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濟(jì)陽
內(nèi)容摘要:《家》便是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個青春生命在封建大家庭殘酷現(xiàn)實層層重壓下的舞動,他們有的最終成功擺脫重壓,舞動出自己的精彩,但更多的卻是凋零罷了。《家》這部以愛情為主線,展示高家這一封建家族盛極而衰的巨作讓我既覺得可恨,又覺得可惜,既感覺絕望亦充滿希望。
關(guān)鍵詞:巴金 小說 《家》 賞析
巴金先生說“青春是美麗的東西,那么就讓它作為我的鼓舞的源泉吧?!蔽阌怪靡?,青春是美好的,它應(yīng)該被享用、被珍視、被舞動。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愿以償?shù)南硎茏约旱那啻骸?/p>
《家》便是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個青春生命在封建大家庭殘酷現(xiàn)實層層重壓下的舞動,他們有的最終成功擺脫重壓,舞動出自己的精彩,但更多的卻是凋零罷了?!都摇愤@部以愛情為主線,展示高家這一封建家族盛極而衰的巨作讓我既覺得可恨,又覺得可惜,既感覺絕望亦充滿希望。我為表面無能懦弱,實是充滿苦衷的覺新感到痛心;我為充滿個性,敢于抗?fàn)幍挠X慧感到欣慰與敬佩;我為命運多折,年輕早逝的梅芬感到惋惜;我為從不被當(dāng)做“人”看待,無力左右自己命運最終自殺的鳴鳳感到不平;我亦為溫柔賢惠,落落大方卻因難產(chǎn)而死,也成為犧牲品的瑞玨感到傷心。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多的燦爛鮮活的青春生命飽受摧殘,凄慘凋零,毋庸置疑,高老太爺對此難辭其咎,但同時,更可惡的便是高老太爺背后的封建家長制和舊禮教:“小說中的高老太爺本身并不多么可惡,可惡的是人人都已經(jīng)本能地接受并沉淫其中的舊禮教和家長制?!薄都摇分袑Ω呃咸珷斪畛醯拿鑼憗碜杂谟X慧對老太爺?shù)囊暯?,他給我的印象便是一個相貌莊嚴(yán),受人敬畏但同時也身體虛弱的老人形象。高老太爺是整個高公館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是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獨裁者,他對自己在這個家庭的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深信不疑。高老太爺在《家》中便是封建勢力的代表者,是他或直接或間接的制造了《家》中的一系列慘?。涸诟呃咸珷斔枷胫?,他堅信子女婚姻必須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直接間接的導(dǎo)致長孫覺新不能夠和其心愛的梅芬成婚,使梅芬悔恨終生,含恨而亡;他執(zhí)意要與馮樂山聯(lián)姻,強行為覺民配婚,亦不事先征求覺民的意見,導(dǎo)致覺民不得不以失蹤為名來逃婚;他把鳴鳳許配給馮樂山,還滿以為這是一個下人的榮耀之事,致使鳴鳳跳河自盡,也讓覺慧徹底對這個家感到了失望;而甚至在他死后還因那種種的封建迷信,讓瑞玨不得不搬到城外,最終難產(chǎn)而亡。而高老太爺對這個家的控制可并不只體現(xiàn)在對子女的婚配問題上,他控制著這個家的方方面面,譬如他強迫覺新到商業(yè)公司上班,禁止覺慧參與反對軍閥勢力的抗?fàn)幓顒?,在大庭廣眾之下痛打克安等,似乎他在《家》中的每一舉動都充滿著封建腐朽的氣息,代表著中國幾千年來封建家長制和舊禮教。但是同時,在《家》中我也看到了高老太爺?shù)囊恍╅_明之處——畢竟他還是讀過書,有見識,他不僅是等同于那些愚昧的衛(wèi)道士。高老太爺讓兒子克定去日本留學(xué)兩年,回國后成為律師;讓孫輩的覺新三兄弟進(jìn)新式學(xué)堂,接受新思想;讓覺新進(jìn)入商業(yè)公司上班而不是走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老路,這也使他的 后代中只有他的長子克文一人步入仕途;此外,他自己曾經(jīng)也經(jīng)常向?qū)W校贈送詩句,自己買賣股票。而且在他的彌留之際,他終于展現(xiàn)出了自己溫和的一面,他向覺民妥協(xié),退掉婚事,為覺民與覺新送上自己衷心的祝愿,希望他們能夠好好讀書,揚名顯親。
而覺新,作為家中的長房長孫,是《家》最為悲劇的一個形象。覺新是接受過新思想教育的人,他受過五四學(xué)潮的影響,深知封建家長制與舊禮教的毒害性,但是每次封建勢力向他伸手毒害之時,他無一不選擇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的妥協(xié)與屈服,我也因此對這個人物多了些鄙夷的看法。但是我對于覺新更多的是同情,甚至有著共鳴。作為長房長孫,覺新必須以小輩人的身份來面對克文、克定等長輩人一樣的人物與其他們分庭抗禮,在這個大家庭中他需要承擔(dān)起長房的門面,使他這一房不被看扁。這樣的身份也讓覺新過早的卷入了長輩人的鉤心斗角之中,他不得不在其他幾房的叔叔嬸嬸們中間周旋與調(diào)和,這種操勞也使覺新變得少年老成。而降臨在覺新身上的壓迫與困難是接二連三的:父親克文的去逝;他被迫與心愛的梅芬分開,接受家長的包辦婚姻;面對覺民與覺慧的反抗不得不承擔(dān)這個家庭中眾人的指責(zé);因為封建迷信習(xí)俗被迫使自己即將生產(chǎn)的妻子搬到偏遠(yuǎn)凄冷的城外,最終使心愛的人難產(chǎn)而死。覺新在《家》中看似是犧牲最多的人,然而他的每一次犧牲都以犧牲他身邊的人為代價:接受家長包辦婚姻犧牲了梅芬的幸福;向長輩人妥協(xié)以犧牲覺民的婚姻,覺慧的自由為代價;為了避免所謂的“血光之災(zāi)”犧牲了自己心愛的妻子。作為接受過新思想,有著新眼界的覺新不是看不到封建勢力的邪惡與壓迫,但是他對于封建家長制和舊禮教的應(yīng)對只是一昧的妥協(xié)與低頭,而他所接受的那些新思想只能起到讓他更清醒的認(rèn)識到自己的悲劇,認(rèn)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矛盾之中。那么造成覺新如此悲劇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懦弱的性格固然是有,但更多的恐怕是那些已經(jīng)深入他骨髓的封建孝道。此外,作為長房長孫,他的身上肩負(fù)著一家的期望與榮耀,這也是覺新不想失去的,因此他也不愿意如覺慧一般去抗?fàn)庍@個家。在我看來,覺新是《家》這部書中被塑造的最好的一個角色,盡管這是一個悲劇角色。懦弱的性格、父親的去世、長輩的期望、忠孝思想的影響,種種殘酷的現(xiàn)實讓覺新早已不再是那個受過五四精神洗禮的新青年,早已讓他對封建家長制與舊禮教感到麻木。對于覺新我除了對之可憐以外亦與他有著共鳴。
在封建勢力面前覺新是妥協(xié)了的,而在百余年后的今天,在面對現(xiàn)實之時我也有著覺新那般妥協(xié)。雖說很多時候都如我都像覺慧那樣在一些現(xiàn)實面前去抗?fàn)?,但是往往只是喊出口號罷了,更多的時候還是如覺新一般的妥協(xié)。然而覺新在《家》的結(jié)尾是最終覺醒了,他幫助覺慧逃脫了這個家,自己也認(rèn)識到了這個家日后必將隕落的命運與自己奮起抗?fàn)幍谋厝恍?。而我也期待著能有著如覺新般的終的覺醒。
覺慧是《家》中的主人公,書中的許多事件與人物都是從覺慧的視角來進(jìn)行描述的。覺慧是家中唯一一位具有朝氣與希望的人物。他與覺新、覺民一樣進(jìn)過新式學(xué)堂,受過五四運動的影響,是一位真正的新青年。覺慧與這個家似乎完全是站在對立面上的:他參與學(xué)生反對運動,也因此被高老太爺關(guān)禁閉;他敢于大膽地向自己的心上人鳴鳳表明心跡,盡管他們二人身份地位有著天壤之別;他敢于與同學(xué)一起創(chuàng)辦先進(jìn)刊物,并為此不斷努力;他敢于指出家中的種種腐敗現(xiàn)象,表達(dá)自己觀點;他敢于幫助二哥覺民逃婚,不與家中妥協(xié);他敢于反對所謂的捉鬼,反對封建迷信;最后,也是覺慧第一個走出這個家,徹底解放了自己。正是覺慧的對著這個家的種種反抗,讓我看到了在這個無邊無際黑暗的家中看到了一絲光明。覺慧沒有覺新的懦弱,也沒有覺民的猶豫,他更多的是果斷與大膽,這更可能是因為他年紀(jì)相對比較小,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最主要的還是新的思想早已在他身上占據(jù)絕對地位。然而,覺慧也不是那么完美的,他身上還帶有五四青年那種偏激的,不計后果的做法,同時他畢竟從小生活在那個家中,他還帶有家中的些許封建氣息。此外,對于鳴鳳的死,我覺得覺慧應(yīng)該負(fù)有一定的責(zé)任,由于過于熱衷的辦理進(jìn)步期刊,覺慧自從向鳴鳳表達(dá)完自己心意后就一直疏忽了對鳴鳳的關(guān)心,盡管鳴鳳是理解他的,但是哪個在熱戀中的女孩看到自己心儀的男孩疏忽自己會不傷心?因此鳴鳳的內(nèi)心其實是備受煎熬的,而此時又陰差陽錯地接到自己被馮樂山討去做小的信息,更是直造成了鳴鳳的殉情。而此時覺慧呢?他沒有表現(xiàn)出應(yīng)有的抗?fàn)幘瘢炊丝s了,甚至有了拋棄鳴鳳的思想,這也暴露出了覺慧的缺點,盡管事后他自責(zé)不已,依舊于事無補。在這部書里,我最欣賞的是覺慧,我希望他能成功走出去,但是,我最喜愛的角色是覺新,盡管他是個悲劇角色。
而書中的女性形象,有命途多舛的梅芬,有溫柔善良的瑞玨,有單純可愛的鳴鳳,有思想極新的新女性琴等。她們性格,身份地位各不相同,最終的命運也是不同。而這幾個女性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梅芬。作為大哥覺新的青梅竹馬,梅芬可以說是與覺新是天生一對,但是就是因為雙方母親的一絲矛盾與那所謂的生辰八字不合,兩人被硬生生的拆開,這也促成了梅芬悲慘命運的開始。被迫嫁給自己不愛的人,在婆家受到虐待,年紀(jì)輕輕丈夫早逝自己守寡回家,對覺新的思念等等一系列因素使梅芬最終一病不起,含恨而亡。梅芬也是接受過一定的新思想的,也因此她更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命運,但是她也如覺新一樣不會抗?fàn)?,而是認(rèn)定自己的命運與獨自悲傷,而此時她的那些新思想只能帶給她負(fù)面影響,讓她更絕望。就像她自己所說的,接受新知識只會讓她有更多的煩惱。梅芬在《家》中也是一個悲劇形象,她的存在與死亡更讓家中的傷感氣息增加,而她的存在也與覺新相呼應(yīng),更是增加了覺新生命的悲哀。其實我一心希望梅芬可以不死,甚至在想她是否可以嫁到高家去,與覺新,瑞玨他們?nèi)艘黄鹣嗵帲@終究是幻想罷了,《家》畢竟不是喜劇。
《家》中許許多多的人物架起了這個封建大家庭,接受過不同教育,思想各不相同,屬于不同時代的人在同一個家中一起生活,必然會有價值觀的沖突。在這個家里有壓迫,有屈服,有順從,但也有抗?fàn)?。不同的人對于這個家有著不同的看法和選擇。有的人依舊在家中無奈的甚至無我的活著,有的人渾渾噩噩的在家中生活一輩子,有的人則能夠果斷的走出這個家,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無論如何他們對于這個家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留戀,受著這個家的影響,哪怕是最為激進(jìn)的覺慧亦是如此。
這就是《家》,它讓人覺得絕望,但是它終究給了人一絲希望。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xué)(威海)文化傳播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