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巧梅 張彬
摘要:黔邵花豬是湖南特有的地方品種豬,本文總結了邵陽市黔邵花豬地方品種豬的體型外貌特征、繁殖性能、生長性能和雜交利用效果,為保護地方品種避免純種資源滅種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黔邵花豬;地方品種資源;特性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9-0019-01
黔邵花豬是湖南的地方品種豬,主要位于黔陽(今懷化市)和邵陽市兩個地區(qū),優(yōu)于自然生態(tài)條件相似,體貌形態(tài)和生產性能類似,毛色均為黑白花,故此統(tǒng)稱為黔邵花豬。
1黔邵花豬品種簡介
黔邵花豬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粗放管理和飼養(yǎng)狀況下生長良好,耐寒抗熱能力強,可用野生豬菜、米糠、蕎麥等生熟飼喂;從出生到出欄全程無需使用藥物進行保健和治療;肉質鮮嫩、香脆、肥而不膩,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食用時可不加任何調味品保持原汁原味更受廣大消費者歡迎?!逗鲜〖倚蠹仪萜贩N志及品種圖譜》和《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名錄》中均收錄了黔邵花豬。
2邵陽市黔邵花豬特征
2.1體型外貌
黔邵花豬屬于肉脂兼用型,體質緊湊,一般情況下頭部和臀部皮膚呈黑色,軀體和四肢呈白色,眉心至鼻有一狹長白塊,體型中等偏小,頭窄長,嘴鼻長直,耳朵較大、肥厚向下垂于兩側,頸部細長,背腰部平直或略微凹陷,胸部較淺窄,肋骨不太開張,腹圍龐大,四肢結實,后肢有部分臥系?;ㄘi頭型有3種,長嘴花頭小清秀,嘴筒、鼻梁長而直,額頭較窄且皺紋少;短嘴花嘴吻和身軀都相對比較短;大頭花的頭大額頭寬且有明顯的橫行皺紋,軀體比較高大。黔邵花豬初生時為立系,1歲后緩慢變?yōu)榕P系,可能與小欄圈養(yǎng)、無運動場和長期生活在狹窄潮濕環(huán)境、缺鈣等因素有關。成年公豬有明顯的獠牙。
2.2繁殖性能
對于黔邵花豬性成熟比較早,一般情況下公豬在150日齡、體重25kg時即可開始配種,使用3~4年,母豬在120日齡左右即可出現(xiàn)第一次發(fā)情,發(fā)情周期為20d左右,在2~4次發(fā)情即140~200日齡發(fā)情時進行配種,母豬一般可用7~10年,少數(shù)品性良好的母豬可使用15年,也被稱為座欄豬。母豬的乳頭為12~17個,均勻排列,經產母豬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平均每年2窩產活仔18.57頭。
2.3生長性能
在農村粗放飼養(yǎng)管理狀態(tài)下花豬的生長速度要比集約化養(yǎng)殖場的生長速度慢,營養(yǎng)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后備母豬在211d內平均日增重可達到369.55±12.48g,每增重1kg體重消耗小花能53.54MG,消化粗蛋白400g左右,其生長速度比農村粗放飼養(yǎng)狀況下快1倍還要多,具有較好的生長潛力,黔邵花豬的農村散養(yǎng)狀態(tài)下生長性能詳見表1。
2.4育肥性能
農村育肥往往采用青粗飼料為主的方式進行吊架子,育肥需要較長的時間,豬的日增重也不高,飼料中含的消化能、粗蛋白水平和粗纖維水平不同,花豬育肥存在很大的差異,有資料顯示,使用2種不同水平的飼料飼喂黔邵花豬,測得的育肥性能存在差異,第1批花豬從90日齡體重18.43kg飼喂至88.61g共需要148d,日增重約為480g,第2批花豬飼喂時增加日糧中的粗蛋白水平,日增重變?yōu)?30g,每增加1kg體重需要消化能從50.71MJ降低至40.29MJ,可消化的粗蛋白也有明顯降低。
3黔邵花豬雜交利用效果
黔邵花豬母豬和外來優(yōu)良品種的公豬雜交后,產下的后代形狀、生產性能均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如與長白豬、約克夏豬雜交后代通體白色毛,和杜洛克豬雜交后全身呈黑色,而且后代仔豬的體貌接近復本,抗病和耐粗飼的能力優(yōu)于父本,生長速度則比母本快。不同種豬與黔邵花豬母豬雜交后的育肥性能詳見表2。
表2 黔邵花豬雜交后育肥性能
4小結
黔邵花豬是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結果,邵陽地區(qū)要根據(jù)本地黔邵花豬的地方品種資源特征,搞好保護,尤其政府部門和畜牧獸醫(yī)主管部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發(fā)展花豬產業(yè),避免純種資源滅種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