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華+劉國祥
2016年以來,永善縣以法治引領為主線,堅持“四個強化四個狠抓”,深化普法宣傳、創(chuàng)新法治載體,全面推進依法治縣各項工作,成效不斷凸顯,2013、2014、2015連續(xù)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省級平安先進縣,今年9月又被中宣部、司法部表彰為“2011-2015年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縣”。
強化組織領導 狠抓措施保障
永善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共召開3次常委會、2次政府常務會和組織5次專題調(diào)研,研究部署依法治縣工作,為依法治縣辦解決行政編制2名??h依法治縣辦對下派15鄉(xiāng)鎮(zhèn)的17位專抓政法的黨委副書記,制定了工作考核辦法,實行單向年終考核,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每季度召開專項組工作聯(lián)席會議、每半年開展一次集中督查,確保問題及時有效解決。
強化規(guī)范用權 狠抓運行建設
全縣建立了中長期“縣校合作”培訓機制,分期分批選派了322名科級領導干部到中國政法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進行專題培訓。開展片區(qū)集中培訓6場次,培訓普法骨干62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干部的法治能力水平。組織全縣142名治安員開展為期3天的依法治理專題培訓,治安員依法辦事、依法為民服務的法治思維得到進一步加強。組織明查暗訪組,對110指揮中心、為民服務窗口等開展了3次督查,不斷加強對執(zhí)法部門的監(jiān)督。對全縣重大行政決策,法制機構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35份,組織召開聽證會4次,參加各級各類會議195次,充分發(fā)揮法制機構的法治參謀、助手和顧問作用,增強了行政決策的合法性,對重大行政決策部署、重點工程建設開展風險評估19次。對行政審批項目進行集中清理,在2015年209項的基礎上保留172項,大大簡化了行政審批的程序和事項。按照“八有”的標準,大力推進58個基層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現(xiàn)綜治信息平臺錄入矛盾糾紛3652起,已化解3637起,錄入率位居全省第一;事件報送35760件,位居全省前列。15個鄉(xiāng)鎮(zhèn)、縣直18家單位聘請了法律顧問,共清理執(zhí)法主體45家,清理執(zhí)法人員560人。開展案件評查124件;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1件,投入資金20萬元,司法救助13人,開展回訪33人。
強化法治宣傳 狠抓氛圍營造
全縣組成50人的宣講團,分成3個組,采取發(fā)、講、展、演、觀的形式,投入經(jīng)費100萬元,深入全縣142個村(社區(qū)),開展為期半年的“金江課堂暨法治宣傳教育”活動?,F(xiàn)已開通了“長安法治永善”微信公眾號,累計發(fā)布法治信息63條,受到了廣泛關注。將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guī)等,編成短消息,每日一條,通過手機報發(fā)送給干部群眾。傾力打造“百千萬”普法工程,累計贈送光盤120套,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1033場次,分送書籍15800套,受益群眾43.1萬人,普及率達93.09%。
強化載體創(chuàng)新 狠抓亮點培育
打造法治文化廣場。在城區(qū)廣場,開展法治小故事、法治小品等演出活動,制作法治宣傳窗、宣傳漫畫等,讓群眾能夠直接體驗法治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用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法律知識,在街道主干道懸掛法治標語,建設法治一條街,打造了水竹鄉(xiāng)、細沙鄉(xiāng)、茂林鎮(zhèn)3個示范點。
投入26萬元資金,分別在全縣15鄉(xiāng)(鎮(zhèn))142個村(社區(qū))及部分村民小組,用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方式,讓老百姓受到日常法治氛圍的洗禮,逐步形成依法維權、依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通過引導富善中央大街364戶購房戶、黃碼公路5起糾紛、紅仰小區(qū)30戶代表戶房屋質(zhì)量問題、縣城3起醫(yī)患糾紛等走司法訴訟程序,改變了以往群眾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動輒找領導或網(wǎng)上渲染的局面,凈化了社會環(huán)境和風氣。上半年全省安全感滿意度測評,永善縣從去年的27位躍居第19位,比2015年上升了8名,名列全市第三,實現(xiàn)了1-10月進京零非訪。