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群
釣魚的年頭久了,拿魚如囊中取物,別人的恭維聲也多了,久而久之,便自以為本地釣界老子天下第一,別人都是皮毛。殊不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天下第一”往往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敗下陣來!
都說“高手在民間”,你還別不服氣,之前我就領(lǐng)教了這么一位,他讓我明白了什么叫“活到老學(xué)到老”。
2012年立秋之后,穆棱地區(qū)下了幾場大雨,穆棱河主流渾濁不堪。魚釣不成了,我又不愿釣養(yǎng)魚池,所以只好在家待著。大河漲水小河滿,小區(qū)的許多不入流的釣手就在流經(jīng)小區(qū)邊上的北林河垂釣,每日上午閑來無事,我就在他們身后指點他們?nèi)绾慰礃颂岣停炛割^大的柳根子魚。
同是住在小區(qū)的40多歲的司機單四,天天打我身旁經(jīng)過。我見他背著不知在哪兒淘弄來的用打包帶編的蹩腳魚簍,手拿著一把老舊的3.6米玻璃鋼魚竿,以為他也是在北林河的某段釣小魚玩。忽一日聽他講:他是坐客車進林區(qū),到大石頭河四號壩河段釣魚。我心想:那兒的魚比這兒的也大不到哪去,他又是個不入流的釣手,所以沒在意。
過了幾天,我下午4點鐘路過單四家樓道,見他老婆正蹲在一塑料盆旁收拾魚,盆里一水兒的超過18厘米長的大柳根子魚!我一眼就認出那是正宗的溪河柳根子,約四五斤魚獲。我勒個去!這老小子不是下掛子了吧!經(jīng)過與他那最老實不過的俄羅斯黃臉婆(他老婆是俄羅斯人)閑嘮,我弄明白了,這的確是單四一竿一竿釣的。
大石頭河是穆棱河上游的最大支流,是一條冷水溪河,曾以盛產(chǎn)珍貴的細鱗鮭而聞名。但是進入2000年,別說是山細鱗,就連它的餌魚柳根子,稍大點兒的都難見到。況且,每天到大石頭河釣魚的釣手以數(shù)十計,別人釣的都是指頭大的柳根子魚,這廝哪來的造化?
不行!得弄個明白,于是我上樓按了他家門鈴。單四也是個實誠人,一五一十地告訴我:他的確是在四號壩河段釣的魚,那地方除了石頭多、費鉤,沒別的毛病。下了樓我想:走得遠的有,走得近的還有,怎么就他這不遠不近的釣到大柳根子魚了呢?明兒我得去瞧瞧!
翌日上午8時,我騎摩托車自居住地出發(fā),一路向西,10分鐘后進入林業(yè)局西線事業(yè)區(qū),25分鐘后抵達四號壩。四號壩坐落在山坳里,河水緊貼著左側(cè)流淌。我下了車,放好摩托,背上釣魚家什越過河面上的人行浮橋,沿河的左岸走進灌木叢,1刻鐘后橫切過一道傍河的山梁,見單四正在腳下的河岸旁揮竿子釣魚。下到崗底,我看到單四的背簍里也沒幾尾魚,而且都不算大,他也是剛來不久。
簡單地寒暄了幾句,我組裝好釣具開竿釣魚。不用打窩子,鉤餌一下水,浮標即刻點動,原本以為上鉤的是大柳根子魚,但提竿時水下沒勁,出水一瞧——兩尾不夠小指頭長的小魚。復(fù)投又獲,仍然是魚孫子!就這樣釣了十幾竿,竿竿如斯。單四說,上午大個兒的不太愿咬,并且這個汀他昨天剛釣,于是提議向上游運動。聽人勸吃飽飯,我提著竿子,背上背簍,隨著單四踩著山崖邊上的羊腸小徑走去上游。翻過一道山脊,腳下又是一處河岸鋪滿大個兒臥牛石的大汀,水深約1米余,隱約可見河底礫石遍布。釣了一會兒,上鉤的仍是指頭大的小柳根兒,扭頭瞧瞧,原本在上游釣魚的單四不知跑哪兒去了。我向釣點扔了把蛆蟲,這下可好,寸把長的小柳根子魚一窩蜂地瘋搶,釣了數(shù)十尾魚也沒見到一條夠個頭的,心里不免犯合計:這大柳根子魚都去哪兒了?不是單四把大個兒的都釣光了就是他有貓膩。誰都沒在這條溪河里釣上過那么多大柳根子魚,自己肯定被涮了!這么一想,再釣下去也就沒意思了,遂收竿子回返。
誰知午后不到4點,單四背著魚簍找上門來了。看到他滿滿的一魚簍足足有5斤的大柳根子魚,閃現(xiàn)在我腦海里的頭一個念頭就是:這些魚還是他用網(wǎng)掛的!單四卻說不是,是他一條一條釣的。但是看他那一水兒個頭的魚獲,我心想唬弄到你師祖的頭上了?論用網(wǎng),那是我玩膩了的招數(shù)。本人只要看一眼你釣的魚,就知道是哪條河流、哪段水域產(chǎn)的!
第二天我在小區(qū)旁的河邊溜 達,碰上同樣在水邊觀釣的大寶。提到這事,大寶說:即便是他用了網(wǎng),不也說明那兒有大柳根子魚嗎?這么多人都釣不到大個兒的,想一想這些人的共同點是什么?單四肯定有不同于大多數(shù)釣魚人的東西。
大寶年輕,腦子活泛,分析來分析去,我倆歸納出近10年來穆棱釣界的兩種變化。其一,所有釣河流魚的釣手都棄蚯蚓而用蠅蛆;其二,所有釣手普遍使用1~2號袖鉤釣柳根兒魚,這也是全國釣界的現(xiàn)象。大寶說:“很可能他用的是蚯蚓。”一句話點醒夢中人!用蚯蚓必用大幾號的魚鉤,否則穿不上蚯蚓;鉤大食大、鉤餌重、落底快,躲過了游弋在水的中上層的小魚,這不是我們在池塘釣大鯽魚常用的招數(shù)嘛!再想想自己的釣法——2號袖鉤,用小得不能再小的蛆蟲單個兒掛鉤,鉤輕餌輕落底慢,這不正是最招小魚的釣法嗎?這種釣法在大河釣流水倍給力,卻不宜用在流速緩慢的深汀,尤其是水域狹小的溪河當中。
我和大寶決定:明個兒重返四號壩,去驗證一下我們的判斷。
早晨8時半我們動身,到了釣點正巧看到單四在向上提魚,我二話不說搶過魚竿察看鉤餌。天哪,這小子用的是伊勢尼8號鉤,這號數(shù)的鉤子在水庫釣10斤的大鯉魚都綽綽有余,他竟然用它釣柳根子魚。而且,他所用的蚯蚓都趕上筷子頭粗了。就是這樣看上去極其笨拙的鉤餌,卻正適合這種礫石底質(zhì)的河底。溪河水淺且清,河道狹窄,大點兒的柳根子魚就藏身于石頭縫隙中,重鉤大餌正好直接落在大柳根子魚的嘴邊,怪不得這小子說費鉤呢!
反觀自己的釣法——鉤小餌輕,而且打窩。為了避免掛鉤,我將鉤餌提離石頭,打下的窩子悉數(shù)落進石頭縫中,大柳根子魚根本不用離開石底就可吃到誘餌。這就好比咱的鉤子跟大柳根子魚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這魚能釣到才怪!
單四傻笑著說:“咱這家什有點兒笨,不像你們用的那么輕巧?!蔽乙蝗以趩嗡牡募缟险f:“笨有笨的道理!”這天,我們仨誰都沒少釣,而且我再也不會認為:新手其實沒有什么讓你學(xué)習(x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