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成
創(chuàng)新不是世界觀,而是方法論。不能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為解決問題,實現更好地發(fā)展,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新的方法。
辦學特色與教師隊伍成長的關系
《教育規(guī)劃綱要》對現代化教育提出三點特征要求:辦學條件標準化、辦學行為規(guī)范化和辦學風格特色化。盡管不同的學校所在的區(qū)域不同、學校的傳承積淀不同、學校發(fā)展的定位方向不同,但是都要按照同家教育規(guī)劃的方向去努力。辦學條件標準化包括學校硬件和信息技術建設,這嚴格意義上應該是政府的工作職責范疇,而辦學行為規(guī)范化和辦學風格特色化則是校長不可推卸的責任。校長引領教師隊伍健康成長,要以形成學校主流育人文化的個性特征為主旨,即以建沒學校特色文化為中心,使教育教學活動更好地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學校的教師隊伍成長要服務于學校辦學特色建沒,雖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和靈丹妙藥,但是教師隊伍成長的目標和方向是有共通性的。筆者認為有三個方向:第一,教育知識與教學技能;第二,設汁和實施教育的過程與方法;第三,崇尚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領。但是以筆者了解的情況來看,更多的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前兩項目標上,往往少了至關重要的最后“一味藥”。下面談談天津市北城區(qū)實驗中學是如何做的。
教師隊伍成長路徑
教師隊伍建設一定圍繞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價值追求和辦學特色來展開。本校的辦學理念是“引領師生主動健康發(fā)展”,在辦學理念的指引,確立了辦學特色是健康教育。學校的“健康發(fā)展”不是一個空泛抽象的口號,而是一個有具體而明確的目標系統(tǒng),即:學習健康、心理健康、人際健康和身體健康四大目標。在教師隊伍成長上主要建設了三個工作途徑:一是知識與技能(專業(yè)成長、校本研修、指導性的課程引領;大力鼓勵教師參加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取證學習);二是過程與方法(健康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研究、學生健康學習導航;教師健康教學導航);三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健康意識、人文素養(yǎng)、獨立型自尊、管理制度)。
教師隊伍成長需要做好培訓、管理、考核、服務與支持等多方面工作,這些都是技術,可以借鑒也可以原創(chuàng)。但最重要的是要道術合一,“以道馭術”。一定要因地制宜,先把學校的“道”弄明白,再來看應該使用哪些“術”。那么,怎樣才能做得到“以道馭術”呢?
道,從表面上看是指學校的辦學理念,從本質上說,指引一所學校運行發(fā)展的“道”,是辦學理念背后所蘊含的教育價值追求。在現實的辦學實踐中,校長辦學治校的價值追求常常處于兩種狀態(tài)的沖突之中。每位校長都會通過對辦學理念內涵的解讀,闡釋自已對辦學治校價值的追求。這些解讀的文字,是頭腦中“應然態(tài)”的現代教育價值追求的體現。但是,當我們實際處置身邊某些具體教育現象和問題時,實際指導著我們行為的,往往不是這種應然態(tài)的現代教育價值觀,而是另外一種與應然態(tài)價值觀相悖的實然念的陳舊教育價值觀。
校長對“道”的建立、培養(yǎng)和推廣、普及負有首要責任,所以,通過大浪淘沙的洗煉,自身多元的價值追求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主導性的人生價值追求,并與學校辦學理念所指向的教育價值追求整合趨同,這是我們今后一個時期努力的方向。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實現以“道”馭“術”,引導學校健康發(fā)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提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我們所追求的指引學校發(fā)展之“道”,需要在“日損”的過程中,不斷“揚棄”大腦中既有的價值觀念,并逐漸行成穩(wěn)定的主導性現代教育價值觀。而踐行學校辦理念之“術”,即實現學校辦學的教育價值追求所需要的操作方法、途徑、策略、制度和機制,則可以“日益”。這些越來越豐富的“術”,在系統(tǒng)思考、頂層設計的統(tǒng)籌下,最終幫助學校達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良好狀態(tài)。
(作者單位: 天津市北辰區(qū)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