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輝
7-ELEVEn標識中最后一個小寫的n,并沒有特殊的含義,只是為了視覺上的好看。7-ELEVEn能贏不是靠套路,只是無限地貼近消費者。
1974年5月15日,鈴木敏文和自己開了一個賭局,賭的是能否“實現大型商店和小型零售店的共存共榮”和能否“激活既有零售店”。
這一天是日本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豐州店開業(yè)的日子,這之前他一直在伊藤洋華堂工作,20世紀60年代正是大型超市的繁榮期,面對“大者為佳”的普遍觀念,鈴木敏文的理解是“經營在于方式方法,核心因素是產品的品質和服務的內容,與店鋪的直接大小并無直接聯(lián)系?!?/p>
這種經營思維是否正確,鈴木文敏也一邊又一遍地自我拷問,直到1971年,他在美國考察期間,無意中看到了一家由數字“7”和字母“Eleven”構成標識的小店鋪,他意識到驗證自己商業(yè)思想的時候到了。
鈴木敏文并不是7-ELEVEn便利店的創(chuàng)造者,但他是7-ELEVEn稱霸世界便利店行業(yè)的締造者。這個賭局的結果已經無需多談,2016年在日本主要零售業(yè)態(tài)銷售額統(tǒng)計中,7一ELEVEn以2677億居首,排在第二位的是全家便利店,但是從營業(yè)利潤看,7-ELEVEn的利潤幾乎是排名第二到第四位的3家連鎖店的利潤額總一倍還要多。
2017年的中國便利店大會上,7-ELEVEn中國區(qū)負責人內田慎治分享了“7-ELEVEn 7萬家門店背后的秘密”,這應該是7-ELEVEn第一次如此高調地展示自我,他認為7-ELEVEn的成功主要有三個因素:第一是發(fā)展特許加盟,明確責任,提高效率;第二是發(fā)展高密度集中開店戰(zhàn)略;第三點是貫徹對品質的追求。業(yè)界認為內田幾乎把“know-how”的秘密都講了出來,“know-how”這是便利店行業(yè)內涉及商品品種結構、便利服務、食品比例等諸多內容的統(tǒng)稱,簡單理解就是說自己是如何做的。
這些所謂的商業(yè)秘密在鈴木敏文《零售的哲學》一書中早已拆封,只不過商業(yè)上的方法論永遠代替不了商業(yè)精神的一以貫之。整部7-ELEVEn經營史就是如何貫徹自己商業(yè)思想的過程。
當年,籌備日本第一家便利店的時候,有人建議第一家店不管從增加品牌效應還是增加從業(yè)經驗角度講都應該由公司直營,林木敏文否決了這個想法,他堅持便利店是小型零售體與大型零售店共存的有效解決方案,應該讓更多的小零售業(yè)主參與進來,直到現在,7-ELEVEn在全世界范圍內已擁有62000多家店鋪,依然是以特許加盟和委托加盟的經營方式為主。
對于加盟,7-ELEVEn有著詳細的加盟細則和權責說明,店鋪開發(fā)部部長三澤雅彥也曾就7-ELEVEn的加盟措施、選址步驟和操作步驟有過全面的介紹,每一步都是要提升店鋪的效率。
在以售賣鮮食為主的便利店,偶爾也會聽到出售過期食品的消息,就是店加盟商或者店長缺少責任,而這樣的事情上在7-ELEVEn鮮有發(fā)生,首先是7-ELEVEn本身的供應鏈體系完備,能夠精準地計算出每家店缺貨和配送的實際情況,更主要的是對于責任的把控已經滲入到管理的心髓,成功的企業(yè)并不在于管理的條款多么完備,執(zhí)行多么精細,而在于能夠將企業(yè)的精神在每一個參與者身上根植。
日本家庭的習慣,家里很少儲存大量的鮮食材料,因此,便利店就成為了日本家庭的冰箱,能夠保證隨時采買。落腳點在于著眼點的不同,中國最近很火的盒馬鮮生也要將自身打造成消費者家里的冰箱,這是非常有效率的市場定位,但是主要問題是,經營者有責任保證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和品質,“冰箱”保鮮不在于是否斷電而在于經營者的責任心是否斷線。
7-ELEVEn在整個管理體系中并沒有設立督導,督導源于美國,職能是檢查各加盟店是否按照總部規(guī)則運作。而總部內最重要的會議之一就是“區(qū)域顧問會議”顧問的核心職能就是幫助店鋪提升業(yè)績,雖然每次召集2000多顧問開會并非易事切時間效率并不高,但是在7-ELEVEn看來,提升每一家店鋪的業(yè)績是自己的責任,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是每一家店鋪的責任,責任的履行不在于監(jiān)督而在于企業(yè)精神的自然釋放,這也許是7-ELEVEn最核心的商業(yè)秘密,只可以被塑造不可以被復制。
便利店與大型零售店競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生產效率,第一個動作7-ELEVEn實行24小時經營。
便利店屬于低坪數、高回轉率和高毛利率的零售體態(tài),在有限的空間內,獲取更高的銷售額,需要商品和顧客購買雙項效率的提升,在7-ELEVEn商品結構中,前三類是食品、酒類和糖果,其中食品占了47%。
為了提升效率,7-ELEVEn在產品上提出兩個措施,一是精細化延伸產品,提升品質;二是針對目標顧客主打產品。與日本稍有區(qū)別,中國的7-ELEVEn便利店更愿意分布在商業(yè)辦公區(qū)周邊,針對年輕人特別是公司白領午餐以及消費習慣,推出更適合市場的產品。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是7-ELEVEn永恒的主題。
2013年,7-ELEVEn在日本的四國地區(qū)開設了第一家便利店,此時距離7-ELEVEn在日本的首店已過去近40年。
7-ELEVEn最成功的開店邏輯就是密集型開店,用大量的店鋪填滿一個街區(qū)或者一個社區(qū),這是鈴木敏文一直堅持的原則。
事實上此舉真正促進了7-ELEVEn成長的效率,縱觀7-ELEVEn發(fā)展史,密集開店策略可看做兩條層面的演化,其一,提高了品牌效應,進而提升客戶對于7-ELEVEn的認知度有口碑,再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于便利店的信任度,促進消費意愿,培養(yǎng)了消費習慣。從生產的角度看,密集型開店提升物流和配送的效率,提高了7-ELEVEn合作伙伴的參與度和推廣效率。
有一種說法,世界上只有兩家便利店,一個是7-ELEVEn,另一個是其他。與其說是市場在從產業(yè)規(guī)?;蛘哂芰ι蠈?-ELEVEn的肯定,倒不如說是密集型開店讓市場對7-ELEVEn就是便利店的認知。
2013年,此時四國地區(qū)已經擁有不同品牌的便利店1000多家,有媒體報道這個地區(qū)便利店已經飽和,7一ELEVEn的進入無法產生新的業(yè)績提升。7-ELEVEn并不這么認為,從一開始7-ELEVEn就不認為友商是自己的競爭對手。也從不認為某一個地區(qū)大量便利店的存在會影響到自身的生存,它們反而認為大量的便利店會更好地培養(yǎng)區(qū)域客戶的消費持續(xù)和消費習慣的養(yǎng)成。
2004年,7-ELEVEn進入中國市場,經過十三年的發(fā)展,也只在北京、上海、青島等六個城市發(fā)展,店面數近600家。
“只要產品的品質精湛,無論到哪里都可以暢銷?!碑斈陝?chuàng)業(yè)期間,鈴木敏文堅持的原則成就了7-ELEVEn的性格,比起使用出奇制勝的營銷手段,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品質這種笨辦法保證了7-ELEVEn對于市場的把控力。
7-ELEVEn對于品質的控制到了瘋狂的地步,坊間也流傳著不少7-ELEVEn關于品質的故事。鮮食永遠是7-ELEVEn最受歡迎的商品,在保證食物色香味以及安全和品質方面,7-ELEVEn有著完成的標準。7-ELEVEn商品部部長和田曉曾就西紅柿炒雞蛋這一款產品做過詳細的介紹,這是家庭中最常見的一道菜,7-ELEVEn一直秉承一個理念就是做出家里的味道,生產工廠可能是追求成本的高效,每次生產的時候,包括炒菜的量、火候或者調味等環(huán)節(jié)影響了最后菜品的品質,7-ELEVEn為此找來高級料理師做指導,經過無數次試驗和數據分析,最終改良了制作之間和火候控制。得到了高品質的商品。
從細微的一道菜的品質把控折射出7-ELEVEn對于品質極其嚴謹的態(tài)度,這一點值得所有的便利店或者生產企業(yè)學習。
如眾所知,7-ELEVEn的很多商品屬于自有品牌,這是利潤的保證,這些自有品牌在7-ELEVEn內部成為7-Premium,已經超過1700個食品種類,2800多個產品品類。為了適應市場要求,7-ELEVEn又建立了更高端的產品7-Gold。
雪肌粹就是7-ELEVEn的自有品牌,和日本高絲合作生產,在中國消費者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這款產品已經進入中國市場,有了世界知名品牌商做背書,通過產品的品牌和品質,可以看出來,7-ELEVEn希望在中國謀求更長遠低發(fā)展。
“從不打價格戰(zhàn),而是堅持價格以上的價值。”實際上,7-ELEVEn體系就是一個品質的打造工程,不僅在店鋪的拓展上7-ELEVEn采用加盟的方式,在生產工廠上,7-ELEvEn更喜歡采用合作的戰(zhàn)略。由此可見。7-ELEVEn采用的是完全輕資產化的發(fā)展路徑。1979年7-ELEVEn和日本食品等廠商成立的NDF(日本鮮食聯(lián)合會)只為7-ELEVEn提供產品。從源頭的控制,7-Eleven順利解決了食品安全、放心和標準化的問題?,F在看做出“家常菜的味道”讓NDF成員單位都成了美食專家。
7-ELEVEn一直堅持不變的就是不斷變化。
從7-ELEVEn的店員、管理者、供應商都會說一句話就是“為了成長,必須積極應對變化”。這是滲透到每一個7-ELEVEn相關者內心的理念,變與不變實際上說的就是一回事,就是“持續(xù)應對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
鈴木敏文給已經發(fā)展四十多年(從日本第一家店開業(yè)算起)的便利店的定位就是“7-ELEVEn是一家不斷主動做出改變的公司”,一直貫徹的經營宗旨也是“靈活應對變化,貫徹基本方針”。
在7-ELEVEn,“朝令夕改”并不帶有貶義,恰恰是對變化的及時把握和調整。7-ELEVEn長于設計,標準化做的爐火純青,但在其內部有一種說法“世界上沒有兩家相同的便利店”,反應出來的就是每一家店鋪應對不同消費者需求做出的獨特調整,提高定制化效率。難得的就是標準化效率與定制化效率的融合,這一點,7-ELEVEn同樣值得學習。
擁抱變化是創(chuàng)新的靈魂,有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上世紀90年代,7-ELEVEn要成立零售行業(yè)的首家銀行,此舉也遭到了企業(yè)內部和社會層面的反對,但是7-ELEVEn涉足銀行業(yè)并不是有意進入金融體系,而是希望通過在7-ELEVEn店內設置ATM機,更進一步方便顧客,要知道那時候的日本ATM機并非24小時工作。
ATM機的引入確實方便了顧客,同時很多人取錢之后都會在7-ELEVEn內買些東西,這是7-Eleven意外的收獲,而現在看,這個BiE式命名為“Seven~行”對7-ELEVEn來講更加意義重大。
早在十幾年前,7-ELEVEn變積極擁抱互聯(lián)網,并推出了“seven網絡購物”,同時還推出了Seven安心送貨和Seven輕松送貨服務,但是要說明的是,并不是7-ELEVEn的互聯(lián)網轉型,而是根據日本社會老齡化問題,推出了便于老人購物的舉措,核心依然是滿足客戶的需求。
擁抱變化,7-ELEVEn擅長對于人心理的精準把握,“人這種生物只要享受一次便利,就會有更進一步的期待?!?-ELEVEn已進入世界16個國家和地區(qū),鮮食依舊是高毛利的產品,熟悉當地人的飲食偏好就能“稱霸世界”,每個地方的7-ELEVEn都有獨特的屬性,例如開發(fā)中國人喜歡的熱食。
比起龐大而復雜的數據管理或者技術開發(fā),7-ELEVEn對于人本身的理解和研究更具備學習的價值,不管技術如何變化,人類的需求心理不會變化,7-ELEVEn的成功恰恰是對于人性理解和尊重。
雖然7-ELEVEn盈利能力超強,但并不靠營銷的變化和資本的協(xié)助,就像鈴木敏文所說,這一切著眼于“未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