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專業(yè),或者社會工作者是積極導向的。但很遺憾,一旦在面臨高考志愿填報時,我們真的就無法“積極面向”。因為,9月開學報到時,社工專業(yè)的學生很多是“調劑”而來。對社工要么是“不知”,要么是“無知”。難得遇見一兩個主動填報的,幸許他對社工的了解,來源于港臺的偶像劇。當然,近幾年,隨著民辦社工機構的發(fā)展,國家層面的推進,也有一些學生是了解過社工,主動填報的。但這依然是很少的一部分,我們有時也只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來尋求自我安慰。
調劑來的學生,在學習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對“社工的無感”。因為“無感”,所以難有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無味與枯燥的。在這種狀態(tài)下,我們也無法讓我們的學生,敞開心門去聆聽生命的故事,更不要去談同理一個鮮活的生命。而恰恰,社工是一個講究生命體驗的專業(yè)。曾經我遇見一位實習生,直接和我說“老師我是調劑來的,我曾經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tài)度學習社工,但我發(fā)現四年下來,我什么都沒學到。”
當作為老師的我,聽到這里的時候,我內心是復雜的。我反問學生“四年了,你有沒有去聆聽過自己內心呢?”學生茫然……
用我的話說,四年的社工學習,也許技術、倫理、概念沒記得,但社工對生命價值的追求,總能體會吧?如果這個都沒有,我到底是該責怪學生,還是責怪我們這些當老師的?
當“調劑”的慣性成為社工專業(yè)滿員的手段時,我們很難想象這個專業(yè)可以走多遠。教育者的挫敗感,受教育者
的失落感,二者的碰撞只可能是“哀怨”與“抱怨”。一個充滿積極特質的專業(yè),被消極籠罩,這是誰都不樂見的。
如何改變這個現狀?這又回到了原點。社工專業(yè)為誰而設?社工專業(yè)存在的價值是什么?在面對“調劑”的情形下,“為社會的正義而設”,“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實現”,這樣的口號似的呼應顯得蒼白無力。因為面對“無感”的人,他更關注“能不能掙錢”、“穩(wěn)定工作”等等現實面的內容。顯然,在當下這個階段,在現實面前,我們不由的一聲嘆息。
社工現狀的改變依賴于我們的體制改革,依賴于社會整體的進步與民眾素質的提高。階段性任務的突破,并不能改變現有體制框架的束縛。因此,體制改革與突破,是必須邁過的門檻。否則,一切是空談,而“調劑”會長時間成為社工之傷,哀怨之氣也難以去除!
哈曼,民政部直屬北京社會管理職業(yè)學院社會工作系、民政部培訓中心講師,
社會工作師。主要研究領域:社區(qū)發(fā)展社會組織發(fā)展與建設黨領導下的社會工作體制研究。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創(chuàng)辦人、理事長,江蘇省南京博愛安養(yǎng)庇護中心社會工作督導,北京市豐臺區(qū)九萬里社會工作事務所社會工作督導,北京市朝陽區(qū)七彩昀社會工作事務所社會工作督導,浙江省桐鄉(xiāng)市椿熙堂社會養(yǎng)老服務中心總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