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素芬
寫在前面:
丁慈礦老師是我見過的特別會聊天的老師,而且是真“聊”,真實、真誠。整節(jié)課,作家、老師、學生三者的關系特別融洽,一切轉(zhuǎn)換都是那么自然而然。當學生在丁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汪曾祺筆下的大千世界,才發(fā)現(xiàn),汪爺爺?shù)奈淖质嵌嗝从腥?。其實,名家的作品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板著一張嚴肅的面孔,讓人敬而遠之。這節(jié)課輕松好玩,玩中讀文,真正寓學于樂。身在課中,我們都仿佛回到了小時候。童年最美!
初識汪曾祺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隨便聊聊。誰知道魯迅?幾乎都知道。知道巴金的舉手?知道汪曾祺的舉手?
師:講到汪曾祺啊,很多小朋友不知道,不怪小朋友,是因為我們小學語文教材沒有編選汪曾祺的文章。汪曾祺是誰呢?是這套“名家讀本”里最年輕的作家。如果他健在的話,今年97歲了。很遺憾的是,他20年前離開了我們。他去世前說的最后一句話,和我們杭州有關系,他說:“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边@就是汪曾祺先生(出示圖片),他是一個美食家。你們喜歡吃嗎?喜歡吃就應該喜歡汪曾祺。喜歡吃的人被稱為“吃貨”,吃貨和美食家之間有區(qū)別,知道區(qū)別在哪嗎?
生:吃貨只會吃,美食家會做也會吃。
生:還會品味。
師:吃貨只會吃,而美食家既會吃,又會做,還能寫下來。很多港臺作家到大陸來見汪曾祺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吃他做的菜。他還會畫畫,多才多藝。他更是個玩家,喜歡玩,尤其喜歡跟小孩玩。他家里人都稱他為“老頭兒”,老頭兒小時候最喜歡玩什么呢?玩蟲子。他寫了很多關于蟲子的文章。所以,我的課題就叫“有蟲有花有童年”。
【評析:課始,丁老師從“聊”開啟師生對話。聊聊汪曾祺,建立初印象。與冰心、蕭紅等作家相比,汪曾祺的文字對小學生來說有一種陌生感。陌生,不能怪孩子,而是因為汪曾祺的作品在小學教材中缺位了。在互動交流中,生成幾條關鍵信息:沈從文的弟子,名家讀本里最年輕的作家,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茶,美食家與吃貨的區(qū)別,玩蟲子……即時消除陌生,拉近了距離,仿佛作家就在孩子們中間。】
板塊一:好玩的蟲世界
師:喜歡蟲的同學,你們養(yǎng)過蟲嗎?
生:養(yǎng)過。毛毛蟲,還有蠶寶寶。
師:那你們捉過蟲嗎?
生:我捉過蝴蝶。
生:我捉過蒼蠅。
師:你的愛好挺獨特。
生:我捉過螞蚱。
師:哦,那你吃過蟲嗎?
生:我吃過蝴蝶的幼蟲。
師:看來你們和汪曾祺有
緣,他捉過蟲、養(yǎng)過蟲,也吃過蟲。他吃蟲是因為那是困苦的抗戰(zhàn)時代,你吃蟲是為了找點樂子。我們來看一看他筆下的蟲,(出示)見過吧?
生:螞蚱。
師:這是蟈蟈。你們連蟈蟈都不認識,還說自己養(yǎng)過蟲。這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最喜歡養(yǎng)的一種蟲,叫聲特別好聽。(讀片段一)
蟈蟈我們那里叫做“叫蛐子”。因為它長得粗壯結(jié)實,樣子也不大好看,還特別在前面加一個“侉”字,叫做“侉叫蛐子”。這東西就是會“呱呱”地叫。有時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籠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聲:“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據(jù)說吃了辣椒更愛叫,我就挑頂辣的辣椒喂它。這東西是咬人的。有時捏住籠子,它會從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頭肚子一口。
師:誰讓你喂它辣椒呢!(笑聲)你看最后一句——“叫蛐子是可以吃的……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這句子寫得多好,特有味!你讀一讀。句中的樂趣你能感受到嗎?味極似蝦。
(生讀)
師:再來看一種蟲,這個見過嗎?(出示)
生:獨角蝎。
師:這里叫獨角牛。(讀片段二)
吃晚飯的時候,嗚——撲!飛來一只獨角牛,摔在燈下。它摔得很重,摔暈了。輕輕一捏,就捏住了。
獨角牛是硬甲殼蟲,在甲蟲里可能是最大的,從頭到腳,約有兩寸。甲殼鐵黑色,很硬,頭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樣的角。這家伙,是昆蟲里的霸王。
獨角牛的力氣很大。北京隆福寺過去有獨角牛賣,給它套上一輛泥制的小車,它就拉著走。
師:你看他觀察得多細致啊!它有多大?什么顏色?養(yǎng)昆蟲的同學你也可以寫一寫。
師:再來看看,這是什么?(出示)
生:知了。
師:但是你看,汪爺爺寫的跟我們不一樣。(讀片段三)
蟬大別有三類。一種是“海溜”,最大,色黑,叫聲洪亮。這是蟬里的楚霸王,生命力很強。我曾捉了一只,養(yǎng)在一個斷了發(fā)條的舊座鐘里,活了好多天。一種是“嘟溜——嘟溜——嘟溜”。一種叫“嘰溜”,最小,暗赭色,也是因其叫聲而得名。
師:有意思吧?我們都聽過蟬叫,但是蟬的叫聲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叫聲對應不同的蟬。再看看他怎么捉蟬的。(讀片段四)
蟬喜歡棲息在柳樹上。古人常畫“高柳鳴蟬”,是有道理的。
北京的孩子捉蟬用粘竿——竹竿頭上涂了粘膠。我們小時候則用蜘蛛網(wǎng)。選一根結(jié)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wǎng)就一絞,三角里絡滿了蜘蛛網(wǎng), 很粘。瞅準了一只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師:你看,這動詞用得多好?。〈蠹以谧x汪爺爺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動詞的運用,多圈一圈,多畫一畫,在旁邊寫個“妙”,多作批注,你的文章水平就能得到提高。蟬的聲音里竟然有這么大學問,接下來咱們做個小游戲:請看我手勢指揮,第一組同學學“海溜”的叫聲,第二組學“嘟溜”的叫聲,最后一組學“嘰溜”的叫聲。 注意,海溜的聲音要叫得大。
(生合作學蟬聲)
師:好,別叫了,夏天提前來了!這真是一首夏天的交響曲啊。今年夏天,你在柳樹下仔細聽,蟬的叫聲是不一樣的。再來看看他怎么寫捉蟲的,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文章叫《花園》,我編這本書的時候選了一段,改名為《捉蟲小記》,這是其中的一句:(出示)
聽,瞿瞿瞿瞿,哪里?這兒是的,這兒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來了。顧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撲,追著撲。
師:我們來配合著讀一下。
師:聽,瞿瞿瞿瞿,哪里?
生:這兒,這兒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來了。顧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撲,追著撲。
師:多好啊,這樣的文字給你什么感覺?
生:看著提心吊膽的。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來了,趕緊用手去抓。
生:小孩子一樣的語言,就像小孩子一樣使勁去抓蟋蟀。
師:他的句子都很短,節(jié)奏明快。這就是口語化的語言。汪曾祺文章最大的特點是常用口語化的語言,白是白到了極致,文是文到了典雅。剛才有句叫“味極似蝦”,就四個字,但是很有余味。最好的語言像流水一樣,是很自然的,不是矯揉造作的。寫作其實也很簡單,生活是怎樣的,就把它寫下來,這樣就好,別想太多。
【評析:有人愛玩蟲子,有人會怕蟲子,甚至嫌棄蟲子。小時候,大多數(shù)孩子愛玩蟲子。 童年里的蟲世界,有許多大人不知道的事情。那些蟈蟈、獨角牛、蟬、蟋蟀怎么有趣呢?丁老師和學生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玩起了蟲子。吃辣椒的侉叫蛐子更愛叫,獨角牛摔暈了,蟬(海溜、嘟溜、嘰溜)的叫聲不一樣,捉蟋蟀的一組短句,妙趣十足。在作者鮮活而有童趣的文字里,師生讀動作、學蟲叫,其樂無窮。在這里,作家是孩子,老師也是孩子。童年,是一個好玩的蟲世界?!?/p>
板塊二:一起看繁花
師:他寫過很多花。你們愛花嗎?來看看汪爺爺寫了什么花。(讀)我家的后園有一棵紫薇。這棵紫薇有年頭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過屋檐。一到放暑假,它開起花來,真是( )得不得了。來,填個字。
(生交流)
師:(繼續(xù)讀)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皺縮,瓣邊還有很多不規(guī)則的缺口,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幾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當中還射出許多花須、花蕊。一個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樹上有數(shù)不清的枝子。真是亂,亂紅成陣,亂成一團。簡直像一群—— 一句比喻句,誰來說?
生:簡直像一團亂糟糟的毛球。
師:你這么一比喻,把紫薇花的美感都弄沒了。
生:簡直像一團粉色的皺紙團。
師:比他那個要好。比喻是見文采的,比喻是見水平的。有時候一個神奇的比喻,也能使文章的一些段落化腐朽為神奇。來看看汪爺爺是怎么比喻的。(出示: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嚷嚷。)
師:這樣一比,讓人感覺紫薇花像孩子的聲音一樣,雖然嘈雜,但仍不失可愛。等會兒去校園里找找紫薇花,看一看是不是像汪爺爺家的那一株開得如此之“繁”。
師: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被手機控制了,很多大人也被手機控制了。希望今天的孩子多到校園里看看花、看看樹。除了屏幕、書本之外,更要看看這個美麗的自然。所以,我和我的學生種了很多東西,這是我們種的。(出示圖,生猜。)
師:這是花生?;ㄉ芷痢晕医ㄗh學校里多種
花生。
師:這是什么?(生:番茄。)要熱愛生活,這才是根本的。
【評析:與“蟲世界”相比,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賞讀了一種花——紫薇,一花一世界?!昂喼毕褚蝗骸币痪淞舭缀苊睿限被ㄩ_,“繁”得不得了。怎么寫出“繁”呢?學生用“毛球”“皺紙團”來比喻,從句子表達來看,沒有語病。但是,正如丁老師所言:比喻句是見文采、見水平的。此處,教師的評價簡潔且導向清楚:比喻,不能把事物的美感比沒了。汪曾祺又是怎么寫的呢?“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嚷嚷”,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到作家筆下比喻的精妙?!?/p>
板塊三:書中的普通人
師:來看看他筆下的人,他筆下的人都是可愛的。說說你對他的印象。(出示)很胖,是吧?
生:這人肯定是個吃貨。
師:這不一定,有人喝涼水都胖。這人是大胖子,他是學校的“齋夫”,現(xiàn)在稱為“門衛(wèi)”。汪爺爺是這么寫的:(出示)
詹大胖子是個大胖子。很胖,而且很白。是個大白胖子。
(生齊讀)
師:(繼續(xù)讀)尤其是夏天,他穿了白夏布的背心,露出胸脯和肚子,渾身的肉一走一哆嗦,就顯得更白,更胖。
生:(繼續(xù)讀)他偶爾喝一點酒,生一點氣,臉色就變成粉紅的,成了一個粉紅臉的大白胖子。
師:你看這樣的人,就在我們生活中,就在我們周圍。(出示)
五小的校長張?zhí)N之、學校的教員——先生,叫他詹大。五小的學生叫他的時候必用全稱:詹大胖子。其實叫他詹胖子也就可以了,但是學生都愿意叫他詹大胖子,并不省略。
師:一聲“詹大胖子”多么親切!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門衛(wèi),一個普通人。我們課本當中高大上的人太多了,我不反對課本中的“高大上”,但是“高大上”之外還要有一些蕓蕓眾生的普通人。他的生活很有意思,他的工作就是搖上課鈴,他上鐘的聲音是“喀拉喀拉”,搖鈴的聲音是“叮當叮當”。后來變打鐘了,打鐘的聲音是“當當當當”。還有剪冬青樹,剪冬青樹是“叭嗒叭嗒”地剪……你看,這些象聲詞用得多好,大家要把文章寫生動也要多記一點這樣的詞。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誰呀?(出示圖片)
師:這個小孩叫李小龍,不是那個武打明星。其實這個小孩就是他自己。
(師讀。略。詳見《小學生汪曾祺讀本》第六編《曇花與鶴》:“有一天早晨,李小龍看到一只鶴……世界上的詩人們,你們能找到李小龍的鶴么?”)
師:這是他童年一段很美好的記憶片段。
……
【評析:蟲是可愛的,花是可愛的,就連筆下的人物都是可愛的!可見,汪曾祺的文字里,處處是童心,真的適合孩子來讀。課中,丁老師對詹大胖子這個人物呈現(xiàn)是分層的。層層出示文字,師生合作讀,詹大胖子的形象越發(fā)親近,他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小學課本中,寫普通人的文章太少。而孩子每天接觸到的,恰恰都是普通人。書中的人物篇,對孩子的課內(nèi)閱讀缺失是一個補充。】
成長的秘笈
師:最后,我要給大家奉獻作家汪曾祺的成長秘笈。
師:(讀)從我家到小學要經(jīng)過一條大街,一條曲曲彎彎的巷子。我放學回家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我到銀匠店去看銀匠在一個模子上鏨出一個小羅漢,到竹器廠看師傅怎樣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車匠店看車匠用硬木車旋出各種形狀的器物……百看不厭……
師:這條秘笈發(fā)現(xiàn)了嗎,誰來總結(jié)一下?
(生交流)
師:我把它總結(jié)成這樣——東看看,西看看。我今天在學校外邊走過,發(fā)現(xiàn)樹下有一些野草長得蠻好看;我還發(fā)現(xiàn)了好多野菜馬蘭頭,你們?nèi)绻J識,可把那馬蘭頭掐回家,做一盤“馬蘭頭拌香干”。
師:(讀)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作家,童年生活是起決定作用的。首先要對生活充滿興趣,充滿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要到處看,到處聽,到處聞嗅,一顆心“永遠為一種新鮮顏色,新鮮聲音,新鮮氣味而跳”,要用感官去“吃”各種印象。要會看,看得仔細,看得清楚,抓得住生活中“最美的風度”;看了,還得溫習,記著,回想起來還異常明朗,要用時即可方便地移到紙上。
師:第二點就是:要用感官去“吃”各種印象。
師:(讀)我在電車上聽見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念一首大概是孩子們自己編的兒歌:山上有個洞,洞里有個碗,碗里有塊肉,你吃了,我嘗了,我的故事講完了!他翻來覆去地念,分明從這種語言的游戲里得到很大的快樂。我反復聽著,也能感受出他的快樂。我覺得這首幾乎是沒有意義的兒歌音節(jié)很美。我也捉摸出中國語言除了押韻之外還可以押調(diào)?!皣L”“完”并不押韻,但是同是陽平,放在一起,產(chǎn)生了一種很好玩的音
樂感。
師:第三點我覺得很重要,就是要“玩味語言”。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就是中國的語言,有些詞你一聽就知道,“浩瀚”是什么感覺?
生:大。
師:“涓涓”什么感覺?
生:慢。
師:慢、小、細?!靶苄堋笔鞘裁锤杏X?老外肯定感覺不出來:“熊熊”,一只熊又一只熊——熊出沒??!中國人一看“熊熊”兩個字,就知道是“著火”了。世界上沒有一種語言像中文這么美,真的,中國的語言最美!要玩味語言,第一個技巧就是對對子。(引導學生對對子。略。)
師:除了我們說到的玩味語言。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學會感動:(出示)
“不知道為什么,我一想起桑樹和牛,就很感動?!?/p>
“柳樹遠看如煙,有風則起伏如浪。我第一次體會到什么是‘煙柳‘柳浪,感受到中國語言之美,可以這樣說:這排柳樹教會我怎樣使用語言?!?/p>
“我曾經(jīng)在一片開著金黃的菊形繁花的茼蒿上面看到成千上萬的粉蝶,上下翻飛,真是叫人眼花繚亂??吹竭@種超常景象,叫人想狂叫?!?/p>
師:告訴你們,成為一名作家的秘訣是要學會感動,為一些美好的事物而感動,為一些美好的詞語和句子而感動。有一個作家叫蘇北,20多年前,他花了很多力氣抄了許多汪曾祺的小說、散文,抄了整整四大本筆記,那些文字究竟給了他什么?他說:汪先生的文字使我內(nèi)心柔軟,開始懂得欣賞美的東西,對一切生命充滿了憐愛之心。
師:我希望同學們能喜歡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希望他的文字能給你帶來快樂、幸福的感覺。
【評析:作家成長的秘笈對孩子的意義在哪里?顯然,我們并不是要培養(yǎng)孩子都成為作家。但是,中國語言最美。要想學好母語,寫好文章,就需要東看看,西看看,玩味語言,學會感動。丁老師對“看”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要“到處看”“用感官‘吃印象”“抓得住最美的風度”“異常明朗”。還要學會感動。因為感動,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珍愛?!?/p>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江蘇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