。
漸漸地,我覺得僅僅給學生讀繪本是不夠的,經過反復醞釀,就有了“‘讀說寫一體的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研究”這一課題。我嘗試把繪本閱讀與語文教材有機整合,精選優(yōu)秀繪本資源,構建繪本讀寫校本教材。通過教師導讀激發(fā)閱讀興趣,指導學生在讀中說演,讀中學寫,全面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2012年這項課題被列為嘉興市規(guī)劃課題,2014年又被列為浙江省教研課題。為了讓全校老師共享優(yōu)秀繪本資源,我根據語文教材主題精選了相關優(yōu)秀繪本,掃描成電子繪本,并組織骨干教師一起編寫了《悅動繪本 快樂讀寫》校本教材,錄制了繪本微課。于是,在我的帶領下,全校語文老師一起讀繪本、講繪本、研繪本。幾年下來,我們通過繪本閱讀把學生帶入了童話般美好的世界,讓他們愛上閱讀,愛上語文,開啟探索與發(fā)現之旅?!袄L本閱讀”也成了春暉小學的一張名片。
2014年9月的一天,我被推薦為省小學語文低年級研究中心委員。11月,省小學語文低年級研究中心組第一次會議在西子湖畔舉行,這一次非常驚喜,我在會上遇見了慕名已久的茹茉莉老師。有緣與茹老師相識,并通過培訓、會議、聊天走近她,幸運之至。2015年我還成了其名師網絡工作室的成員。在茹老師的幫助下,我第一次登上了省級展示的舞臺,參加了省教育廳組織的“百人千場”送教磐安活動。那次我為山區(qū)的學生帶去了繪本《彩虹色的花》,課堂上的深情朗讀,感人的畫面,有效的互動,精彩的創(chuàng)編贏得聽課老師的贊譽。課后茹老師肯定了我繪本閱讀研究中取得的成績,也對我這堂繪本課做了精準的點評,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后來,通過線上線下多次活動,我從茹老師身上看到了一位特級教師的高尚品格,她為人真誠、業(yè)務精湛、樂于助人……她的智趣課堂更是我孜孜以求的。2017年工作室兩年業(yè)務考核,我被評為省級名師網絡工作室第一期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
2016年9月,我成為浙派名師培養(yǎng)對象,有幸?guī)煆耐舫苯淌冢蛠碜哉憬鞯?0多位名師一起研學、一起成長。汪教授的嚴格是出了名的,第一次被他點名做教學播報,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播報中的問題,甚至連課件里的一個錯誤標點都被他揪了出來。每天晚上還要上夜課,完成教授布置的各項作業(yè),還會臨時被點名評課,評講座,十幾天下來我瘦了一圈。第一次培訓他還給我們留了作業(yè)——《對韻歌》文本解讀。我熬了兩個晚上完成作業(yè),沒想到這篇文章后來馬上就發(fā)表在了《語文知識》上。此時,我才恍然大悟教授的良苦用心。
幾年來,我取得了高級教師職稱,先后被推薦為浙江省浙派名師培養(yǎng)對象、省網絡學科帶頭人、省教改之星、教壇新秀、科研標兵、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市優(yōu)秀教師,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感恩一路伴我成長的導師、同伴。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始終執(zhí)著小語,愿做一個有夢想、有追求、有思想、有情懷的語文老師。
低段閱讀教學中
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幾點嘗試
“核心素養(yǎng)”是目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崔巒先生說:“小學語文學科素養(yǎng)涵蓋五個方面,一是人格雛形的培養(yǎng);二是夯實聽、說、讀、寫、書(指書寫)的基礎;三是提升閱讀素養(yǎng);四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五是增加文化積淀,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蓖舫苯淌谡f:“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簡言之為‘態(tài)度素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苯陙?,筆者一直任教于小學低年級,觀照語文核心素養(yǎng),追尋“情理交融”的智趣課堂,本文結合具體課例談談核心素養(yǎng)在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落實。
一、依課標趣教,態(tài)度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汪潮教授在《小學語文教學2017年發(fā)展趨勢分析研究》一文中指出:“用簡單的公式表述:素養(yǎng)=(知識+能力)×態(tài)度?!畱B(tài)度是一個關鍵變量,這說明‘態(tài)度在核心素養(yǎng)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生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倍鴳B(tài)度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小學低年級。作為母語教學,自然承擔著主要的任務。根據年段目標,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要使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感受、訓練、評價和內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優(yōu)良的語文學習態(tài)度和語文學習情懷。如:專心聽講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與人合作的習慣,語文學習方法的掌握等。而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這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上循序漸進地滲透與培養(yǎng)。
1.童趣語言吸引學生專心聽講
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老師,首先要有一顆童心,課堂理答要有童趣。六七歲的兒童,他們只有在充滿趣味的情境里,教師童心童語的引導下,才會充滿興趣,專注于課堂,認真聽講。課始,教師可以通過猜謎語、講故事、看圖畫等方法導入,吸引學生;課中,教師要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持續(xù)專心聽講,如“我看到這個小朋友的小眼睛一直亮亮的,會聽的學生是最聰明的!”。茹茉莉老師在執(zhí)教《識字七》一課時,妙用“點贊”,讓學生自始至終樂在其中,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上課前,茹老師用“點贊”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她笑瞇瞇地對學生說:“小朋友們,今天咱們是第一次見面,老師就要給你們點贊,一贊老師說話時你們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看著我;二贊你們的坐姿端端正正;現在我又忍不住要給你們點個贊,贊你們的耳朵——專心聽?!睂W生一聽坐得更端正,眼睛都牢牢地盯著老師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茹老師上課前的點贊讓每個學生如沐春風,如淋甘露。
2.童心符號指引學生合作
學習
低年級閱讀教學課堂上,有時也需要開展合作學習,可以讓同桌合作讀課文,表演文中的角色;也可以讓學生合作認字、讀詞;還可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理解內容,交流看法。而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有效合作學習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對于低年級學生合作任務的提出,首先要生動形象,讓學生一看一聽便懂;其次要注重合作過程的有序開展。茹茉莉老師在《識字七》一課中設計的“合作學習”童心符號就值得我們學習,在初讀課文后,茹老師引導學生同桌合作認讀9個生字。并提出了三個要求:“會表揚、會幫助、會說謝謝?!笨此坪喓唵螁蔚娜齻€動作,卻告訴了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與他人共同提高。
3.因字而異指導學生認真書寫
寫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認真書寫的習慣包括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還包括學生自主“讀字”“寫字”的習慣。教師可以利用兒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剛開始時可以每次寫字前念一念:“拿起筆,寫字啦,頭正肩平腳著地,一寸一尺與一拳,平心靜氣來寫字?!睘榱伺囵B(yǎng)學生自主書寫的習慣,每次寫字前要引導學生先“讀字”,一讀字的間架結構,二讀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據不同生字的特點,進行分層指導,簡單的字可以讓學生自主書寫;同一類型的字(如同樣是左窄右寬的字)就可以統(tǒng)一指導,發(fā)現規(guī)律;比較特殊的字教師重點指導,可以滲透字理或者在田字格中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幫助學生書寫。如在指導《雪地里的小畫家》中“幾”“用”的書寫時,教師在田字格中增加圖1中的符號,提醒學生把字寫漂亮。
二、因文體智導,促語言素養(yǎng)的培育
語言素養(yǎng)包括語言知識(字、詞、句、段、篇)和語言能力(聽、說、讀、寫、書),有內容和形式之分,數量和質量之別?!罢Z言素養(yǎng)”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關鍵素養(yǎng)”。汪潮教授說:“要有效地構建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一體兩翼體系:語言是體,情感和思維是兩翼。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和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在低年級閱讀課中,教師要根據不同文體的特征,確定訓練的重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落實對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達到情趣與理趣兼得的效果。此處,以《青蛙寫詩》教學為例。
1.多元識字,情趣盎然
學生的識字數量不一,所以對于字詞的教學我們老師不能一刀切,而是要關注學生的識字起點,采用多種識字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在《青蛙寫詩》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們結合課題認識了“寫、詩”兩個字,又集中出示“點、要、過、給、當、串、以、成”等字,鼓勵學生自主識記,分享識字方法。教師重點指導“串”字,出示其字源,并讓學生嘗試說出帶有量詞“串”的一系列詞組。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通過青蛙跳到荷葉上的游戲情景復習學過的生字,隨文認識 “逗號、句號、省略號”等詞語。生字教學還要注意的一點是不僅要讀準音,還要認清形,明白義。當然,在教學時可以分步進行,比如集中識字時重點糾正讀音,認清字形。在理解課文時,結合詞語、句子,在具體的語境中明白字義。
2.入情入境,理解語言
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文本營造的特定氛圍,能幫助學生較快地理解文本、讀懂故事、理解人物、習得語言。《青蛙寫詩》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作者用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麗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擬人化,并把它們想象成逗號、句號和省略號,從而組合成了一首生動有趣的小詩。教學時,要注意課文情境的營造,讓學生走進文本,轉化角色,在文本情境中學習詩歌,認識標點。首先,出示第2~4自然段,圈畫文本中小蝌蚪、水泡泡、水珠說的話,在朗讀它們的話中,通過追問、想象,建立起逗號、句號、省略號與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之間在形態(tài)上的相似點,并在田字格中范寫逗號和句號,規(guī)范標點的書寫。其次,引導學生借助物象特點在讀中感知標點的停頓規(guī)律。剛開始,學生會以同樣的標準把握逗號、句號和省略號的停頓。這個時候,教師巧妙地利用物象的形態(tài)特點引導學生朗讀:“小蝌蚪剛學會游泳,沒那么快呀!”這樣,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到不同標點符號的停頓是不同的,為課標第二學段“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打下了基礎。
3.情韻朗讀,積累語言
情韻朗讀是讀者從領悟文本獲得主觀體驗,到因聲求氣、聲情合一的朗讀表達,最后在形成生理激活的同時完成感情信息傳遞,從而使讀者、聽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的一種朗讀模式。簡言之,就是一種聲情并茂、帶有主觀情感的朗讀?!肚嗤軐懺姟芬晃恼Z言優(yōu)美,值得品讀積累。如,在第一課時中可積累 “淅瀝瀝、沙啦啦”等擬聲詞。同時通過朗讀,理解感嘆語氣的豐富內涵。例如,品讀“青蛙說:‘我要寫詩啦!”體會青蛙當時高興激動的心情。當學生多次誦讀了小詩,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用一句話來夸夸“青蛙詩人”,并對學生的優(yōu)良表現給予充分的表揚。這樣,當需要表達快樂、急切、夸獎等情況時,學生自然可以用感嘆號來表達。在第二課時中通過表演朗讀實現對美好意境的積累。課文圖文并茂,意境雋永:瞧瞧青蛙的眼神、姿態(tài)、動作,把青蛙的詩讀得繪聲繪色,讀出自豪與滿足。其次,通過朗讀積累美好的人文情愫。詩中的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向往美、追求美,文中體現的互幫互助的人文光輝將照亮學生的精神世界。
三、以學生為本,育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
汪潮教授指出:“語文課程和教學中的文化無處不在,而且博大精深。所以,要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的意識和文化自信的良好品質?!睂W生的文化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文文化的意識、語文文化的理解和語文文化的傳承。低年級的學生認識比較淺顯,以形象思維為主,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呢?筆者在執(zhí)教《對韻歌》一課時,從漢字的字理滲透、課文插圖的運用、對子的文化傳承等方面做了嘗試。
1.滲透字理,感受漢字文化
中國的漢字本身就是一幅畫,了解漢字的字理并不是枯燥的文字講解,而是要把漢字的字理知識與漢字字形、精美的圖形結合起來理解,從而感受漢字背后蘊含著的故事與文化?!秾嵏琛分小跋x”是最具文化特征的,在教學這個字時,筆者先出示“蟲”字的甲骨文,讓學生邊觀察邊旁白:這個“蟲”字可有意思了,古時候的“蟲”字像一條頭尖身長的蛇。到了金文,在蛇的頭部加了兩點,表示偽裝有兩個大眼睛的眼鏡蛇。古時候把老虎叫作大蟲,把蛇叫作長蟲,魚叫水蟲,人叫裸蟲?,F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蟲呢,愛讀書的叫——書蟲,愛上網的叫——網蟲,愛偷懶的叫——懶蟲?!跋x”字教學時從古人造字說起,引出了不同的
“蟲”,再聯(lián)系生活,引出懶蟲、書蟲,課堂充滿情趣與濃濃的文化味兒。
2.利用插圖,感受文化氣息
低年級學生對圖畫、圖像等信息比較敏感,易接受。統(tǒng)編本教材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插圖優(yōu)美,水墨畫法,色彩柔美,充滿濃厚的文化與生活氣息。為此,在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說話、想象、理解內容,練習表達?!秾嵏琛分械牟鍒D就是一幅山清水秀、桃紅柳綠的山水水墨畫。遠處有連綿不絕的群山,山澗云霧繚繞,一道瀑布傾瀉而下,仿佛還能聽到那嘩嘩的水流聲。近處,幾株柳樹在風的撫摸下甩起了長長的辮子。身邊的幾株桃樹,開滿了粉紅的桃花,桃紅柳綠相映成趣。我們仿佛還聽到了樹上傳來了“嘰嘰喳喳”鳥兒的叫聲,幾條小蟲躲在柳樹葉間靜靜地欣賞著這一派生機勃勃的美景。配著這樣的畫面說話、想象、朗讀,豈不是一種美的熏陶、文化的浸潤?
3.讀懂文本,進行文化傳承
統(tǒng)編本教材的課文篇篇文質兼美,意蘊豐富。學習課文、讀懂課文、習得語言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升華,使國內外優(yōu)秀的文化得到傳承,這也正是“智趣課堂”的最終追求。《對韻歌》的前身就是出自《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對子是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文學,本篇韻文從單子對到雙子對,聲韻協(xié)調,朗朗上口,讀著讀著眼前仿佛就呈現了一幅極具中國古典韻味的山水畫。教學時通過教師范讀、拍手讀、男女對讀、不同音樂的配樂讀等,讀懂對子的特點,感受對子的音律美、節(jié)奏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綜上所述,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建構以“兒童為本”“情理交融”的低段語文智趣課堂,是當下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必然追求。也就是說,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應該依據年段目標,文體特征,學生學習認知及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形成語文素養(yǎng)(態(tài)度素養(yǎng)、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文化素養(yǎng)等),以趣啟智,以智激趣,情理交融,智趣飛揚。
(作者單位:浙江桐鄉(xiāng)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春暉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