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 目的 分析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配合刺絡拔罐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方法 50例帶狀皰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采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配合刺絡拔罐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經(jīng)過治療,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 對照組為76.00%,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滿意度為100.00%, 對照組為84.00%,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帶狀皰疹患者行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配合刺絡拔罐治療, 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值得借鑒。
【關鍵詞】 帶狀皰疹;黃芪桂枝五物湯;刺絡拔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73
帶狀皰疹是相對較為常見的一類急性皮膚黏膜感染性疾病, 患者以免疫缺陷者或年齡較大的人群為主且多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痛, 對其正常生活影響較大;為提高疾病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將采用患者分組比較的方式探討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聯(lián)合刺絡拔罐治療的臨床價值, 現(xiàn)將研究過程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帶狀皰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經(jīng)檢查均符合《臨床皮膚病學》中制訂的關于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1], 排除惡性腫瘤、血液疾病及真菌感染的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 平均年齡(44.9±5.1)歲, 平均病程(4.1±0.2)d, 病變部位:下肢11例、腰背部10例、頭頸部4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 平均年齡(45.2±4.6)歲, 平均病程(3.8±0.5)d, 病變部位:下肢10例、腰背部13例、頭頸部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 阿昔洛韋片0.8 g/次, 5次/d;甲鈷胺片0.5 g/次, 3次/d;加巴噴丁膠囊0.3 g/次, 3次/d;另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適量涂抹阿昔洛韋軟膏。觀察組采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 藥方包括:甘草6 g、當歸20 g、熟地20 g、川芎20 g、白芍20 g、桂枝10 g、黃芪30 g;水煎取汁300 ml, 1劑/d, 3次/d;另在上述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聯(lián)合運用中醫(yī)刺絡拔罐治療, 方法為:對患處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 然后借助梅花針將水泡刺破, 重叩皰疹周圍直至出血, 然后快速實施投火法拔罐, 5~10 min起罐, 然后使用消毒棉球擦拭瘀血。根據(jù)患者情況每3~5天進行1次拔罐, 以持續(xù)治療20 d為1個療程。
1. 3 療效判定標準 以《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為基礎,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分為:無效:患者接受系統(tǒng)的治療后, 皮疹消退<10%, 疼痛情況依舊存在或加重;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 皮疹消退>30%, 疼痛情況得到有效的控制;治愈:患者接受治療后, 疼痛消失, 皮疹消退??傆行?(治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另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評估兩組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 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率+較滿意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經(jīng)過治療, 觀察組治愈16例、有效8例、無效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治愈7例、有效12例、無效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6.0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5,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治療滿意20例、較滿意5例、不滿意0例, 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治療滿意8例、較滿意13例、不滿意4例, 滿意度為84.00%,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5, P<0.05)。見表2。
3 討論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 帶狀皰疹主要由情志郁結、化火生毒外發(fā)而成, 或由于濕熱內生、外溢肌膚所致[3-8]。中醫(yī)將該疾病歸結為“火帶丹”、“蛇串瘡”、“纏腰火丹”范疇, 患者集中于免疫低下/缺陷者以及中老年人[9-14]。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使用黃芪桂枝五物湯, 從文獻資料中的藥理分析來看, 方中的甘草、白芍具有解痙抗毒的功效, 川芎、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 熟地養(yǎng)陰、黃芪固衛(wèi)[4];諸藥聯(lián)合共奏益氣和血、透邪止痛的作用;此外, 在上述治療方法基礎上加入刺絡拔罐治療, 從臨床實踐來看該方法能夠有效排除瘀毒, 進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兩種治療方法聯(lián)合能夠起到標本兼治、相輔相成的功效[5, 15-17]。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經(jīng)過治療, 觀察組治愈16例、有效8例、無效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治愈7例、有效12例、無效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6.0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5, P<0.05), 這提示黃芪桂枝五物湯配合刺絡拔罐的應用效果;且問卷結果表明, 觀察組治療滿意20例、較滿意5例、不滿意0例, 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治療滿意8例、較滿意13例、不滿意4例, 滿意度為84.00%,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5, P<0.05), 這提示該治療方法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綜上所述, 在帶狀皰疹患者治療中對患者行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配合刺絡拔罐治療, 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方法經(jīng)驗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值得借鑒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