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萌
城市的喧囂迷惑了人的雙耳,只有在寂靜的夜,才能感受到美好的音符敲擊靈魂的美好。
我喜歡浪漫主義鋼琴家——肖邦,一個纖弱抑或是病態(tài)的音樂家。
與肖邦相較而言,聽柴可夫斯基的曲子總有種唯美憂傷之感;海頓的太內(nèi)斂了,體會不到音符帶給我的樂感;李斯特太過于狂野,文靜的我難以駕馭;而大名鼎鼎的失聰鋼琴天才——貝多芬,他的《命運交響曲》總能驅散我的睡意,我卻無法領會其中的抗爭精神……唯獨肖邦的音樂,干凈、純粹,充滿了浪漫色彩。
我傾聽過他的《夜曲》。
難以想象,在那個被稱為世紀之都的巴黎,在那香水沙龍充斥的魔都,到處都是燈紅酒綠,歡歌艷舞。他不忘初心,一直很安靜,一直很溫和,在夕陽西下后,寂靜得只剩一架黑得透亮的鋼琴與一個陶醉者的背影……
琴聲悠揚,皎潔的月光穿過落地窗灑了一地的溫柔。
我彈奏過他的《波羅涅茲》。
剛開始便是一個沉重的跳音,像沉睡的雄獅突然驚醒發(fā)出的嘶吼,整首曲風褪去了《夜曲》的唯美,披上了剛硬的鐵甲,如保衛(wèi)國家的戰(zhàn)爭般壯烈。手指在琴鍵上快速滑動,心跳也跟隨著高低起伏。我知道,那是他對列強瓜分祖國的憤慨與無奈,孤單一人,漂泊他鄉(xiāng),只能以這鏗鏘有力的音符訴說心中的痛……
琴聲激昂,音符在夜空中拼湊出一個孤獨愛國者的赤誠之心。
我感動于他的《革命練習曲》。
低沉的旋律不再是無奈,而是反抗,他恨自己不能為保護祖國而貢獻一份力,他恨外國列強慘無人道的掠奪行為;他不能沉默,他要吶喊,他要用震撼人心的樂曲喚起國人心中的激情。一個又一個深夜,他完成了這首充滿了愛國主義色彩的練習曲。
琴聲激越,他通過自己的方式書寫出孤獨者的愛國詩篇。
肖邦是孤單的,但我并不認為這是他的悲哀,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是恬靜的瑪祖卡還是激越的練習曲,無疑都抒發(fā)了他對戰(zhàn)爭的憤恨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肖邦的一生只有鋼琴,他在黑白鍵上闡述著人生不可回避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