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純
提到微軟公司的高新技術時,你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它的創(chuàng)始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但你一定想不到比爾·蓋茨是在放棄在哈佛大學讀書機會的前提下,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為什么要放棄這么好的機會,只有他自己知道:今天的放棄是為將來更大的成功。
生活就是這樣,總是要面對選擇,而面對選擇要學會放棄。比如,在當時所有人都想不到陶淵明會為了堅守本心,毅然放棄了功名利祿,隱居田園,自耕自食。在那個年代,官職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只要當上官,不論大小,都意味著榮華富貴,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墒翘諠撃兀亢芏嗳硕颊f他愚蠢,但他們可曾知道,年少時,陶淵明也曾懷揣著希望,努力考取功名,希望用自己的才能報效祖國。可是,他真正到了官場才發(fā)現(xiàn),腐敗的官場并不是他所能想象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他無力改變現(xiàn)狀,但也不能同流合污。所以,他放棄了,最終擁有了“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心境。所以,真正讓我們想不到的,不是他們突然選擇放棄美好的前途,而是他們?yōu)榱双@得更好的未來或追求心靈的自由所作出的努力。
魯迅棄醫(yī)從文,喚醒了人們麻木的精神;居里夫人放棄名利,在科學的路上辛勤耕耘,最終成為“鐳的母親”。他們都放棄了,但都獲得了更多。章魚不放棄觸角,就會被捕獵者捕殺;金魚沒有消瘦自己的魚鰭,也許會死在魚缸里;陶淵明不放棄官場的榮華名利,我們又怎能體會到他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呢?
梅、菊放棄安逸和舒適,才有笑傲霜雪的艷麗;大地放棄絢麗斑斕的黃昏,才會迎來旭日東升的曙光;春天放棄芳香四溢的花朵,才會走進累累碩果的金秋。原來以為放棄意味著失去,想不到放棄是為了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