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赤誠 陳星旭 朱琳
摘要:文章闡述了圖片社交行為以及圖片社交產品的概念,初步總結出了圖片社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設計哲學,證明了設計哲學方法論對互聯網產品設計的普遍適用,性。文章以互聯網產品in為例,引入柳貫中先生的設計事理學方法論中的“事”之結構,對產品in進行深度剖析,論證了圖片社交以“情”設計“理”的本質,對于探索圖片社交行為的內在設計規(guī)律以及構建圖片社交產品的設計哲學方法論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圖片社交;設計哲學;設計事理學;互聯網產品
1圖片社交概述
圖片社交,即依托于互聯網,以發(fā)布圖片、分享信息為主要表現形式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的一種社交模式。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度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相對于費解的文字,人們似乎更加傾向于發(fā)布圖片,或配以簡單的文字,直觀而便捷地表達自我,實現與好友之間的高效互動。
數據顯示,中國手機使用人數在2014年突破12.35億,增速首次超過PC端用戶,這意味著社交形式正迎來變局。圖片社交產品,即主打圖片社交功能的互聯網應用。2013年9月,社交巨頭Facebook宣布斥資10億美元收購成立不到三年員工只有13人的Instagram。同時,國內的圖片社交產品也迅速萌發(fā),如nice,in,Camra360等。2014年6月,圖片社交產品in上線,短短一個月內用戶注冊數量就超過百萬,龐大的用戶群體與驚人的活躍量都證明了圖片社交產品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2圖片社交的設計哲學思考
2.1設計哲學概述
哲學是文化積淀與時代精神結合的產物;哲學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主動融合時代思想和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才能保證其旺盛的生命力。19世紀末,德國現代主義大師格羅皮烏斯提出了“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設計哲學;20世紀初,雷蒙·羅維的商業(yè)設計哲學對美國影響甚遠20世紀80年代末,“產品語義學,情感化設計”等哲學理念盛行。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產品設計不再局限于實物,虛擬的應用類產品也需要被設計才能更好地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馬里蘭大學教授本·施耐德曼提出了“界面設計八大黃金法則”,尼爾森針對網頁設計提出了“十大可用性原則”。設計師要立足于時代、以哲學的思想和眼光來思考和看待問題,才可能會誕生偉大的互聯網產品。
2.2圖片社交中的設計哲學
如今,微信好友上百、微博大號泛濫的現象司空見慣,人們的社交信息早已超載。圖片社交作為一種新興的社交方式橫空出世深受用戶喜愛,圖片社交市場的互聯網產品也魚龍混雜。那么,該如何設計人們的圖片社交行為,進而定義圖片社交產品呢?探索圖片社交的設計哲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圖片社交的設計對象是用戶的行為,而不局限于產品本身。圖片社交產品的成功依靠于用戶的精準定位,進而設計用戶的行為。Instagram早期將目標用戶鎖定在攝影愛好者,并與許多《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師合作,他們通過這個平臺發(fā)布自己采訪中拍攝的照片,吸引了大量攝影粉絲的加入,積累了大批優(yōu)質用戶。
(2)圖片社交在設計中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靜態(tài)內容“活”起來。Snow相機是近來異?;鸨囊豢钊の断鄼C軟件,其頭像替換、頭像互換、頭像復制、五官變形等功能讓靜態(tài)的圖片栩栩如生,搞怪十足,用戶還可以為圖片進行生活情境添加。互聯網時代內容始終要擺在第一位,圖片的內容不會過時,只是如何在繁亂的場景中尋找靜態(tài)的亮點。
(3)圖片社交在設計中要避開的問題是直接以原生圖片做社交。到底是先通過社交關系再共享圖片,還是先共享圖片才產生社交關系?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毋庸置疑,國內的原生社交產品在微博、微信、手機QQ的強攻之下很難再找到新的爆點。魔漫相機、臉萌都是模仿Instagram以原生圖片做社交,開始于一夜爆火,漸行于不溫不火。究其原因還是用戶只用這類產品美化圖片,把真正的社交轉移到了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臺之上。
(4)圖片社交的價值體現是雙向的,否則就不可持續(xù)發(fā)展。圖片社交產品在吸引大批粉絲為用戶帶來價值的同時,還要探索出一條合理的盈利模式為自身創(chuàng)造價值,否則就會面臨燒光融資方的錢后產品石沉大海的危局。Nice和in作為國內發(fā)展最為迅猛的圖片社交產品,側重品牌展示,曬品牌、曬搭配,屬于為數不多已經找到盈利模式的社交產品。
圖片社交行為是碎片化信息時代的一個特征現象,該現象的產生說到底是人們渴望展示、渴望分享、渴望交流的情感需求日益凸顯。圖片社交產品滿足了目標用戶的“情”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找到一條合適的商業(yè)模式,也就是“理”,來實現自身的長足發(fā)展。一味地設計“情”,產品會在融資的路上難逃銷聲匿跡的厄運;一味地設計“理”,產品的功利性會讓用戶望而卻步;以“理”設計“情”,也就是把產品的商業(yè)需求擺在用戶需求之前,產品的粉絲紅利過后,用戶會逐漸流失。綜上所述,圖片社交的本質和設計哲學方法論可以說是以“情”設計“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3以互聯網產品in為例論證圖片社交的設計哲學
3.1產品in簡介
產品in是一款基于女性和品牌的時尚品位分享移動端社區(qū),以圖片社交為出發(fā)點,通過達人引領、品牌分享和標簽、貼紙、大頭等多種酷炫玩法,為用戶全方位記錄生活。產品in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用戶數量龐大;第二,目標用戶垂直于女Jl生;第三,為用戶建立基于個人興趣和品牌偏好的社交關系;第四,用戶參與頻次高,并可跨平臺分享。為了深入探討圖片社交的設計哲學,引入設計事理學方法論中的“事”之結構,對產品in進行深度剖析。
3.2產品in的“事”之結構
“事”指在某一特定時空下,人與人或物之間發(fā)生的行為互動或信息交換;在此過程中,人的意識里有一定的“意義”生成,而物發(fā)生了狀態(tài)的“變化”;事的結構包括以下部分:時間、空間、人、物、行為、意義。
3.2.1時間與空間
任何一件事都是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流里才具有確切的意義,“時間流”與“空間場”是事與物存在的兩個維度,是“事”發(fā)生的背景。圖片社交的出現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也催生了一大批圖片社交產品,如產品in。在過去的網絡世界,人們習慣于文字社交;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上傳圖片的成本越來越小,于是出現了圖片社交;未來,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還有可能出現更不一樣的社交方式。圖片社交存在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以移動智能終端為主。產品in提供了各種新奇的濾鏡和好玩的貼紙,用戶可以根據心情隨意創(chuàng)作、分享、交流,并在網絡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或自己喜愛的品牌。
3.2.2人與物
在“事”的結構里,人是核心,既包括有形的人工物,也包括信息、服務等無形的、非物質的人工產品?!耙匀藶楸尽笔侨魏螘r代設計的主旋律。任何設計,看起來是在塑造物,實際上是在塑造人的需求。圖片社交中的人,即圖片社交產品的用戶;圖片社交的物,即作為媒介的圖片社交產品本身,如產品in?;ヂ摼W產品的成功因素之一在于用戶的精準定位。產品in將其目標用戶鎖定為愛美、愛自拍、愛時尚的女性用戶,抓住了當下眾多女性的需求痛點,這也是它一上線就能俘獲眾多女,性粉絲的原因。
3.2.3行為與信息
在“事”的結構里,行為與信息是連結人與物、人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紐帶。對于圖片社交而言,在移動互聯網占主導地位的時代背景下,行為與信息的載體似乎都逃不過智能手機這一終端。例如,某女性用戶終于收到了海外代購的YSL口紅,她欣喜地涂上口紅,并拿出手機、自拍了一張美照;然后打開產品in,對照片進行美化,再打上品牌標簽;最后,她將圖片分享到自己的圈子中,并收到點贊與評論。這一系列行為及最終信息的呈現都依賴于智能手機這一終端,即互聯網產品in的運行環(huán)境。
3.2.4意義
設計事理學中所討論的“意義”指主體意識下行為的原因與目的,而原因與目的是相輔相成的。之所以會出現產品in,依賴于技術的進步以及時代的發(fā)展需求;用戶之所以會使用產品in,一方面是圖片社交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是用戶為了滿足自身的情感需求;而產品in之所以會在大浪淘沙之下閃閃發(fā)光,是因為抓住了用戶的痛點又找到了合理的盈利模式:體現了產品in以“情”設計“理”的本質。
4結語
圖片社交,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鮮明特點?;ヂ摼W技術的高度發(fā)達使得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讓世界觸手可及,但人始終是一種群居性動物,互聯網產品的設計更應該關注人的內在需求。通過引入設計事理學的方法論,對產品in進行深度剖析之后,不難發(fā)現它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在筆者看來,圖片社交的設計哲學方法論可以歸納為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由此可見,設計哲學所討論的范疇并不僅僅局限于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產品,其對互聯網產品的設計也具有普遍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