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玟·沃爾夫
我在九歲的時候,因為想掙一點零花錢,所以去找了鄰居馬祁先生。他在芝加哥《美國市民》報社擔(dān)任經(jīng)理,我想請他幫我找一份零工,比如在放學(xué)后送報紙。他說,如果我有一輛自行車的話,他就會答應(yīng)我的請求。
那時,我們家里的經(jīng)濟情況比較糟糕。我的爸爸一天要干四份工作。白天,他為一家裝潢商店制作燈箱。晚上,他又要替一家花店給顧客送花。忙到深夜,還要出去開夜間出租車。到了雙休日,還得抽空挨門逐戶地推銷保險。雖然爸爸異常的辛勞,但他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仍然從他微薄的收入中,取出一點錢,為我買了一輛舊的自行車。
不久,爸爸患了肺炎,住進了醫(yī)院。
爸爸一直沒有時間教我怎樣騎車。于是,我只好推著這輛舊車去見馬祁先生。當他看到我真的有了一輛自行車后,爽快地答應(yīng)給我安排一份送報的工作。
開始,我把裝著一卷卷又厚又重的報紙,塞在寬大的郵包里,然后掛在自行車的車把上。我慢慢地在人行道上,推著車子去送報紙。
幾天以后,我感到這種做法很費勁。后來,我干脆就將車子留在家里,向媽媽借了一輛手推車,反而覺得輕松多了。
送報紙是一件苦差事。如果是風(fēng)和日麗的晴天倒還好,要是在下雨和下雪時,麻煩就大了。我只好拿一件爸爸穿過的雨衣蒙蓋在郵包上,以免新報紙被雨雪淋濕。
不過,送報紙也有有趣的時候。
我可以每天都看到鄰居們,他們大多來自不同的國家,講著不同的語言。有些來自意大利、德國,有些則是波蘭或埃及人的后裔。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習(xí)慣,但是對我都很友善。我還可以看到他們養(yǎng)的小狗、小貓,以及其他可愛的小動物。
過了一段日子,我的父親終于出院了。因為身體虛弱,除了白天的工作以外,其余的工作都只好放棄了。因此,我們一家都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每一分錢。要知道,我們一家?guī)卓谌?,每天的開支都很多。在這種情況下,精打細算的母親,決定把那輛舊自行車賣掉。 雖然,我還沒有學(xué)會怎樣騎自行車,但我并沒有表示反對。
我兢兢業(yè)業(yè)地努力干著送報紙的工作。八個月以后,我的客戶從三十多戶增加到五十多戶。我送一份報紙,就可以賺一美分。在星期日,則可以賺一點五美分,還能有一些小費。這些收入,對于我們這個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成了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我自己也感到很自豪,總算可以為家里多掙些錢,幫助爸媽養(yǎng)家糊口了。
那一年的新年,我依然沒有休息,冒著風(fēng)雪去一位客戶——高登先生家送報紙。在門外,我就聽到了歡快的音樂聲和談笑聲。
我摁響了門鈴,門立刻就打開了。高登先生看到我,一下把我拉進了屋內(nèi)。在他的起居室里,擠滿了人,居然全是我的客戶!
這時候,我看到在房間的中央,擺放著一輛嶄新的紅色自行車,車上有電動的夜行燈和電子鈴。車把上還掛著許多精致美麗的賀卡。
“這是送給你的新年禮物。”高登先生微笑著對我說。
當時,我激動得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最后,一位女士讓大家安靜了下來。她把我引到房間的中央。“你是最出色的。”她說,“你從來沒有遺失過報紙或者延時,也從來沒有把報紙弄得潮濕或者損壞過。這么長的時間,我們都看到了。于是,我們決定送你一輛自行車。”
我感到,這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我所能做的,只有不停地說:“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